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2 / 3)

18.從某一個特定的係統層次觀察,一個係統的構成至少需要三個要素:構成係統的低級係統、各個分係統之間的關係、係統的運動或者變化。

19.在某一個係統層次,作為其構成材料的亞係統,我們稱之為“質料”。質料的性質決定於,質料本身作為係統存在時,構成該係統的各個子係統之間的關係,即該係統的結構。

20.在某一個係統層次,各個亞係統之間的關係,我們稱之為結構。如果此時有觀察者存在,並在這些觀察者的感知中形成與此結構同構的認識,這些結構就轉化為“信息”。係統的結構是本書第一問題“它是什麼樣子的”主要內容。

21.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本書開頭的假設轉化為三個等值的假設。其一,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由其他的事物構成的;其二,世界上所有事物都處於運動之中;其三,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以某種方式由其他事物構成的,這些構成方式就是結構,這結構在觀察者看來就是信息。

22.換言之,任何一個係統都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質料、結構和能量。從觀察者的角度,任何一個係統都必須具備三個要素:質料、信息和能量。我們把構成世界的所有材料稱為物質。

23.現在重複一次質料、信息和能量的概念。質料:構成某一特定係統的材料,它的性質是由該材料作為係統時的內部結構決定的,亦即,這一材料在下一個係統層次上也是係統。信息:構成某一特定係統的質料之間的結構,以及觀察者依據對該結構的認知所形成的知識。能量:推動某一特定係統內部的子係統(或者質料)運動的事物,以及維持上述子係統存在的事物。

24.上述三個要素即質料、信息和能量分別對應於本書開頭所提出的一個假設和兩個問題。質料對應於存在假設;信息對應於“它是什麼樣子的?”這一問題;能量對應於“它變化的程度或規模有多大?”這一問題。

25.上述概括(係統的三元素)必須建立在某一個特定的係統層次上。隻有在某一個特定的係統層次上,我們才可以認定該係統層次上的質料、信息和能量分別是什麼。這是因為,如果不是在某一個特定的係統層次上,質料、能量和信息三個概念之間就存在交叉關係。問題主要出在“質料”的概念上,因為任何質料本身也是有結構的,這結構就是信息。隻有在某個特定的係統層次上,質料、能量和信息三個概念之間才滿足排斥關係。

26.這三種要素即質料、信息和能量是否為“實體”,這裏存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係統的層次越高,三種要素越可能不是“實體”。不過,就像時間和空間概念一樣,當我們把這三個概念看作“實體”來解釋現象時,敘述最為簡潔。

27.任何一個係統的存在必須具備許多條件,這些條件的總和即是該係統的“環境”。但是,在環境條件基本具備的情況下,係統是獨立於環境而存在的。一般情況下,與“環境”相對應的“係統”的構成材料(即質料)都取自“環境”。“係統”和“環境”之間必須保持一定的數量關係,否則“環境”就無力支撐“係統”。

28.我們大致可以把世界上的係統分為五個層次:物理係統、化學係統、生物係統、生態係統和社會係統。人體係統是生物係統的一種。另外,社會係統還附屬一個生產係統。其實,上述係統層次中還應當包括“種群係統”,社會係統不過是特化的種群係統,但因為本書的主旨是討論人類社會的性質,而且,人類社會也是最為發達的種群係統,因此用社會係統代替了種群係統。我們把物理係統和化學係統統稱為“無機係統”,把生物係統、種群係統、生態係統和社會係統統稱為“有機係統”。

29.物理係統包括宏觀物理係統和微觀物理係統。微觀物理係統的質料是基本粒子,主要信息是原子的結構,主要能量是各種物理能量,如電能、核能等。宏觀物理係統也就是機械係統,其質料是作為質量、熱量和電荷而存在的物體,其信息是這些物體之間的相互關係(即結構),其能量包括各種物理能量,如熱能、電能、光能等等。天體係統也是宏觀物理係統。

30.化學係統的質料是原子,原子的性質由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的結構決定的。化學係統的信息是原子之間的關係(結構)。化學係統的能量與物理係統的能量沒有區別。

31.生物係統的質料是有機物,有機物的性質是由其化學結構決定的。生物係統的信息是組織和器官的本身的結構,以及這些組織和器官之相互關係所構成之結構。從根本上說,上述結構均是由DNA 結構決定的。生物係統的能量仍然是物理能和化學能。

32.在生物係統中,有一種特殊的種類,這種種類的係統最終發展出了智力,這個係統就是人體係統。人體係統是一種能夠意識到本身的存在,並能夠反映世界之存在狀況的一種係統。擁有智力的人具有反思性,即能夠對環境、他人和自身進行思考,並且知道自己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