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政府部門的公辦職業技術學校和職業技術教育項目(1 / 3)

從古至今,各級政府部門在中國各類學校的投資和管理中一直居於主導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所有的學校都收歸國有或者是國有企事業單位興辦,鄉村學校為公社或村集體興辦和所有。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小學一般由村集體或村民集資興建或改建,農村中學由縣鄉政府投資興建或改建,所有政府或集體興建的學校由縣鄉政府發放教師工資,日常費用由學生的雜費來維持,縣鄉政府教育部門負責人事和業務管理。

農村職業中學都是由政府出資興辦的,並且由政府選聘教師和發放教師的薪水。縣級政府勞動部門舉辦的勞動就業培訓機構也是政府解決師資和工資的。在大中城市,職業中等專科學校、職業中學和技術學校多數是政府興辦和管理的;部分是大型國有廠礦出資興辦和管理的,所有開支由企業承擔,政府負責業務指導和監督評估。鄉村職業中學的學生來自農村,絕大多數是農民子弟;城市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學生主要來自城市,他們是城鎮居民或其子弟。因而可以說,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民職業教育的供給主體主要是縣鄉政府。

5.2.1 陝西省政府的農民職業教育政策和學校建設

陝西省政府為了推動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各縣建設一所示範性的職業教育中心,並對部分財政較為困難的貧困縣由省財政給予支持。陝西省縣級職教中心建設方案規定了職業教育中心建設標準:

1.政府統籌規劃,社會通力合作,融縣內各類職業教育機構於一體,實行多層次、多形式辦學,形成政府統籌、部門聯辦、教委協調、一校多製的辦學管理體製。

2.組建縣長牽頭、農科教等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辦學決策機構,配備結構合理、團結協作、整體素質高、具有開拓進取精神的職教中心領導班子。一般由縣(市)長任職教中心辦學委員會主任(或董事長)兼校長,配備校級領導3~5人,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3.有與本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辦學規模。職教中心在校生一般應達到1000人以上,力爭占到本縣總人口的5‰。其中以職業高中為主體的中等層次的學曆教育人數占在校生人數的75%以上。職教中心都必須設培訓部,負責對農民群眾的實用技術培訓和縣域內幹部職工的繼續教育。

4.有適應教學、科研、生產、服務工作需要的標準較高的校園和設施。校園占地一般在100畝以上,建築麵積一般在1萬平方米以上。教學、實習、生活、運動區的布局和功能科學合理。有能夠滿足教育培訓、科技推廣和生產服務需要的教學、實驗設備和圖書資料,有微機室、語音室,有400米跑道的體育場,有與中心功能任務相適應的農事實驗場地和校辦企業。

5.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能夠發揮多功能作用的師資隊伍。骨幹專業有1名以上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技能的學科帶頭人,一般專業至少有1名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作為帶頭人。60%以上的教師達到國家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0%以上。

6.辦學經費有穩定的來源,學生人均經費高於普通高中的2倍。

7.交通方便,能以城鎮為依托,有利於學生學習、實習和生活。

8.專業設置符合當地產業發展需求,有2個以上相對穩定、水平較高的骨幹專業,有一整套符合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實際的科學的專業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有科學的教育教學評估和考核製度。

9.實行校長負責製、教師聘任製、崗位責任製。規章製度健全,運行機製靈活。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產教結合,注重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指導,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逐步形成較為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

10.適應當地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要求,具備人才培養、科技推廣、生產經營、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在建設縣、鄉農科教結合網絡,實施“綠色證書”工程,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中能夠發揮龍頭、示範作用,取得顯著的辦學效益。

陝西省建設職教中心所需經費,以縣自籌為主,所在地、市給予配套支持,省上適當補助。縣(市、區)采取財政撥款、調配土地和其他固定資產、使用部分教育費附加、變賣合點並校後不用的校產、動員社會資助、發展校辦產業、實行學生繳費上學等辦法,解決職教中心建設經費問題。

縣級職教中心建設用地按省政府省長會議決定,69個貧困縣的縣職教中心建設用地,由省教委、省土地局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需征用土地的縣,報省政府審批。其他縣建設職教中心,均由省教委進行項目審批,並按程度申報土地使用計劃。省土地局根據項目規模提出審核意見後,報省政府審批。各縣職教中心用地,充分挖掘現有占用土地的潛力,盡量利用非耕地解決。

為加快貧困縣職教中心建設,按照陝西省政府《關於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的要求,陝西省扶貧辦按2000萬元的規模安排資金,協商省教委分年度到位,2000年前撥付完畢。各縣職教中心從建成起,5年內對貧困戶的技術培訓免收各種費用。具體實施辦法由省教委與省扶貧辦協商確定。貧困縣所在地(市),也應劃撥專項扶持資金。對省、地(市)劃撥的扶貧資金,要確保用於職教中心建設,不得挪用。對於人口密度小的山區貧困縣,建設職教中心可采取“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辦法。人口不足20萬的山區貧困縣,可先期建成接近省定基本標準的職教中心,在校生規模一般在500人以上,校園麵積不少於50畝,且有250米跑道的體育場,其他硬件設施可適當降低要求。

