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政府部門的公辦職業技術學校和職業技術教育項目(3 / 3)

具體程序是:首先製定招標項目管理辦法和招標書,明確培訓目的、對象、工種、時間、形式、內容、學員報名方式、培訓後頒發證書、學員就業、培訓單位條件、財政補助標準、培訓收費標準、職業技能鑒定收費標準、組織機構工作職責、項目實施期限及管理要求以及中標依據、評標辦法等。其次是召開項目招標發布會,邀請區內所有學校和新聞單位參加,擴大宣傳影響。然後,各學校自願投標,按照招標辦法要求向項目辦公室提出申請,並報送相關材料。辦公室接受培訓單位申請後,在項目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組建評審小組,通過召開評審會議、實地考察等多種形式,經過開標、評標、定標等一係列環節進行公開、公平、公正評審。最後,由項目辦公室將評定結果通知投標單位,由區農業局與各中標學校分別簽訂培訓協議,並向社會發出《通告》,公布各中標學校承擔培訓的情況,讓廣大農民知曉,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公開化和社會化。

招投標的優點是:(1)遵循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市場法則,實現了政府推動與市場運作的結合。對於政府發包的培訓項目,絕大多數學校都表示了強烈的參與願望,投標報名積極踴躍,30所學校遞交了投標書;(2)實現了培訓資源的有效整合。凡具有合格的職業培訓資質和獨立法人資格,有聯係安排就業能力的培訓機構,包括中等職業培訓學校、職中、技校、農業廣播學校等都可以參與投標。在自願申請的基礎上,由多部門組成的評審小組,根據職業培訓單位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相應崗位必備的培訓場所、教學設施設備、實訓基地和師資等基本條件、聯係安排就業渠道和能力、單位信譽、收費標準等,擇優確定。經過評標,有17所學校中標,其中,公辦學校8所,民辦學校9所;(3)確保了培訓質量和轉移就業效果。中標的學校除具有職業培訓資質、獨立法人資格,競標方案符合要求,熟悉農民教育培訓特點,具有較好的農民培訓基礎和業績,培訓質量和社會信譽好,學員就業出路明確、有保障,收費合理,各項措施切實可行等一般性條件外,最重要的一條是各學校都能安排接受培訓的農民就業,並承諾:學員入校後即與學校簽訂就業安置合同,學校跟蹤服務一年,一年內可多次安置,不能安置的退還全部學費。通過招投標獲得培訓項目,也增強了學校的成就感和責任感,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的有效實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堅持規範化管理,通過直接給受訓農民發放培訓補助“代金券”的方式,加強對培訓單位培訓和就業工作的監督和管理,確保農民直接受益。萬州區承擔5000人的培訓任務,重慶市財政安排培訓補助經100萬元,主要用於補助農民學員的學費,補助標準原則上按培訓費的30%,直接給學員發放培訓“代金券”。實行培訓“代金券”的管理辦法,保證了農民直接享受政府補貼,提高了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同時對加強培訓單位培訓和就業工作的監督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具體的做法是:按不同的補助標準印製了13種規格共5000張培訓“代金券”。對納入補貼的培訓班,每期培訓開學後5天內,根據培訓單位報送的學員花名冊和身份證複印件,由培訓項目辦公室直接到培訓班給學員發放培訓“代金券”(正券),存根(副券)則由培訓項目辦公室統一保管。學員入學時隻給學校交納70%的學費,結業並聯係好就業後,再將親筆簽名的培訓“代金券”當學費交給學校。如果學員對培訓和就業情況不滿意可以不交。培訓結束後,農業部門對學校提供的培訓花名冊和培訓“代金券”及收費票據存根進行審查、複核,簽署意見後,由承擔培訓的職業學校持加蓋學校公章的培訓“代金券”到區財政局申請報賬,區財政局再將培訓補助經費直接撥付給承擔培訓任務的學校。

第三,多樣化的培訓模式,按需培訓,注重實效。全區17所定點培訓學校按照“四自主”(即自主招生,自主培訓,自主管理,自主聯係安排就業)原則,在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多種有效的培訓模式,形式靈活,針對性強,就業有保障,學校的招生和培訓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為了保證學員就業有保障,各個職業學校采取有力措施,創造了各具特色的培訓就業安置模式。

1.委托訂單培訓。培訓學校與用工企業簽訂就業訂單,根據用人單位的委托書或就業訂單,以明白的就業承諾開展定向、定點招生培訓。如三峽服裝藝術學校針對目前服裝加工用工市場走俏的現狀,發揮自身優勢,與廣東聯泰製衣有限責任公司等全國十多家大型知名服裝企業,每年簽訂委培合同2000餘人的用人訂單。萬縣中醫藥學校與上海文華福利院簽訂社區護理工委培合同100人。

2.校企聯合培訓。發揮企業招工優勢和學校辦學優勢,把企業用工與農民轉移培訓結合起來,搞好勞動力的對接,增強了轉移培訓的針對性。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重慶市魚泉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下屬魚泉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共同開展榨菜加工培訓450人。萬州第一職業高級中學與中慶公司175大酒樓開展酒店餐飲服務員和廚師培訓98人。三峽服裝藝術學校在福建泉州與雙喜公司聯合建立服裝加工培訓基地,在庫區招收農村學員直接赴泉州培訓,培訓合格,就地安置。

