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酸痛
概述
頸椎酸痛是因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關節炎症、頸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等,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和頸部交感神經,從而導致頸項、肩胛上背、上胸部及上肢酸麻或疼痛,頸部活動苦難受限的病症,或伴有眩暈、耳聾耳鳴、手腳冰涼等症狀。疼痛酸麻感通常因過度勞累或受寒加劇。頸椎病若遷延不治,會在中老年時演化成一係列更為複雜的病症。
頸椎病屬於中醫學的“骨痹”範疇,因髒腑不足,加上勞倦損傷或風寒外襲,使氣血凝滯、筋骨不利而引發本病。因此治療本病,需疏風散寒,溫經通絡,行氣活血。
取穴:風府、大椎、身柱、風池、天柱、大杼、肩井、曲池、外關、合穀、養老、陽陵泉、懸鍾。
定穴:風府穴:在項部,當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坐位,頭伏案,後發際中央直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頭部放低,肩膀不動,左右晃動頭部,會發現後頸根正中央有個會活動的突起,是第7頸椎,它最下端的凹陷處即是本穴。
身柱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俯臥,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即是本穴。
風池穴:位於頸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
天柱穴:在項部,大筋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
簡易取穴法:低頭或俯臥,由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處即是啞門穴,由啞門穴旁開約兩橫指,項部大筋的外緣處即是本穴。
大杼穴: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低頭,可見頸背部交界處椎骨有一高突並能隨頸部左右擺動而轉動者即是第7頸椎,其下為大椎穴。由大椎穴再向下推1個椎骨,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簡易取穴法:以掌後第1橫紋按壓在病人的肩胛岡下緣,拇指按在大椎穴上,其餘四指並攏按壓肩上,示指靠近頸部,當中指彎曲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曲池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簡易取穴法:仰掌,微屈肘,肘橫紋頭與肘關節橈側的高骨的中點即是本穴。
外關穴:在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簡易取穴法:立掌腕背橫紋中點直上兩橫指,前臂兩骨頭之間處即是本穴。
合穀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拇、示指並攏,兩指掌骨間有一肌肉隆起(骨間背側肌),隆起肌肉之頂端即是本穴。
養老穴:在前臂背麵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與尺骨小頭最高點平齊的骨縫中即是本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坐位,屈膝呈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懸鍾穴:在外腳踝高點上3寸,腓骨後緣。
簡易取穴法:由外踝尖直上量四橫指,當腓骨前緣處即是本穴。
手法:掌拍法,拳擊法。
操作
1.用掌心從風府拍至大椎和身柱,再從風池、天柱向下拍至大杼。
2.用掌拍法從頸根拍向肩井處,並反複拍打肩井,以皮膚潮紅為度。
3.拍打上肢的曲池、外關、合穀及養老。
4.用掌拍法從陽陵泉拍至懸鍾處。
注意事項
1.經常活動頸部,不要長時間伏案。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不枕太高的枕頭,盡量不坐著睡覺。
3.休息充分,不過度勞累。
4.注意防寒,保暖頸部。
5.積極鍛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將30克葛根洗淨,去皮切片,並500克豬脊骨煲湯,日服食1次,可益氣養陰,舒經活絡,治療頸椎病。
運動療法
頭先向前低10次,再向後仰10次,接著向左傾10次,再向右傾10次。
之後緩慢搖頭,先順時針轉10圈,再逆時針轉10圈。此動可緩解頸椎疲勞,輔助治療頸椎病。
肩周炎
概述
肩周炎,表現為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疼痛尤以夜間為甚,受寒加劇,並伴有寒涼、僵硬之感,雙臂活動嚴重受限等症狀。本病是因肩關節周圍肌肉、韌帶、肌腱、滑囊、關節囊等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關節囊和關節周圍軟組織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症。本病為中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於四五十歲人群,因此又被稱為“五十肩”,又因本病多為風寒侵襲所致,也被稱為“凍結肩”或“漏風肩”。肩周炎程較長,常為數月,甚至一兩年。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年老體虛,氣血不足,正氣下降,或因肩部外傷,長期勞損,使肩部氣血淤滯,又外感風寒濕邪,以致肩部氣血凝滯,經脈痹阻,筋失濡養而引發本病。冬春季節,睡覺時雙肩裸露在外常引起肩周炎急性發作;長期處在空調環境生活或工作的人也易患此病;長時間埋首工作或伏案操作電腦的辦公室一族,由於肩部一直處於緊張勞作中,姿勢固定而缺乏必要的活動,也易患肩周炎。治療肩周炎,需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濡養筋骨。
取穴:天柱、大椎、身柱、天宗,肩井、肩髎、臑會、消濼、清冷淵、肩髃、臂臑,曲池、合穀、外關、中渚。
定穴:天柱穴:在項部,大筋外緣之後發際凹陷中,約當後發際正中旁開1.3寸。
簡易取穴法:低頭或俯臥,由後發際正中直上0.5寸處即是啞門穴,由啞門穴旁開約兩橫指,項部大筋的外緣處即是本穴。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頭部放低,肩膀不動,左右晃動頭部,會發現後頸根正中央有個會活動的突起,是第7頸椎,它最下端的凹陷處即是本穴。
身柱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