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解決資金問題的實踐與探索(1 / 3)

為了解決農民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資金籌集問題以及資金的利用效率問題,政府的扶貧部門和教育部門,私立的職業技術學校,非營利職業技術學校及其他非政府組織都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嚐試,這些嚐試對農民職業教育的資金籌集和管理製度創新具有深遠的意義。

8.3.1 陝西××職業技術學校的探索

陝西××職業技術學校是一個私立職業技術學校,到2003年,陝西××職業技術學校辦學8年,培養了服裝設計、服裝工藝、紡織、旅遊等專業技術人才6000多名。這些學生多數來自陝西的貧困縣鄉村或貧困家庭。他們通過在學校學習,掌握了一門專業技能以後,由學校安置到北京、天津、上海、青島、蘇州等地的對口廠家。這些學生就業之後,大部分工資在500-1000元之間,部分學生月薪可達1600元。除了自己零用外,平均每人每月給家裏彙款300多元,緩解了家庭貧困。學校達到了培訓一個人才,解決一個貧困戶的目標。

學校建校時,校長自籌資金4萬元,租賃了幾間房子,找了10多名學生就開學了。在辦學過程中,有些學生交不起學費,學校給予減免。2001年,有18名學生交不起學費,學校嚐試用貸學金的辦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由校長以個人名義擔保,在銀行貸了4萬元支付學費,約定學生就業之後,一年之後還清貸款。到2003年,18名學生有17名學生如期還款,隻有一名學生因病沒有還款。陝西××職業學校的這次貸款助學行動,可以說是相當成功的。據調查,大學生助學貸款的發放一直徘徊不前,多數困難學生根本貸不到款,而貸到款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如期還款率很低,更是抑製了銀行助學貸款的積極性。而陝西××職業技術學校貸學金的還款率相當高,其中原因值得探討。陝西××職業技術學校的貸學金數量不大,每人隻有2200元,貸款時間隻有一年。學生一年之後即可就業還款,隻要就業有保障,不出其他意外的話,11個月內學生就能把錢還清。而大學生貸款一般數目較大,不少人貸款在萬元以上,貸款的周期長,四年之後學生才開始找工作,工作找到之後才開始逐月還錢。如果畢業即失業,不可能還錢,就業之後如果工資低,還錢也有困難,這就導致銀行貸款的積極性不大。從陝西××職業技術學校的這次嚐試看,在農民的非農職業技術培訓中用借貸的辦法來解決就學的費用問題是可行的。在適當的情況下,學校可以發揮銀行和學生之間的擔保人或者中介角色。

陝西××職業技術學校從1997年開始和陝西省扶貧基金會合作,1998年開始和陝西省婦聯合作培養貧困地區的青年農民。陝西省扶貧基金會、陝西省婦聯承擔學費,陝西××職業技術學校負責學生的培訓教育和就業安置。陝西省扶貧基金會和婦聯都是非政府組織,但是他們有半官方色彩,婦女團體近年來接受海外援助也越來越多,資金的籌集渠道相對有保障。扶貧基金會和婦聯發揮籌資優勢,陝西××職業技術學校發揮培訓優勢,兩者密切合作,培訓效果好,深受工廠的信賴。資金的問題有了保障,學校集中精力抓教學和安置,安置工作在民辦學校中首屈一指,就業指導和輔導工作也周到細致。

2001年陝西××職業技術學校開始和國際計劃合作,承擔國際計劃的大齡女童培訓項目。國際計劃每年執行一個大齡女童培訓項目,每個項目資金20萬元。但是國際計劃隻支付部分現金,就是學員的部分學費(每生1000元),其餘的資金用於四種用途:1)國際計劃請專家給學員上課(性別意識、青春期保健、婦女權益保護、勞動權益保護等)以彌補陝西××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和教學的不足;2)為學校添置教學和實習設備;3)針對教職員工的培訓需求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教育教學的相關培訓;4)用充足的資金對培訓結果進行全麵監測和評估,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

陝西××職業技術學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支付的學費和其他費用,還有自主招生的學費、銀行助學貸款。該學校的助學貸款雖然沒有大麵積鋪開,但是卻是有益的嚐試,證明對貧困農民發放小額職業教育助學貸款是可行的。陝西××職業技術學校辦學8年來碩果累累,尤其是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對學校、學員都受益無窮。由於有非政府組織的項目監測和評估,保證了培訓質量,保證了相當一部分資金用於教學和培訓而不是其他目的。學校也從招生難、收費難的困境中擺脫出來,把更多的資源投入教育培訓、學員就業安置和就業指導中來。

8.3.2 北京富平職業學校的實踐

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定位為非營利組織,實行股份製,股東投資不分紅,辦學收入用於學校發展。茅於軾、湯敏兩先生集資數十萬元,分別占股26%和25%,兩人合計51%,為兩大股東,茅於軾領銜兼任董事長。在茅於軾、湯敏的感召下,一些誌同道合者慷慨解囊,共同創辦起富平學校。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除了創辦它需要一筆資金外,要保證它的可持續發展,還需要穩定的、可持續的運行費用來源。

辦學初期,學校期望用收取學費的辦法來保障學校的運行。家政初級班學費500元,高級班為800元,學員先免費入學,畢業找到工作後再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分期交還學費。實際上這個方法是茅於軾先生在山西呂梁山區實行小額貸款的延續,並且這個貸款是無息貸款。盡管小額貸款是成功的,但由於學校招生困難,招生成本太高,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和市場無法解決社會信任問題。學校曾派老師周遊各省,下鄉招生,花費不少,招來的學員卻不多,費了很大勁,每月才招到三四十個學員。這樣的規模學校是難以持續發展的,更達不到通過職教扶貧解困的宏偉目標。

經過一段時間艱難摸索,他們很快調整思路,向政府宣傳富平的辦學宗旨,把富平學校變成農村扶貧工作的一個有機環節,同年8月5日,富平學校終於與安徽省扶貧辦達成共識:前者負責學員進京後培訓並推薦就業,後者負責招生、體檢、辦理各類證件並將學員安全護送至北京站。協議簽署後,招生渠道逐漸暢通,在安徽省扶貧辦協助下富平每月招生量迅速上升,由每月100多人增至每月三四百人。

為了實現低收入農民零門檻入學,富平學校精打細算,把每人培訓、實習和食宿費820元降到600元。同時,富平與安徽省扶貧辦商定,學員招生、體檢、路費等費用由安徽省扶貧辦全額負擔,同時承擔學員600元培訓、食宿費的50%,即每人300元。而富平學校則以小額貸款形式先期為學員墊支另外的50%,也是每人300元,待學員就業後分三個月還清。學員進富平培訓不僅不需花一分錢,而且連被褥也不需帶。在眼下名目繁多、競爭激烈的培訓市場上,類似富平這樣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得到培訓的學校,確實很罕見。

通過和安徽省扶貧辦合作,培訓的費用由學員以小額貸款的形式支付,轉變為安徽省政府支付一半300元培訓費用,而另一半300元的培訓費用由學員以小額貸款的方式解決,工作之後3個月還清。安徽省扶貧辦利用基層政府扶貧部門動員學員入學,節省了富平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費用和人力,學校可以集中精力搞好培訓和安置工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