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常見病的拍打治療二(3 / 3)

尺澤穴: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

簡易取穴法:肘部微細,手掌向前上方,觸及肘彎裏大筋(肱二頭肌腱)的外側與肘橫紋的交點即是本穴。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簡易取穴法:伏掌於台麵,伸出拇指,其內側沿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所引垂線之交點處,即是本穴。

上巨虛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簡易取穴法:外膝眼即犢鼻穴向下直量2次四橫指處,當脛、腓骨之間即是本穴。

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太衝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由第1、2趾間縫紋頭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前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簡易取穴法:以手四指並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示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即是本穴。

手法:掌拍法,單指點擊法。

操作

1.用掌根拍打上星,覆蓋神堂和印堂。注意力度輕柔,速度緩慢。

2.用單指點擊法點按素髎、迎香,注意不要讓指甲劃傷皮膚。

3.用掌拍法自上而下,拍打風池和風府。

4.用掌根或拳輪擊打合穀。掌拍尺澤。單指點擊少商。

5.用掌拍法拍打下肢的上巨虛和三陰交。單指點擊丘墟和太衝。

注意事項

1.不用硬物猛力摳鼻子。

2.少食辛辣刺激類食物,戒酒。

3.保持室內空氣濕潤。

4.保持大便通暢。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鮮藕適量,洗淨榨汁,取100毫升,加入1匙蜂蜜,調勻內服。每日1次,堅持服用,能防治鼻出血。

外敷療法取大蒜適量,去皮搗成蒜泥,敷在腳心上,再用紗布包紮好,可較快止血。

牙痛

概述

牙痛是口腔疾病中最常見的病患之一,指牙齒或牙周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現代醫學認為,牙痛多由牙齒本身、牙周組織及牙周膿腫、冠周炎、急性化膿性上頜竇炎等引起。此外,神經係統疾病,如三叉神經痛亦可引起牙痛。牙痛的症狀表現為牙齒疼痛,咀嚼困難,遇冷、熱、酸、甜痛感加重,常伴牙齦紅腫,口腔異味,大便結秘等。

牙齒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研磨食物,經常會有一些食物殘留在齒縫中,滋生細菌,釋放毒素,從而令牙齒和牙齦受到細菌毒素的侵襲,出現齲齒、牙髓炎、牙周炎、根尖周炎等病症,引起牙痛。再加上過食辛辣刺激及熱性食物,使胃腑熾熱,肝火過盛,熱毒上攻,引起牙痛;中醫認為“腎能生精,精能生髓”,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若腎精不足,不能上榮於齒,導致虛火上擾,引起牙痛。

根據臨床表現的症狀,中醫將牙痛分為風火牙痛、實火牙痛和虛火牙痛。若牙痛劇烈,牙齦腫痛、兼形寒身熱等症狀,則為風邪外襲經絡,鬱化成火,循經上擾而致牙痛,是為風火型牙痛;若牙痛甚烈,齒齦紅腫,兼苔黃、口臭、幹渴、便秘、脈洪等症狀,則為腸胃積熱過熾,循經上炎而致牙痛,是為實火型牙痛;若隱隱作痛,時作時息,口不臭,脈細或齒浮動者,則為腎精不足所致,屬腎虛型牙痛。治療牙痛,要祛風瀉火,通絡止痛,以拍打手足陽明經穴位為主。

取穴:下關、頰車、大迎、顴髎、禾髎,大椎、肩井,合穀。

隨症加減:風火型牙痛加拍外關、風池;實火型牙痛加拍內庭、二間;虛火型牙痛加拍太衝、太溪和行間。

定穴:下關穴:在麵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閉口,以示指第1指指關節寬度,由耳屏向前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頰車穴:在麵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按之凹陷處,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最高點處。

簡易取穴法:用示指第1指指關節寬度,由下頜角前上方量一橫指處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大迎穴: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的前緣,當麵動脈搏動處。

顴髎穴: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側坐位,在顴骨下緣平行線與目外眥角垂線的交點處即是本穴。

禾髎穴: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人中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頭部放低,肩膀不動,左右晃動頭部,會發現後頸根正中央有個會活動的突起,是第7頸椎,它最下端的凹陷處即是本穴。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簡易取穴法:以掌後第1橫紋按壓在病人的肩胛岡下緣,拇指按在大椎穴上,其餘四指並攏按壓肩上,示指靠近頸部,當中指彎曲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合穀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拇、示指並攏,兩指掌骨間有一肌肉隆起(骨間背側肌),隆起肌肉之頂端即是本穴。

外關穴: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簡易取穴法:立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兩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處即是本穴。

風池穴: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

內庭穴: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簡易取穴法:足背,第2、3蹠趾關節前凹陷中即是本穴。

二間穴:在示指本節即第2指關節前,橈側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半握拳,示指橈側手背麵與手掌麵交界線上,赤白肉際凹陷中即是本穴。

太衝穴:在足背側,當第1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由第1、2趾間縫紋頭向足背上推,至其兩骨聯合前緣凹陷中(約縫紋頭上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當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行間穴: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簡易取穴法:足背內側,第1、2趾之間連接處的縫紋頭即是本穴。

手法:五指叩擊法,掌拍法,拍抓法,單指點按法。

操作

1.用五指指腹叩擊麵部,重點叩擊下關、頰車、大迎、顴髎及禾髎。

2.用掌拍法拍打大椎、風池。用拍抓法拍抓肩井。

3.用掌拍法拍打合穀、外關。

4.用單指點按內庭、二間、太衝、太溪和行間。

注意事項

1.飲食清淡,勿食辛辣、刺激、甜膩、熱性動火類食物,如辣椒、烈酒、桂圓等;也不吃過硬、過冷、過酸、過熱的食物,易造成牙齒損壞。

2.睡前不宜吃糖、餅幹等食品,以防蛀牙。

3.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4.控製暴躁情緒,心靜自然涼。

5.保持大便通暢,以瀉火排毒。

6.發現牙科病及時就診,把病患扼殺在萌芽期。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1.冰糖綠豆雞蛋湯可治療風火型牙痛。準備綠豆約100克,雞蛋1枚,冰糖適量。先把綠豆洗淨,研碎,放入鍋內,加水適量,放入冰糖,煮至綠豆爛熟;然後,用打蛋器或筷子將雞蛋打碎,倒入綠豆湯裏,攪勻。冷溫後服用,連服2~3日。

2.荸薺百合薏米粥可治療實火型牙痛。準備鮮百合50克,荸薺2頭,薏米100克。先將薏米煮開,再加入荸薺,百合,一並煮熟,冷卻後,當正餐食用。2次即可有明顯療效,可每天食用。

3.山藥燉豬腎可治療虛火型牙痛。準備豬腎1枚,山藥250克,大棗2枚。

將豬腎洗淨,切塊,放入鍋中,加入精鹽、料酒等調味品,放入大棗,一並煮開;把山藥去皮,洗淨,切片,投入鍋中,與豬腎一起燉煮約50分鍾,即可食用。每周可食2~3次。

運動療法

每天晨起後,沒刷牙之前,將上下齒連續叩擊300下,同時將分泌出的唾液分3次咽下;每次小便前,牙齒叩擊約50下,之後再小便。如此,堅持叩齒運動3個月左右,能使牙痛不再複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