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取穴法: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其棘突下緣旁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腰宜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俯臥取之。
簡易取穴法:俯臥,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四橫指處。
秩邊穴:在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側臥位,脊椎最下端有一高骨即是尾骨,由此向上可以摸到黃豆大小的圓骨即骶角,左右各一個,在其下緣連線之中點處有一凹陷,即是腰俞穴。由腰俞穴向雙側水平各旁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腰眼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俯臥,腰陽關左右水平旁開3.5寸處即是本穴。
委中穴:在膕窩正中央的橫紋上,兩條大筋的中間。
簡易取穴法:俯臥,微屈膝,膕橫紋正中央,兩筋之間即是本穴。
委陽穴:在膕窩橫紋外側端,股二頭肌腱內緣。
簡易取穴法:俯臥,膕橫紋之中點向外側旁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陰穀穴: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簡易取穴法:半屈膝,膝彎內側頭上即是本穴。
承山穴:在小腿後麵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三角形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膕橫紋中央至外踝尖平齊處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太溪穴: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當內踝尖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手法:掌拍法,單指點擊法。
操作
1.用掌拍法,先從脊中穴拍打至懸樞、命門、腰陽關和腰俞,接著從腎俞拍至關元俞,再從誌室拍至腰宜和秩邊,最後拍打腰眼處。
2.掌拍膕窩處的委中、委陽及陰穀,再由膕窩向下拍打至承山處。
3.單指點擊足內側的太溪。
注意事項
1.保持正確坐姿,背部緊靠椅背,以使腰部肌肉得到放鬆和休息;不要久坐,約1個小時起來活動一下。
2.勿過度勞累或猛提重物,以防止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而引發腰痛。
3.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是在寒涼時節不宜穿露臍裝。
4.堅持體育鍛煉,增強身體機能和抵抗力。
5.腰椎骨折時,在骨折愈合前禁止拍打傷處。
還可這樣治療
家用食療方
準備杜仲25克、薑片10克,豬腰子1個。先將豬腰洗淨切片,投入鍋中,注入適量清水,再加入杜仲、薑片及其他調味品,燉煮熟爛後,飲湯吃肉。
杜仲燉豬腰有滋補肝腎、強壯筋骨的作用,可有效治療腰酸背痛。
運動療法
俯臥位,兩腿伸直,兩臂平放體側,掌心向上,吸氣同時將頭、上身軀幹、兩腿、雙臂、盡力抬起,屏氣保持,以不勉強為限,吸氣慢慢還原,反複6次。
坐骨神經痛
概述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病變,沿坐骨神經通路即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後外側和足外側發生的疼痛症狀群,疼痛或如火灼,或如針刺,活動時痛感加劇。坐骨神經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經幹,屬於腰腿痛的範疇,多由骶骼關節炎、馬尾腫瘤、盆腔內腫瘤、妊娠子宮壓迫、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症、糖尿病及臀肌注射不當等引發。本病常見於男性青壯年,尤其常見於長期在辦公室工作和使用電腦時間過長的人群。
中醫認為,勞累過度,風寒濕邪凝滯,以致經絡瘀阻,筋骨失於濡養,導致筋骨不利,出現神經疼痛。治療坐骨神經痛,需祛風除濕,散寒止痛。
取穴:腰奇、腰俞、長強、下髎、臀中、秩邊,環中、環跳,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陽陵泉、懸鍾,陰陵泉、三陰交。
定穴:腰奇穴:在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俯臥,尾骨尖端直上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腰俞穴: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
簡易取穴法:俯臥,臀溝分開處即是本穴。
長強穴:在尾骨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簡易取穴法:俯臥,臀部抬起,尾骨尖與肛門的中央即是本穴。
下髎穴:在第4骶後孔處。
簡易取穴法:俯臥,骨盆後麵,從髂脊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一高骨突起,此處即是髂後上棘,與之平齊,骶骨正中突起處是第1骶椎棘突,髂後上棘與第2骶椎棘突之間,即第2骶後孔,即次髎穴。再取尾骨上方之小圓骨即骶角,兩骶角之間為骶管裂孔。然後把中指按在第2骶椎棘突處,小指按在骶管裂孔,食、中、無名、小指等距離分開,各指尖端所指處即上、次、中、下髎。
臀中穴:在臀部。以大轉子和坐骨結節連線為底邊,向上作一等邊三角形,其頂點即是本穴。
秩邊穴:在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側臥位,脊椎最下端有一高骨即是尾骨,由此向上可以摸到黃豆大小的圓骨即骶角,左右各一個,在其下緣連線之中點處有一凹陷,即是腰俞穴。由腰俞穴向雙側水平各旁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環中穴:在臀部,環跳穴與腰俞穴連線的中點。
環跳穴:在臀部外側,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承扶穴:在大腿後麵,臀下橫紋的中點。
殷門穴:在大腿背麵正中,臀橫紋下6寸。
簡易取穴法:取臀後橫紋中點及膕橫紋中點之連線的中央,由此往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委中穴:在膕窩正中央的橫紋上,兩條大筋的中間。
簡易取穴法:俯臥,微屈膝,膕橫紋正中央,兩筋之間即是本穴。
承山穴:在小腿後麵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三角形的凹陷處。
昆侖穴:在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取外踝尖水平線與跟腱外側的交點,外踝尖與該交點的中點即是本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坐位,屈膝呈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有一凹陷,即是本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