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農民非農就業教育專業設置的依據與原則(3 / 3)

10.1.2.2 穩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農民就業培訓在專業設置方麵需要相對的穩定性。專業設置的相對穩定性可以使培訓主體立足自身資源,加強專業建設,從而提高教學水平,創造特色。專業設置的穩定性要求培訓主體要在事先應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積極穩妥地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隻有這樣才可能使培訓主體在師資隊伍建設,實驗設備添置以及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麵有較大的投入,從而形成長線專業,品牌專業。當然,這種穩定性不是絕對的,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同時還要注重其靈活性,實現穩定性和靈活性的統一。這是因為各個部門、行業和地區對不同種類勞動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專業設置隻有遵循市場需求規律的變化,才能得到培養目標的實現和品牌專業的建設;而另一方麵隨著產業經濟的商品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種實用技術在不同領域不斷湧現和廣泛應用,一批批新的勞動技能人才將出現短缺。這就要求培訓主體在進行專業設置時,不僅要根據職業培訓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保證專業設置的相對穩定性,而且要及時捕捉各種信息,改造和調整專業,建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專業體係。

10.1.2.3 實效性和前瞻性相統一的原則

農民就業培訓專業設置必須體現職業培訓的特色,堅持實效性的原則。所謂實效性,有兩層含義:首先,作為職業培訓它必須針對一定時期、一定區域的特定職業範圍,使被培訓者能夠很快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滿足現實職位的需求,體現較強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其次,實效性體現在對培訓主體自身現有的辦學條件和能力的針對性上。辦學資源是教育發展的根基,它直接關係著專業設置的可能性和可持續發展性。培訓主體隻有結合自身實際,在對其自身資源有了充分調查和評估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設置專業,才能為被培訓者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學以致用、人盡其才提供保障。

農民就業培訓專業設置也必須遵循知識、技術發展的規律,堅持前瞻性原則。所謂前瞻性指培訓主體在進行專業設置時,一方麵要立足市場、農民需求,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另一方麵要著眼未來發展需要,引導未來人才消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它要求培訓主體在進行專業設置時應充分考慮三方麵的內容:一是人才培養的周期性。任何種類的人才培養都需要一定的培養時間和過程,在科學預測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設置具有前瞻性的專業,力爭做到專業成熟期與人才需求高峰期相一致;二是新科技、新成果的不斷湧現。專業設置要與社會、經濟和科技保持同步,瞄準新科技、吸納新成果,在新領域中設置和開發專業;三是專業群體發展的拓展功能。專業設置與開發應具有優化配置的觀念,考慮與其他專業在教育培訓上的共享共用,在已有專業基礎上繁衍新專業,形成新的專業生長點。

10.1.2.4 專業口徑寬窄適宜的原則

農民就業培訓專業設置要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分工程度和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做到社會適應性和崗位針對性的統一。一方麵,專業設置要反映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引起原有職業崗位和相應技術知識能力的變化,本著終生教育的要求,在充分考慮就業者的適應性前提下進行。在充分認識技術領域的基礎上,努力設置大類專業,在寬口徑麵上打好基礎,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而另一方麵,農民就業培訓又要必須適應從業者具有足夠的技能和素質勝任具體的、特定的職業崗位。這就要求專業設置必須選擇與特定崗位知識技能相適應的小專業,縮窄專業口徑。因此,專業設置應統一考慮從業者的適應性和針對性,做到專業口徑寬窄適宜,大小結合。

10.1.2.5 保證質量和結構最優的原則

在專業設置時,應充分考慮專業設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專業設置的師資隊伍、實訓場所及教學設置等軟硬件條件應該滿足專業設置的要求。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培訓主體的主要辦學條件─師資、設備等都是有限的,其不可能包辦太多的專業,而需要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選擇。如果培訓主體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綜合專業,一方麵無法達到教育培訓的基本條件和要求,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保證教育質量;另一方麵,鬆散的專業設置不能使得教育培訓資源集中,各專業之間無法互相滲透,實現資源共享,難以形成具有綜合優勢的專業群,從而影響專業結構的合理性。因此,在學校資源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專業設置應該與培訓主體的師資、軟硬件條件和管理水平相適應,形成特色專業群,努力建立專業體係,實現專業結構綜合優勢。隻有這樣,才能使學校各種要素和資源充分發揮最佳效能,以達到最佳效益。為使農民就業培訓專業設置最優化,一方麵要全麵搜集信息,搞好人才市場需求預測;另一方麵要根據人才預測,結合學校辦學條件,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論證,正確進行判斷和決策。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