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農民職業教育和培訓概述(3 / 3)

在中西部地區的貧困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就更緩慢,缺師資,缺設備,更缺生源。生源缺乏的原因主要在於農民窮,沒有錢來供給子女進入職業學校學習;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不能滿足農民就業的需要;農民學習了農業技術後由於缺資金、缺市場,使得學習的農業職業技術無用武之地,白白浪費了時間和學費。以上種種原因,導致農民學習職業技術的積極性不大。事實上,隻要職業學校傳授的職業技術能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能給農民帶來經濟收益,許多農民甚至願意負債供子女學習職業技術。

4.1.4 農民的非農職業技術教育

農民的非農職業技術教育是針對農民進入第二、三產業就業和創業的需要,對農民進行的相應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術、職業道德和社會能力的教育和培訓。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既不同於農民的農業職業教育,也不同於城市居民的職業教育。

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是和農民的農業職業教育相對而言的。農民的農業職業教育是為農民從事農業勞動和生產而進行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幾千年來農業職業技術主要是通過家庭教育父子相傳的。由於農業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的技術要通過職業學校、培訓班、示範園等方式傳播到農民手裏,於是出現了農業中專、農業專科學校、農業中學等農業職業學校和農技站等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和推廣機構,出現了農業推廣碩士這樣的高級職業學位。我國的農村職業教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主要是傳播農業科學技術的,加上強調農村職業學校要為農村培養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農村職業學校幾乎沒有非農專業。

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和農民的農業職業教育服務的對象都是權力嚴重缺失、社會地位低下、文化素質不高的農民,但是兩者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以下因素導致了農民非農職業教育和農業職業教育的巨大差異。首先,兩者培養的對象未來的工作環境有很大的差異,前者培養的農民多數進入城市和城鎮,進入一個工業或者商業企業組織勞動;後者培養的對象主要在農村,在自己家庭承包的土地裏自主經營。其次,兩者培養對象未來工作的社會環境差異很大,前者要進入一個陌生人的社會,要在工作中和雇主、上級、下級、師傅、徒弟、客戶建立業緣關係,工作之外還要和房東、警察、社區建立各種社會關係,這就要求它必須具有適應工商組織內外關係和城市社會生活的社會能力;後者依舊勞動和生活在自幼就浸潤其中的家庭和村莊裏,依舊還在以血緣和地緣為主要紐帶的鄉土社會裏,當一個農民成人時,適應鄉土社會的生活和勞動的基本社會能力就在家庭和農村社區教育下形成了。第三,非農就業的農民需要更嚴明的紀律,更強的時間觀念;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農民不需要這些,偏遠地區就更不需要了。第四,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差異之大就不言而喻了。

由於以上種種原因,對從事農業的農民進行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和對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的職業教育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都有較大的差異。

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和一般城市居民的職業教育也有差異。中國擁有城鎮戶口的城市居民,在社會保障、衛生醫療、就業、教育等方麵都享有農民沒有的權利。在城鄉二元體製的製度安排下,在計劃經濟時代,城鎮居民無論是否接受過職業教育,無論文化程度多高,國家都設法保證其就業。改革開放以來,勞動就業製度有所改革,企事業單位有了用人自主權,城鎮青年和失業人員就業也遵循求職者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原則。但是城市政府為待業的青年和失業下崗人員提供職前或轉崗培訓,而農民的培訓問題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隻有部分農民子弟通過考取高等教育或中等職業學校,學到職業技術的同時也轉變了身份,在目前的體製下也可以相對順利地就業。

城鎮居民和子弟由於國家政策製度的傾斜,普遍文化程度較高,家庭可支配收入高出農民3-10倍,接受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比農民多。在目前的城市,已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不能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學生,多數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習,接受較為正規的職業教育。由於分配給農民的接受正規職業教育的指標有限,再加上農民經濟條件較差,農民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少得多。

從城鄉職業教育的實踐來看,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和城鎮居民的職業教育也有較大的差異。

第一,城鎮居民多數接受正規的職業教育,比如職業中學、中等專業學校、職業技術學院、職業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工程碩士、教育碩士、法律碩士等)教育,以及新興的證書培訓等;農民的職業教育從專業來講,相當一部分人接受的是政府供給的農業職業教育。接受非農職業教育的農民由於支付能力有限,多數選擇非正規的不花錢的學徒方式,進入正規職業教育機構學習的農民多數選擇收費低、周期短的民辦教育機構或者公辦職業教育機構舉辦的短訓班。

第二,學員就業的地點來看,城市居民一般還在城市就業,對城市環境和城市文明很了解,對城市裏的工商組織以及各種職業角色也比較熟悉,所以對他們的職業教育主要內容是職業知識、職業技術和職業道德的教育;農民要進入工商企業組織,要進入城市,要扮演農村社會裏並不常見的角色,要適應城市生活,所以對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還需要更多的城市社會知識和社會能力的教育和訓練。從社會學的角度看,農民還需要非農社會化和城市社會化的再社會化過程。

第三,城鎮居民就業的崗位多數比較穩定,工作環境相對舒適,勞動強度低,勞動保護的條件好,有工會組織,侵害勞動者權益的情況少,勞動糾紛也相對較少;從事非農工作的農民,一般稱為農民工,工作不穩定,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勞動保護條件差,事故頻頻,沒有農民工組織,絕大多數農民工也沒有加入工會,勞動糾紛很多,欠薪現象很普遍,因而對農民工的職業教育還需要權益保護方麵的教育。

市場經濟在中國已經倡導多年了,許多領域已經徹底的市場化了。但是在教育領域依舊是以計劃經濟的管理決策模式為主導,在這種情況下,公辦的農村職業學校片麵強調農業教育,不能滿足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需求,農村職業教育出現停滯和倒退,麵臨著生存的危機。近年來,為了求生存、求發展,農村職業學校探索開辦非農專業,許多民辦職業學校應運而生,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民的非農就業,為農村城市化服務。針對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局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