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資料來源與基本描述
本次問卷調查發放的對象包括揚州、儀征、江都、高郵、寶應等地的農村居民,共發出650份問卷,實收回635份,由於收回問卷填寫不完整,數據誤差較大等各種原因,篩選出538份有效問卷,占收回問卷的85%。
從樣本分類可以看出,在戶主職業類型上從事非農業的占比最高,達48.84%,幾乎占比一半,這是政府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化建設的結果。戶主(家庭的主要收入者)為男性多於女性,男性占比為89.96%,表明在農村男性依然是家庭收入主要提供者,也是主要勞動力。30~40歲和40~50歲人群,初中和高中學曆人員,800~1500元的中等收入階層都占各自分類的較大比重。
對農村居民家庭資產總體結構分析可知,平均每個家庭總資產160938.69元,其中金融資產37923.45元,占比23.56%;實物資產123015.24元,占比76.44%。按年齡分組考察家庭資產分布情況,30~40歲年齡的戶主家庭資產最高,其次是40~50歲年齡的戶主;50歲以上的農村居民偏好儲蓄,總額和占比均最高,但是他們的房產較少,隻有95638.56元。
7.2.2農村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7.2.2.1不同性別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在男性和女性為戶主的家庭中,儲蓄是家庭金融資產主要成分,女性居民儲蓄比男性高出3.59個百分點,顯示女性偏好安全,風險規避度高,小心謹慎的心理特征。男性由於收入和心理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風險偏好傾向,在投資股票和債券基金方麵略高於女性為主家庭。
7.2.2.2不同年齡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從表718橫向看,依然是儲蓄占據家庭資產的大部分比重,股票、基金、儲蓄性保險金次之。從縱向看,30~40歲居民儲蓄較高,這主要是這些人成立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正在進行工作打拚,處於養家糊口階段。50歲以上居民,儲蓄目的主要在於養老,自己進行儲蓄來減輕子女負擔。
7.2.2.3不同學曆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儲蓄依然最多。縱向看,小學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居民首選儲蓄,大專、本科及以上居民儲蓄比例下降,股票比例上升。
7.2.2.4不同職業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儲蓄最多,股票、保險、借出款次之。縱向看,從事非農業居民的儲蓄量最低,占比79.80%,而農業居民家庭中儲蓄占比最高,達82.34%。
7.2.2.5不同收入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結構分析
隨著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投資風險資產的比例也上升,但是在月收入低於800元的居民中,投資股票和基金的占比較高,也顯示出了低收入家庭投機的心理。正如我國很多老百姓把股市當成賺錢的場所,不是選擇投資而是一味地追求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