3.校、鄉、企一條龍培訓。學校送教下鄉,鄉鎮政府組織鄉鎮引進的企業用工,農民就地培訓,就地轉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萬州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發揮熟悉“三農”和貼近農民的優勢,與白羊鎮政府及引進的重慶市雄鷹礦泉水廠聯合開展罐裝工培訓45人;與長嶺鎮政府及引進的欣新珠寶公司聯合開展寶飾加工培訓316人;與龍沙鎮政府及引進的珍愛食品廠聯合開展菊芋加工培訓50人;與李河鎮政府、李河杜家壩花園農家樂聯合開展園林工培訓50人。魚泉榨菜公司既在公司本部培訓,又在榨菜發展集中並建有加工廠的武陵、龍古、白羊、彈子等鄉鎮辦培訓班。

4.推薦就業培訓。培訓學校完成培訓後,負責向用人單位推薦。如阿貴美發美容職業技能學校初級美發師培訓50人,安達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計算機操作培訓320人,天香、長城廚校的廚師培訓180人,絕大多數都實現了較好的就業。在搞好培訓人員區內就業的同時,還在區外建立學員就業辦事處,配備專職人員開展相應的工作,使學員就業有保障。

此外,學校在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過程中,還針對農民學員的實際情況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辦班方式,如安達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開設白班、夜班、周末班。對有充裕時間,剛從初中、高中畢業的學生及未外出打工的青年農民開辦白班;對白天工作,晚上有時間學習的城內務工的農民開辦夜班;對在城內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開辦周末班。三峽服裝藝術學校和萬州第一職業高級中學還將培訓點辦到鄉鎮,節省交通、食宿費,減輕了農民負擔。對貧困農民學員,各學校基本上都是實行低收費製,魚泉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的實際收費大大低於公示的收費標準,農業廣播學校除財政補貼部分完全實行免費培訓,三峽服裝藝術學校實行學費從培訓就業後的工資中扣出,很受農民學員的歡迎。

第四,實行獎懲製度。對學校的培訓工作進行經常的檢查評估,獎優罰劣,調動培訓學校的積極性。對任務完成得好、成績突出的培訓單位給予通報表彰,授予“萬州區農村勞動力轉崗就業培訓工程定點培訓單位”牌匾和“萬州區農村勞動力轉崗就業培訓先進單位”稱號;對不能按項目有關規定執行和不能按期完成培訓轉移任務的培訓單位給予通報批評,並取消參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的資格。

5.2.6 政府實施培訓項目和投資辦學的比較

政府部門逐漸的開始運用項目管理的辦法管理和調控農民的職業教育了。陝西省扶貧辦和重慶市萬州區農業局都采用項目管理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陝西省扶貧辦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0萬元,作為貧困農民的培訓補貼,培訓並安置了4150名農民就業。重慶市萬州區安排培訓補助資金100萬元,以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培訓5000人,指導就業4250人。可以說,他們的項目是很有實效的,和以往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辦法以及財政部門的撥款辦法相比,項目管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能達到培訓農民,促進就業的目標。

按照以往的投資辦法,陝西省扶貧辦投入的500萬元資金頂多可以供一個縣建兩所職業中學,學校建成之後還要負擔100人左右的人頭費每年100萬元。而學校可能還招不到足夠開辦的學生,甚至一個職業班的學生都招不來。多年來,教育行政部門比較重視設施設備的配備、教師的數量和質量等等投入,而不重視職業教育投資的產出,即使發現問題重重,也沒有應對的辦法。提到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就是加大投入,而不是充分挖掘現有的設施設備、師資、校舍和園地的潛力,徒然浪費大量的教育資源。提到對職業教育的投入,總是想到把錢投到公辦職業技術學校,從來沒有想到可以把政府財政的職業教育投入用適當的方式投入到民營職業技術學校以及民間非營利職業技術學校。總怕國家財政的資金落入唯利是圖的民營學校,豈不知民營學校也是可以引導、控製和利用的。隻要管理措施方法得當,民營學校同樣可以為農民職業教育培訓,為農民的非農就業作出貢獻,甚至比很多公辦職業學校做得好。

陝西省扶貧辦和重慶市萬州區農業局,通過實施項目管理的投資和管理辦法來實施對農民的非農職業教育和培訓,促進農民就業和脫貧解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慶市萬州區農業局還采用項目招標的辦法,完全公開招投標過程,並進行公示,使培訓項目運作市場化、公開化,提高了培訓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率,並順利地完成項目目標。與此相反,政府部門沿用多年的農民職業教育投資和管理辦法都是投資辦學,並指派幹部管理學校,對學校的人、財、物大包大攬,資金浪費嚴重卻並沒有達到提高農民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幫助農民脫貧解困的教育目標。公開招標,項目管理的好處有以下幾點:第一,目標、時限、經費數量明確,監督和評估嚴格,可以較好的達到投資目的;第二,使職業教育管理利用市場機製,促使公辦學校、民營學校、非營利學校的公平競爭,提高職業教育投資的效率。

§§第六章 農民非農職業教育的供給主體(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