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經濟學視野中的農民非農職業教育(1 / 3)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過程。它可以增加農民的個人人力資本,也可以提高一個農村地區的人力資本存量;它可以推動農村地區的勞動力向城市和發達地區遷移,進而使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作用,而不是大量閑置,提高人力資本的利用率;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能有效地促進農民非農就業,使農民的就業更加穩定持久,收入更高,因而它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力措施。“通過向自身投資,人民能夠擴大他們得以進行選擇的範圍。這是自由人可以用來增進自身福利的一條道路。”從國家全局來講,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和培訓可以增加整個國家的人力資本存量,可以推動經濟增長,也可以增加國家的競爭力。

4.3.1 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是人力資本投資

獲得諾貝爾獎的新古典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等人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奠定了教育經濟學的基礎,他們也成為教育經濟學的開山鼻祖。他們認為包括職業教育和培訓在內的教育活動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的結果是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的概念是美國的沃爾什於1935年發表的《人力資本觀》的文章中首先使用的,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資本逐漸形成了一種理論和學說,對西方經濟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主要代表性的人物有舒爾茨、丹尼森、貝克爾等人。

“人力資本”的概念是將新古典的資本進行推廣而得出來。傳統的經濟理論認為,資本是能帶來利潤的生產要素,因此認為隻要能帶來利潤的生產要素都是資本,土地能夠帶來地租,這樣土地就可以通過對其得到的地租按市場利率貼現而資本化,土地就成為一種資本。後來將利潤擴展為收入,隻要能帶來收入的都可以進行資本化而成為資本,這樣對勞動力進行資本化,從而成為人力資本。

1960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W·舒爾茨,在美國經濟學年會上以會長身份發表了題為《人力資本投資》的演講震動了西方經濟學界,以此為標誌,人力資本理論體係宣告創立。舒爾茨認為,全麵的資本概念應當包括人和物兩個方麵,即人力資本和物力資本,人的知識、技能、體力等也是一種資本,是長期計劃投資的產物;這種投資以遠比物力資本投資快得多的速度增長,形成了現代經濟中最為顯著的特點。與物質資本一樣,人力資本在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甚至要遠大於物力資本和勞動數量增加。人力資本具有不同於物力資本的特征,舒爾茨的表述是這樣的:“人類由於具有人力資本因而成為生產力”,“人力資本的顯著標誌是它屬於人的一部分。它是人類的,因為它表現在人身上;它又是資本,因為它是未來的滿足或未來的收入的源泉或者兩者的源泉。”“人們當然能獲得它,但不是作為一種市場上出售的資產而通過向自身投資。”“沒有人能把自己同他所擁有的人力資本分開。他必將始終帶著自己的人力資本,無論這筆資本是用於生產還是用於消費。”“我們之所以稱這種資本為人力的,由於它已經成為人的一部分,它可以帶來未來的滿足或收入,所以稱其為資本。”

舒爾茨因為在“人力資本”理論中所作出的貢獻被稱為“人力資本之父”。人力資本理論可以用經濟現象加以檢驗,日本和歐洲在二戰廢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不在於物力資本,因為二戰幾乎摧毀了全部的物力資本,而人力資本卻得以保存下來,這也就證明了人力資本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發達國家中人力資本的收益已經超過了物質資本的收益,其數量也高於物質資本的數量,在國民收入中,人力資本因素的收益部分已經占到70~80%。許多發展中國家都引入大量的物力資本,而經濟增長速度緩慢,其原因不在於物力資本,而在於人力資本的匱乏;知識經濟的興起也證明了人力資本的重要性。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通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的凝結在人身上的知識、技術和能力。和一般勞動力相比,人力資本的概念更強調勞動力的質量而不是數量。盡管計算人力資本較為困難,舒爾茨還是把人力資本投資歸結為以下五個方麵:(1)醫療和保健,從廣義上講,它包括影響一個人的壽命、力量強度、耐久力、精力和生命力的所有費用;(2)在職人員培訓,包括企業所采用的舊式學徒製;(3)正式建立起來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企業組織的那種為成年人舉辦的學習項目,包括那種多見之於農業的技術推廣項目;(5)個人和家庭適應於變換就業機會的遷移。以上對人的投入能夠提高人的知識、技術和能力,進而提高生產效率,增加個人收入。如果把培訓、正規教育、非企業成人學校項目都歸入廣義的教育,那麼,人力資本主要包括衛生保健、教育和就業遷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