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農村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7.2.3.1不同性別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從不同性別居民投資家庭實物資產的情況來看,男性和女性的共同點就在於房產占據了實物資產的大部分,這是因為房產是每個居民都需要有的實物資產之一,農村居民家庭存在一個相互攀比的心理,房屋既是消費品也是一種炫耀品。另外,為了進行生產經營維持再生產等,生產性固定資產占比也較高,都在4%以上。
7.2.3.2不同年齡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房產占據實物資產大部分比重,其中30歲以下居民最高,這和這部分居民家庭剛成立有關,在農村男性一般24歲結婚成家,父母為其蓋房、買家具、娶媳婦,因此其房產和家庭設備占比較高。50歲以上居民在農村基本上不和自己子女住在一起,都有自己的住房,但由於總資產比較少,因此房產價值占比高。
7.2.3.3不同學曆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房產在實物資產中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家庭設備和交通通信設備。縱向看,房產占比呈現U字形。其他資產形式比重的變化沒有太大趨勢。
7.2.3.4不同職業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以農業為主的居民房產占比較高,而生產性固定資產占比較低。一是和這些居民保守心理有關;二是由於農業機械化的實施,農民耕種收割很便利;三是現在很多地方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生產工具、生產資料等共享,家庭沒有必要自己置辦過多的生產性固定資產。
7.2.3.5不同收入居民家庭實物資產結構分析
雖然收入不同,但居民投資家庭實物資產依然是房產占居首位。縱向來看,收入越高的家庭置辦的房產越多,金銀飾品和收藏品也最高,這也表明了收入是居民購買力和消費的前提和基礎,要增加消費必須要想方設法增加農民收入。
7.2.4簡要結論
通過上麵的描述分析,我們得出儲蓄依然是農村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的主要形式,新興金融工具雖有涉及,但占比較低。在個人特征方麵:女性比男性更偏好儲蓄,戶主年齡與儲蓄有一定聯係,30~40歲和50歲以上居民的儲蓄比例較高,受教育程度高低和儲蓄比例沒有呈現出明顯的相關關係,收入水平影響儲蓄高低,但出現了低收入家庭選擇股票投機的現象。
在實物資產選擇構成上,居民偏好於房產,這和城鎮居民一樣。個人特征方麵:性別對實物資產選擇差異不明顯,30歲以下和50歲以上的居民實物資產中房產比例最高,文化程度和房產選擇呈現U形變化,農業職業為主的居民房產比例稍高,但和非農、兼業的居民家庭差別也不甚大,收入影響農村居民實物資產選擇,高收入居民家庭金銀飾品和收藏品高於其他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