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問卷調查得到的橫截麵數據分析了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在資產選擇上的差異。實證發現在金融資產中,儲蓄比重較大,而在實物資產中,房產比重較大。從總量上講,居民的最重要投資從統計意義上講都是房產的投資,這種資產是非常不具備流動性的,調整這種資產在投資組合中占據的比例非常困難。對大多數居民來說,房地產的購置僅僅一處,很少人會在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分散購置房產,這樣,這種不流動性資產的風險更加顯得集中。現在全國經濟波動,形勢處於非常困難時期,各大城市房地產價格不斷下降,帶來了居民資產的不斷縮水。因此,居民可以想辦法在資產組合中增加與房地產價格負相關的資產,從而在房產價格下降時彌補收益損失。研究也發現,居民的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職業等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投資選擇,表明了人們選擇自己的投資組合和自己的背景是密切相關的。運用Logit模型對城鎮居民投資股票進行分析,發現戶主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居民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和居民家庭金融資產總量都是影響居民是否投資股票的重要因素。分析了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股票這種風險資產選擇上的差異,認為交易成本、金融知識和財富規模都影響了農村居民大量參與股票投資的可能。實際上,金融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居民家庭金融資產選擇行為,它可以降低居民投資的交易成本和風險以及降低居民金融資產減值風險,因此要繼續完善金融中介功能,推進農村居民金融資產選擇行為合理化。
正文 7.5小結(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