到目前為止,陝西各縣都建立了職業教育中心,職業教育中心建築漂亮,校園寬廣,並配備了相應的教學設施和設備。除此之外,各縣都還有一兩所公辦的規模較小的職業中學。2001年陝西省農村職業中學(包括職業教育中心)總數合計174所,每縣約有兩所職業中學,其中教育主管部門和集體興辦的公辦性質的職業中學有136所,非公有製職業中學38所。除了在教育部門登記注冊的職業中學外,還有部分在勞動部門登記注冊的職業技術培訓學校,藍田縣在教育部門登記注冊的職業中學2所,成人技術學校3所,在勞動部門登記注冊的有9所。

2001年,全省職業中學294所,職業中學在校生18.2萬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81所,在校生18.2萬人。民辦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有民辦職業學校123所,在校生5萬多人。

5.2.2 陝西省米脂縣政府與米脂女子家政學校

米脂縣為了推動勞務輸出,解決貧困農民的就業問題,進而緩解貧困,創辦了米脂女子家政學校。這所學校是完全由政府投資、政府管理並強力推動的,米脂縣政府王麗華縣長為米脂家政學校的創辦、教學、管理、公關、學員安置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可以說縣政府不光投入了資金和人力,還動員了權力資源、政府的權威和信用、地方文化資源。這是一個典型的政府深度幹預農民非農職業技術學校。

2003年2月米脂縣政府決定創辦以“米脂婆姨”為品牌的米脂女子家政學校,製定了辦學方案,並報榆林市勞動局批準。6月份開始向全社會招生,家政學校領導和教職工走村入戶進行宣傳,180名初高中畢業生報名,經過政審、麵試、筆試、體檢和公示,有102名年齡在18到20歲的貧困戶子女被錄取,他們來自米脂、綏德、子洲、橫山、佳縣、榆陽等地。縣、校主要領導多次到國家、陝西省、榆林市勞動部門探討如何編製教材、開設課程。學校以中級班為主,學製半年,其中4個月文化課程和實踐操作課程,家政管理機構崗前心理提升培訓和一個半月的上崗實踐培訓。課程包括德育、普通話、計算機基礎、家庭服務、家庭技藝、烹飪、保潔與家居等14門課程。

2003年8月16日,米脂女子家政學校正式開課。為了保證生源充足,學員免收培訓學費800元。12月8日,第一期學員送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進行崗前心理提升培訓,並由富平家政公司在北京安置工作,委托富平家政公司全程托管,處理勞務事宜。學校和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北京富平家政公司簽訂扶貧培訓、人員輸出協議書。米脂家政學校不定期的對輸出人員進行跟蹤,確保學員穩定就業和學員的合法權益。首期學員全部就業,月薪在500元以上。

米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002年是900元。而赴京的家政人員年收入可達6000~10000元,是當地農民年收入的6~12倍。輸出一個人到北京工作可以使4口之家年收入由3600元增加到10000元以上,人均收入達2500元以上,有些家庭人均收入可翻兩番。

由於縣政府的強力幹預,米脂家政學校頗受關注,發揮了一般農村職業技術學校難以望其項背的作用。陝西省委、省政府決定把米脂女子家政作為全省勞務輸出的品牌,省市計劃、教育、扶貧、勞動部門在項目上予以傾斜,在資金上予以幫助。158家新聞媒體對其進行了報道,有新聞媒體長期跟蹤,有50餘家家政中介機構尋求合作機會。

5.2.3 政府部門支持的公辦學校的優勢和劣勢

政府興建的農民職業技術學校和其他職業技術學校相比,總體來看有不少優勢。

1.政府興建的職業技術學校普遍校園大,實習園地、場地、工場條件較好。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權力在征地中予以幹預,所以公辦職業學校比較容易以低廉的價格獲得土地。政府的財力比較雄厚,所以各種設施、設備比民辦學校要好得多。

2.政府興建的職業技術學校師資隊伍學曆高,素質普遍較好,絕大多數教師接受過教育教學的專業訓練。由於政府所屬的公辦學校經費相對有保障,吃的是財政飯,加上近年來地方國有企業單位普遍不景氣,許多優秀人才願意到職業技術學校這類事業單位工作。公辦學校的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90年代中期以來,學費增幅大,學費上漲較快,職業學校的學費收入猛增。因而公辦職業技術學校,隻要生源有保障,教師的工資福利相對較好。

3.政府興建的職業技術學校由於有政府背景,在文憑發放和職業技能鑒定中有天然的優勢,容易得到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在學生安置過程中,可以通過行政措施幹預,也是吸引生源的另一個優勢。但是由於就業製度的變化,用人單位有了越來越多的自主權,在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上,許多政府興辦的公辦學校在就業安置方麵的優勢正在喪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