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1 / 3)

非政府組織在農民非農職業教育中越來越活躍,雖然這類學校數量並不是很多,但是他們的精神和經驗是非常寶貴的。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就是這樣一個學校,也是中國國內最早的一家為農民服務的公益學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農民非農職業培訓案例,這所學校在農民培訓的招生、培訓、就業等方麵最早進行了探索,在女性農民的培訓課程設置、就業指導等方麵的取得了可貴的經驗。

7.4.1 學校簡介

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位於北京昌平區小湯山鎮大東流村,1998 年10 月成立。這所學校由《農家女》雜誌社創辦,是一所專門麵向農村婦女的公益性培訓學校。學校占地7010平方米,建有學生宿舍、食堂、浴室、圖書室、多功能廳,還擁有計算機、美容美發、縫紉等專業教室,建築麵積約3300平方米。全國婦聯、北京市和昌平區政府也給予了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大力支持。學校的第一筆捐款來自已故著名作家冰心。學校理事長是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人大代表吳青女士。

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的辦學宗旨是為貧困地區農村婦女和大齡輟學女童提供短期實用技能和綜合素質培訓,為她們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創造條件。學校創辦以來已培訓學員4360 多人,覆蓋全國26 個地區,學員除漢族外,還包括17個少數民族。

農家女學校是一所非學曆和非營利性的學校,主要麵向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農家女,目的是讓最沒有機會的人得到培訓;農家女學校除了培訓就業技能之外,更突出的特點是將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和愛的教育貫穿始終,讓低著頭走進校園的學員,能夠昂著頭走向社會,將自信和愛的種子播撒進學員心中;農家女學校堅持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讓學員一進校園就當主人,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務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把做事和做人看得同樣重要。

7.4.2 農家女學校的資金來源

農家女學校資金有兩大來源:一是海內外愛心人士和機構的捐贈,二是國際組織的扶貧項目資金。最近幾年以來,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分別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北京市慈善總會合作,先後設立了農家女掃盲基金、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和農家女助學金。農家女助學金由著名陶藝家、美籍華人儲薈芸女士發起,由北京市慈善總會和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下屬的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共同設立,北京市慈善總會負責助學金的監督管理,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負責農家女技能培訓項目的執行。農家女助學金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失學女青年走進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通過短期的學習和培訓,使學員掌握一到兩門就業技能,並接受社會性別、公民意識、法律知識等基本培訓,使她們有能力在城市就業、立足,達到幫助一個人,救助一家人的目的。

7.4.3 農家女學校的培訓類型

農家女學校培訓內容有兩大類:一是提高貧困地區農家女就地發展的能力,包括如何從事優勢農產品生產和銷售,參與社區活動,促進農村發展的培訓;二是提高貧困地區農家女轉移到城市就業的能力,包括餐飲酒店服務、美容美發、計算機應用和家政服務等需求量大、就業門檻比較低的職業技能培訓,培訓的師資主要由學校老師擔任。還有部分課程由一些專家、誌願者為學員上課。

農家女學校在實踐中創造了3種培訓模式。

第一是農家女助學金項目。2000年6月美籍華人、陶藝藝術家儲薈芸女士把義賣100件陶藝品所得32萬元全部交給農家女學校,開啟了農家女助學金項目。資助的對象是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輟學大齡女童,培訓的內容主要是農村婦女進城就業最常用的基本技能。培訓時間是1~12個月。到2004年底,共免費培訓了來自四川、河南、河北、甘肅、江西、內蒙、吉林、雲南等貧困地區的22期527名學員,已經有2/3的學員用所學技能在城市和家鄉就業。

第二是農家女勤工助學培訓項目。從2003年10月至2004年底,先後有300名來自甘肅白銀市、貴州麻江、雲南曲靖、江西上饒等地區的貧困農家女來校學習餐飲服務技能,結業後根據她們的意願推薦她們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島等大城市就業,就業率達100%(個別想回家的學員除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