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經濟學視野中的農民非農職業教育(3 / 3)

幾十年來,農民或者農民子弟考上大學或者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意味著跳出了農門,轉換了身份。而且意味著將來要從事非農工作,或者要進入小城鎮工作或者進入大城市工作。可惜這種機會對農民和他們的子弟來說太有限了,隻有少數學業優秀的幸運兒才有機會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勞動的地方,進城從事非農工作。上個世紀末,高校大幅度擴招,同時學費也大幅度提高,城市中學生上大學的機會顯著增加,他們普遍接受相對良好的教育,他們也能負擔得起高昂的學費,所以他們的就學目標普遍鎖定高等學校。這就導致城市中等職業學校生源緊張,招生計劃難以完成,於是它們逐漸把目光投向農村。原來以培養城市青年為主的城市職業學校漸漸向鄉村青年敞開了大門。這就為農民的城市化,為農民進城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條件和機會。

農民的非農職業培訓提高了農民的遷移能力。首先,提高了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在異地就業市場上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其次,擁有較高的社會資本,受訓的農民比一般的農民增加更多的社會關係,諸如和同學的關係、和培訓學校的關係、和同行的關係、師生師徒關係等等;它們也比一般農民容易獲得社會信任,手裏有學曆證書或者職業資格證書,雇主會更相信他們有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的知識能力;第三,經過培訓的農民更有能力獲得異地就業的信息,通過就業指導,他們知道如何獲取就業信息。

多數職業技術學校都有學生科或其他專門負責學生就業安置的部門幫助學生妥善就業。民辦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更是重視學生的就業教育和就業安置,設有專人負責安置工作,不少學校的安置人員走出校門,上門推銷自己的學生。有的在學生就業之後,還派有專人輔導學生適應新工作,解決學員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疑難問題,促使學生穩定就業。

4.3.3 農民非農職業教育可觀的投資回報率

經過培訓之後的農民,就業的機會多,工資也高,和未經培訓的農民相比,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投資回報率是很高的。

北京富平職業技術學校的學員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就業率,工資比未經培訓的同行高出25%~100%。而實際投入加上機會成本不到1000元。他們的同行還要麵臨失業和變換工作的威脅,而他們則從不為失業發愁,變換雇主在他們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事情。她們的年收入達到6000~10000元,而她們在家鄉未經過培訓的姐妹們年收入可能隻有600~1000元,兩者相差10倍。

國際計劃(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委托鹹陽扶貧職業技術學校實施的貧困地區大齡女童職業培訓項目也表明職業培訓的收益相當高,在各類扶貧發展項目中,這類項目能夠有效地達到通過能力建設實現內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國際計劃為每個女童投入1000元,女童個人投入部分生活費和一年的機會成本,由於國際計劃陝西項目區人均年收入僅500~900元,所以每個女童的個人投資1000元左右,加上國際計劃的投資,每個人培訓投資2000元左右。經過培訓,這些16~20歲的女孩子被安排到北京、天津、青島、蘇州等地的紡織、服裝、酒店等企業工作,月收入在500~1600元,年收入可達6000~19000元。和當地未經培訓而在家裏的女童相比,她們的收入高出10~20倍。而投資僅僅2000元左右,投資回報率高於絕大多數投資項目。

富平職業技術學校和國際計劃的培訓項目投資回報率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極好。這和他們非營利組織的宗旨、理念和理想有關,後文再詳細論述。一般職業技術學校的投資回報不見得有這麼高,但是回報也不低,藍田、渭南等地的職業技術教育實踐證實了人力資本理論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有效性。

§§第五章 農民非農職業教育的供給主體(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