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腫痛
概述
咽喉是進行飲食、呼吸、發聲音的器官。它們上連口鼻,下通肺胃,是連接口腔和肺胃的通道,又為經脈循行的要衝。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咽喉容易出現紅腫疼痛、吞咽不適、發音困難,給我們帶來諸多不便。咽喉腫痛常見於西醫學的急、慢性咽炎、喉炎、咽喉炎、扁桃體炎、咽峽炎等,其中以慢性咽炎最為常見。
若外感風熱之邪,致使胃、肺兩腑鬱熱蒸騰,火氣循經上幹,煎灼津液,以致咽喉幹澀腫痛,屬於實熱證;若腎陰不足,精氣耗盡於內,無法上潤於咽喉,虛火上炎,也可致咽喉疼痛,此為虛熱之證。
咽喉腫痛初發之時,多為一側或兩側紅腫疼痛,常伴發熱、惡寒、頭痛、咳嗽、脈浮數、兼吞咽不利、發音困難等症狀。若遷延不治,則會轉化為慢性咽喉腫痛,表現為發病時間長,易反複發作,常有幹癢、微痛、灼燒感,或總覺咽中如有異物梗阻,咳不出來,咽不下去,極為不適。
治療實熱型咽喉腫痛要以消腫止痛,清熱利咽為主;治療虛熱證則要養陰清熱,滋陰降火。
取穴:廉泉、人迎、水突、氣舍、天突。
隨症加減:實熱證加拍合穀、尺澤,內庭、太溪,肺俞、胃俞,中脘;虛熱證加拍腎俞,魚際,太溪、照海。
定穴:廉泉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將拇指指關節橫紋放在下頜骨中點,拇指尖正指向喉結部,當拇指尖到達之處即是本穴。
人迎穴:在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簡易取穴法:手摸頸部動脈搏動之內側緣,平喉結處即是本穴。
水突穴: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穴與氣舍穴連線的中點。
氣舍穴:在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簡易取穴法:正坐仰靠,在頸部,鎖骨胸骨端上緣,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即是本穴,按壓有疼痛感。
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簡易取穴法:仰靠坐位,胸骨上端凹陷中即是本穴。
合穀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拇、示指並攏,兩指掌骨間有一肌肉隆起(骨間背側肌),隆起肌肉之頂端即是本穴。
尺澤穴: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
簡易取穴法:肘部微細,手掌向前上方,觸及肘彎裏大筋(肱二頭肌腱)的外側與肘橫紋的交點即是本穴。
內庭穴:在足背,當第2、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簡易取穴法:足背,第2、3蹠趾關節前凹陷中即是本穴。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當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肺俞穴: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並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由此椎棘突下雙側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胃俞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由其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簡易取穴法:將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線的中點即為此穴。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命門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魚際穴:在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簡易取穴法:屈肘立掌,手掌橈側掌指關節後第1掌骨中間,赤白肉際處,即手掌麵與背麵交界處就是本穴。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當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照海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坐位,由內踝尖往下推,至其下緣凹陷處即是本穴。
手法:掌拍法,單指點擊法,拳擊法。
操作
1.用掌拍打從上到下拍打前脖頸,重點叩擊廉泉、人迎、水突、氣舍、天突穴處,在用單指點擊法擊打氣舍和天突。注意力度需輕柔。
2.掌拍尺澤。拳擊合穀。用雙手拳輪對擊魚際處。
3.用掌拍法拍打中脘及背部的肺俞、胃俞或腎俞。
4.單指點擊太溪和照海。
注意事項
1.忌吃辛辣刺激類食物,多吃潤喉生津的食物,如雪梨、西瓜、百合、荸薺等。戒煙戒酒。
2.多飲水,尤其是蜂蜜水,可防止咽喉幹燥。
3.常飲菊花茶、金銀花茶、苦丁茶等,可防治咽喉腫痛。
4.遠離煙霧粉塵區。
5.注意保暖,避免風邪入侵。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金銀花2朵,菊花3~5朵,胖大海5枚,生甘草6克,冰糖適量。
用開水衝泡飲用,或用1000毫升水烹煮後飲用。此花茶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清咽利喉的功效。每日可飲2~5次,宜長期飲用。
運動療法
咽喉腫痛時,可用示指或中指叩打下頜,氣管和頸椎兩側,重點叩擊人迎、天窗、天突、廉泉等穴。每日叩打5~8次,腫痛會慢慢消失。
哮喘
概述
哮喘是一種呼吸係統疾病,發病時喉間哮鳴有聲,呼吸急促困難,常伴胸悶、咳嗽等症狀,甚至麵色晄白,唇甲青紫,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哮喘多發生在淩晨和夜間,常在秋冬季節發作或加重。
本病分發作期和緩解期,病位主要在肺與脾、腎,發作期除上述表現外多惡寒發熱、喘急;緩解期可伴有脾腎虛弱症狀。
導致哮喘病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患者本身的體質和環境兩大因素。患者的體質涵蓋遺傳因素、免疫狀態、精神心理狀態、內分泌和健康狀況等主觀條件,這些是患上哮喘的內因,是最重要的因素;環境因素包括居住地區、居室條件、各種變應原、刺激性氣體、病毒感染、職業因素、氣候、藥物、劇烈運動、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劑、飲食習慣、社會因素等,甚至經濟條件也可能是導致哮喘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其中過敏原是誘發哮喘的一組的重要病因。過敏原主要分吸入性過敏原和食物性過敏原。吸入性過敏原主要來源於生活環境中的含有變應原的微粒物質,如室塵、塵蟎、真菌、蟑螂、花粉等,其致敏成分主要為蛋白質和多糖。過敏原侵入機體的途徑可以決定病變發生的器官,由於微粒可借助空氣傳播且在生活中隨時存在,因此吸入通常是引起兒童呼吸道致敏和哮喘發作的主要途徑。
需要強調的是,拍打療法對於初發期和緩解期的患者有極好的治療效果,但急性發作欲窒息者,應該積極求醫,以免延誤疾病的治療。
取穴:天突、膻中、中府、大椎、定喘、大杼、風門、肺俞、膏肓、神堂,尺澤、曲池、列缺,足三裏、豐隆。
定穴: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簡易取穴法:仰靠坐位,胸骨上端凹陷中即是本穴。
膻中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將兩乳頭連線,取其中點即是本穴。若女性兩乳頭下垂則由鎖骨往下摸4根肋骨處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雲門穴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簡易取穴法: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側端下緣人三角窩處是雲門穴,由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1肋間隙)處即是本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頭部放低,肩膀不動,左右晃動頭部,會發現後頸根正中央有個會活動的突起,是第7頸椎,它最下端的凹陷處即是本穴。
定喘穴: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
簡易取穴法:以拇指指關節橫紋中點壓在大椎穴上,其兩側紋頭邊緣所在處即是本穴。
大杼穴: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並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個椎骨,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風門穴:位於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取其下緣為一點,作一水平線,由大抒穴作一與後正中線的平行線,兩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肺俞穴: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為第7頸椎,向下數3個椎骨,引一垂線,再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兩條垂線之間距離的中點處即是本穴。
膏肓俞穴: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俯臥位,在背部脊柱區,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上數3個椎骨即是第4胸椎,再從其棘突左右旁開四橫指處即為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