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職業教育資金投入主要有兩個渠道,農民個人投入和政府公共財政投入,這兩個渠道都是有限的,而且政府和農民個人的資金投入往往都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要使農民職業教育事業有效地為農民就業和脫貧服務,在資金方麵既要開拓投資渠道,也要加強資金的管理及利用效率。在資金投入方麵應改變以縣級財政投入為主的現狀,改為以省市財政為主,中央和縣級財政為輔的格局。采用職業教育券和小額貸款的方式,激勵農民投資非農職業教育。在資金的管理方麵,對農民的職業教育實施社會項目委托管理,公開招標,促進各類職業學校的競爭,從而降低費用,提高質量。加強對職業培訓項目和學校的監測和評估,監測評估應采用參與式監測、評估方法,發揮農民和職業教育參與各方的作用,在評估中需要注重結果評估而不僅僅是職業教育過程評估。

僅有職業教育和培訓還是不夠的,農民的其他就業服務也需要改善和加強,多年以來城鄉分割的二元就業體製,對農民的就業是極大的束縛和製約。破除二元就業體製,建立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係勢在必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逐步形成了城鄉分割二元經濟社會體製,與此同時城鄉分割的二元就業體製也建立起來。勞動就業部門隻為城市居民提供就業服務,安置城市待業青年,農村居民在當地參加公社和生產隊的農業勞動,而不能進入城市就業,不能自由流動。城市青年可以在畢業之後到就業管理部門登記,得到就業培訓和安置,在參加工作之後得到工資福利以及社會保障,退休之後還可以領取退休金。而農村居民必須參加農業勞動,不得離開居住地,在年老體衰之後隻能依靠子女養老。長期的計劃經濟導致經濟發展比較緩慢,城市就業容量有限,部分城市青年被輸送到農村去參加農業勞動,出現逆城市化的現象。二元就業政策導致了一係列社會問題,在農村積壓了大量的剩餘勞動力,導致農民就業困難重重,從而影響社會和諧和穩定。

可喜的是在我國很多地方,公共就業服務體係開始逐步覆蓋到鄉村。北京的懷柔區、浙江的邱隘鎮和廣東的容桂街道就不斷完善就業服務體係,加大對農村居民和下崗失業的城市居民的就業培訓力度,提高勞動力整體素質,使他們能夠順利地轉業和再就業。為了提高就業率,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懷柔區、邱隘鎮和容桂街道不斷創新就業服務機製,落實各項就業獎勵和補貼政策,加快農村勞動力就業、轉崗就業和創業,使農村勞動力就業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這三個地方建設了覆蓋城鄉的三級就業服務網絡,形成區、鄉(鎮)、村三級聯動網絡式工作機製;做好勞動者就業維權服務工作,加強勞動執法;建立和完善農村居民的社會保險製度;把外來農民工也納入到勞動與社會保障服務的範圍。

特別是在農民的就業培訓和創業指導服務方麵,懷柔區、邱隘鎮、容桂街道進行了製度創新,實行了新的政策。失地農民、鄉村一般居民和城鎮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困難和他們的就業能力密切相關,他們多數人文化水平較低、缺乏市場需要的勞動就業技能,為了促進這些相對弱勢的人群就業,懷柔區、邱隘鎮和容桂街道辦事處的勞動就業服務部門為城鄉居民提供了免費的就業技能培訓和創業指導,建立起了一套就業培訓和指導機製。2006年懷柔區免費培訓勞動力9000多人,培訓費用區政府負擔60%,鄉鎮政府負擔40%。懷柔區根據社會需求信息、企業用工信息和農時季節、行業特點等,各鄉鎮製定全年詳細的培訓計劃,以考證書、能上崗、幹得長為目標開展培訓工作。區裏整合各種培訓資源,成立了城鄉勞動力培訓領導小組,由區勞動局統一認定了9家培訓學校,由各鄉鎮勞動與社會保障所了解農民需求,選擇培訓學校開展培訓。各鄉鎮針對剛剛中學畢業不久的新生勞動力統一組織了麵向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在對新生勞動力進行就業技能培訓的同時,注重加大對已就業勞動力的轉崗技能培訓,提高、豐富他們的技能技術知識,讓勞動者實現一人多能,有更多的選擇工作崗位的機會。通過勞動力轉崗培訓,使得勞動力就業逐步向勞動強度低、技術含量高、工資待遇高的崗位轉崗。在開展勞動力就業、轉崗就業服務的同時,鄉鎮和街道也成立創業指導服務機構,通過創業帶動勞動力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機構負責向有創業願望的農村轉移勞動力、失業人員、複員(轉業)軍人等群體宣傳、落實鼓勵創業的政策。以及整合創業資源,展示創業項目,收集有關創業信息,提供公共創業信息服務。組織創業者到相關創業服務機構接受創業指導、參加創業培訓、創業見習。在邱隘鎮,對於失地人員,政府每年都組織職業技能培訓,前些年主要培訓的是電腦知識和操作技能,最近幾年主要培訓縫紉、電工、鉗工、車工等工種的技能。培訓完全免費,一般情況鎮裏承擔出培訓費900元/人,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支付培訓費1000元/人,教材免費,對於參加培訓的人,培訓期間每天補助生活費10元。2004年共培訓300多人,2005年250多人,累計已經培訓了900多人。除了對當地居民提供培訓外,對外來工他們也提供了很多免費的培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