正文 這些島嶼,這些衝突(1 / 1)

這些島嶼,這些衝突

封麵故事

作者:徐菁菁

7月3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二訪南千島群島(日稱北方四島);8月10日,韓國總統李明博成為首位登上獨島(日稱竹島)的韓國總統;8月15日,14名香港保釣人士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靠岸,其中7人成功登島。9月,日本政府決議“購買”釣魚島。東亞島爭何故集體爆發?

過去10年,東亞四國力量對比已經發生顯著改變。俄羅斯通過石油貿易大大恢複了蘇聯解體後大傷的元氣;韓國以更為積極的姿態介入地區事務,提高韓國的國際發言權;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相比而言,剛剛經曆了一個“失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再遭大地震的重創,在政治上持續“十年九相”式的動蕩。這客觀上為東亞資源的再分配創造了動力,使東亞進入了一個未來相對“不可知”的時代。

為應對這樣的“不可知”和朝鮮半島的核局勢,東亞各國在過去10年裏經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作為太平洋的傳統力量,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日前表示,2020年前將有60%的美國戰艦部署在太平洋。各國政府和國民對周邊安全環境的戒備。

東亞的爭議島嶼多處於太平洋戰略要道,周圍蘊藏大量油氣及漁業資源,對各國的戰略、能源和經濟安全都有重要意義,成為天然的爭奪焦點。

與此同時,東亞各國出於曆史的原因,彼此之間互有忌憚。“二戰”後遺留的領土問題成為這些矛盾的集中反映。對於中韓來說,釣魚島和獨島代表日本的侵略和殖民史;對於俄羅斯來說南千島群島是俄羅斯人“二戰”期間對日作戰的獎勵;而對日本來說這些島嶼爭端牽扯到的曆史問題都是日本走出戰敗國陰影,成為“普通國家”,擴展國際空間的障礙。

在此,民族主義相互促發。在2012年選舉年中,這樣一個富於情感,對國民具有天然吸引力的話題又因成為各國國內黨爭的題中之意而持續發酵。

由此,東亞島爭不再是單純的領土劃界問題,而是各國政府手中的籌碼。他們都在期望,以精妙而適度的操縱,獲得更多國內政治和國際關係上的溢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