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農民就業指導的內容(1 / 3)

9.2.1 就業思想指導

9.2.1.1 就業思想指導的內容

就業思想是一個人世界觀和人生觀的直接表現,也是教育中思想教育、德育教育、業務教育的綜合結果。就業思想的正確與否,直接關係到選擇職業的動機和方向。就業思想指導的主要內容是:對農民進行人生觀、道德觀的教育以及向“新科技革命進軍”的教育;在市場經濟逐步建立的今天,還要幫助農民消除市場經濟中包含的消極影響,在引導和幫助農民了解我國國情的基礎上,要求農民繼承和發揚勤勞,樸實的優良傳統。

9.2.1.2 就業思想指導的方法

中國農村數千年來世代生活在艱苦的環境下,以一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固定方式生活勞動,因此相當多的農民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小富即安,怕冒風險,缺乏投資意識和創業精神。他們把土地僅僅看做一種滿足基本生活的手段,一種生存的保障,而忽視或沒有意識到土地是一種可以增值的資源。尤其是對那些年齡偏大的農民來說,離開土地去從事其他行業,是他們難以想象的事情。再加上他們認為自己除了農業生產以外不具備其他的勞動技能,所以寧願賦閑在家裏,也不願意進城務工。即使少部分人具備其他勞動技能,但由於社會就業現狀本來就存在供大於求的矛盾,而農民的勞動素質與社會中其他階層相比又普遍較低,要實現轉移就業仍十分困難。還有一部分農民對自身素質狀況不能正確認識,缺乏憂患意識。這些農民往往為了眼前的一點蠅頭小利,便自動放棄了對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的學習,他們的理由非常簡單:學習技術耽誤生產,上學還得花錢,搞生產多少能掙點錢。這種短視行為無論是農民本身還是在農村基層幹部當中都表現得十分突出,這就在無形中限製了農民在更深更廣的領域和範圍內獲得更多的知識。

鑒於此,對農民進行就業思想指導,具體地講,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鼓勵農民自主創業。由於進城農民很多,而就業崗位又十分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進城農民必須改變原來的“等”、“靠”的思想,進城農民中有創業意識和能力的農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積極地尋找出路、自主創業。盡管這部分勞動力的比重較小,但他們的創業不僅可以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為其他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第二,創新就業形式。農村富餘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流動就業,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一是在時間上,采取長短相結合的形式。要根據就業形勢、產業特點和自身實際,宜長則長,宜短則短,決不可因循守舊、無所作為;要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自主決定就業時間。二是在空間上,采取本地異地相結合的形式。當前,農村富餘勞動力流動就業,絕大多數是由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由農村流向城市、由中西部流向東部地區,這在現階段有其必然性。但是,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農村富餘勞動力流動就業,必須采取本地異地結合的方式。三是在產業上,采取一二三產業相結合的形式。

第三,主動融入城市。引導廣大農民融入社會化大生產和城市服務行業,成為企業工人、經營管理者和技術人才,這是農民市民化,實現充分就業的必由之路。但是由於長期以來城市居民對農民持一種排斥的態度,他們認為農民低人一等,於是處處與農民針鋒相對,格格不入。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的農民要想在城市找到工作,站穩腳跟,就必須樹立與現代文明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破除陋習,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教育,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和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以及積極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政府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構築農民終身教育體係,在創建學習型社會過程中不斷提高農民的道德素養,不斷縮小與城市人之間的差距,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工作崗位上潛移默化地完成角色轉換,最終完全融入城市。

第四,還要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介,如廣播、黑板報、宣傳欄、報紙等,大力宣傳農民就業的形勢及要求;宣傳農民就業的方針、政策和原則;宣傳勞動人事製度改革的現狀及目標;宣傳各行業對農民的要求;請老專家、教授和有成就、有貢獻的農民朋友暢談關於紮根基層、鍛煉成才的經曆和體會等,使農民始終置身於一種良性的、健康向上的輿論環境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