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建立良好穩定的農民職業教育資金籌集和管理機製(1 / 3)

從現有的農民職業教育籌資渠道來看,農民職業教育的資金來源還是比較困難的,這是農民職業教育的最大瓶頸。然而,獲得的資金也沒有有效的使用到農民職業教育方麵,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為了農民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為了農民能接受非農職業技術教育,從而促進農民就業,促進農村人口城市化,必須建立穩定的有保障的農民職業教育投資機製和管理機製。

8.4.1 建立農民職業教育的投資機製

8.4.1.1 傳統的公辦職業教育投資機製

多數公辦農民職業學校的投資機製是這樣的:

第一,農民個人出學費、生活費、雜費等費用,這是農民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要日常費用來源。

第二,縣級政府負責學校的征地、建設、設施配備,建設經費不足部分由省市財政予以支持。

第三,縣級政府支付教師工資和學校維修費用。

8.4.1.2 傳統公辦學校投資機製的弊端

第一,目前公辦職業技術學校一年的學費需要1000元左右,生活費和雜費也需要2000元左右,一年下來農民需要投入3000元,半年也要1500元。而公辦學校學製多在一年以上。農民群眾普遍生活困難,溫飽問題都不能保證,沒有錢用於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有不少農民連外出打工的路費都沒有,鹹陽市政府曾經在2002年設立農民外出務工基金就是為了解決路費問題。多數貧困地區的農民要麼在家裏閑著,要麼直接去城裏幹苦力,因為他沒有錢投資於職業教育和培訓。

第二,縣級財政普遍困難,陝西省九年製義務教育的普及任務都還沒有完成,還有20多個貧困縣僅僅達到了6年製義務教育標準。在這些縣裏建設職業技術學校是不現實的,即使建了也不會起到什麼作用,隻能是浪費有限的資金。職業教育需要更多的試驗、實驗和實習條件,這需要很大的一筆資金,比普通中學教育投資大得多,縣級財政無力負擔,勉強建設起來,教學質量難以保證,所謂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就沒有太大的差別,成了四不像的教育,更談不上什麼職業教育和培訓。這樣的學校在勞動力市場沒有競爭力,在高考的考場上也同樣沒有競爭力,這就難怪農民寧願負債累累供給子女上普高,也不願送孩子上職高,因為那沒有什麼用處,實在是白白浪費錢財。

8.4.1.3 民營職業技術學校的投資主要來源

民營職業技術學校的投資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麵:

第一,學校主辦者的個人投資。目前投資於農民職業技術教育的投資人多數是個體戶,資金並不很充足,僅僅能解決前期的啟動費,部分學校可以通過各種手段獲得銀行貸款。一般沒有錢征地和建設學校,基本上租賃場地和校舍辦學,設施設備條件很差,往往通過購買廢舊設備解決實踐問題。

第二,學員交納的學費、雜費、生活費。收來的學費要用來解決校舍的租賃、教師的工資、招生費用、安置費用等學校的各種開支。部分學校收取安置費專門用於學員安置。民營學校是私人投資,要取得投資回報就要提取利潤,學校的利潤也完全來源於學員交納的各種費用。幾乎所有的運行開支都來源於學生,這就導致民辦學校的收費普遍高於公辦職業技術學校。一般學員學習一年學費2000元左右,雜費和生活費等費用3000元。一年的花費是5000元,這對於農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讓多數家庭望而生畏。但是由於民營職業技術學校學製靈活,短期培訓多,兩個月、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的都有。如果花1000元,就可以完成2個月的學習,還可以找到工作,農民還是樂意學習的,哪怕是借錢參加培訓。

8.4.1.4 創新職業教育的投資機製

有鑒於縣財政職業教育投入非常有限和農民缺錢投資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現實,建立新的職業教育投資機製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中央、省、市和縣四級財政合理分擔農民職業教育費用。省市財政應成為農民職業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省市財政的資金來源相對充足,可以拿出部分資金用於農民職業技術教育。縣級財政可以少搞一些政績工程和前景難測的項目,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把財政資金盡量用於農民職業技術教育。因為從農民職業培訓的效果看,投資職業技術培訓是風險最小,見效最快的扶貧項目和公共建設項目。中央財政應有專項資金用於農民的非農職業技術教育。

對於政府投資農民職業教育投入產出效率,茅於軾先生曾進行了簡要分析。假若某個地方政府一年輸出100人,按每人800元政府補貼計,補貼總額為8萬元;而從富平學校畢業生在北京保姆市場的收入看,每年人均可得5000元,兩年可收入1萬元,100人總收入就是100萬。兩年內可以幫助農民獲得收入100萬,是政府投入的十多倍。如果這些錢彙回當地農村,或用於消費、或用於投資,都將有助於活躍當地經濟,增加就業。農民收入增加了,地方經濟活躍了,稅收也就增加了。

縣級財政再困難,一年拿出幾十萬上百萬元投入職業教育還是沒問題的,關鍵是地方政府並沒有認識到農民職業教育的作用有多大。如果照茅先生的算法,地方政府投入80萬元,就可輸出勞動力1000人,4年內農民可獲得收入2000萬元,這對活躍地方經濟,幫助農民脫貧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地方政府每年用於扶貧救濟、救災等公共開支效率也不是很高,年年救濟年年窮。如果改變農村社會保障、扶貧救災的方式,采取支教扶貧的辦法,效率更高。不但見效快,還使農民有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第二,實行小額貸款製度解決部分資金。除了政府投入之外,農民職業教育資金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農民投入職業教育的各種費用。在公辦職業教育學校,農民交納的學費和其他費用可以達到學校各種開支的一半甚至一半以上。

在民營職業技術學校中,各種成本(包括房屋場地租賃費、實施設備、教師工資、管理費、實習材料、證件、招生費用、安置費用、書本費、學校應付各種檢查驗收的費用、招待費、衛生費等)都由農民交納的學費來承擔,除此之外,民營學校的利潤也主要來自學費收入。因而民營職業技術學校的收費普遍比公辦學校高。但是相對成本卻低得多,公辦學校教師的工資是開支中最大的一部分,教師的福利是第二大開支,因而人頭費開支巨大,而民辦學校人頭費少,平均工資和福利都低得多,而且民辦職業技術學校不養閑人。

公辦職業技術學校和民辦職業技術學校相比招生費用和安置費用都要低一些。公辦學校可以依賴政府資源招生,而民辦學校不大可能依賴這些資源,它主要采用市場化的手段。公辦學校由於缺乏招生壓力,工資有保障,不大注意學生的安置問題,所以安置費用較低。而民辦學校要生存,不但必須把學生招進來,還需要把學生妥善的送出去,安置好,否則就無法生存,所以民辦學校在就業安置方麵投入的人力物力較公辦學校多得多。因而民辦學校在競爭激烈的勞動力市場和招生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生存空間。

公辦學校的各種開支或許可以壓縮,浪費可以減少,民辦學校的各種成本已經是最小化了。由於許多費用是無法壓縮的,農民要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就必須支付一筆對他們來說顯得高昂的費用。兩個月1000元,一年5000元學費,相對於農民的人均收入來說是有點太高了。據陝西省統計局對222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2002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596.25元。截止2002年,陝西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865元以下的貧困人口還有700多萬,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還有9600多個。對於貧困人口來說,參加職業教育的投資是很大的,還有一定的風險(工作是否有保障),即使有部分人確實想學習職業技術,卻實在沒有支付能力,因而接受職業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