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食療方
將老薑和蔥白各30克,豬骨100克,可帶少許精肉,一並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燉煮1個小時左右即可服食,飲湯食肉,吸骨髓。可每日1次,有養腎補氣、強健筋骨之功效。
運動療法
站立,背部靠牆,雙腳放在身前約50厘米處。上身緩緩下移,同時慢慢彎屈膝蓋至小於90°角,保持膝蓋不超過腳趾,靜止3~5分鍾後伸直膝蓋。如此反複,做20次。
乳腺增生
概述
乳腺增生,中醫學稱之為“乳癖”,從現代醫學來講它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腺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本病常見於中青年女性,主要症狀為乳房脹痛和乳房內腫塊,痛感通常在月經來潮前加重,行經後減輕;乳房內的腫塊大小不一,質地柔韌,無粘連,可活動。患者通常無特殊不適,或偶有頭暈、煩躁、易怒、口苦、咽幹等感覺。引發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內分泌失調,導致乳腺正常結構紊亂。
中醫認為情誌不暢、鬱怒傷肝、思慮傷脾,使痰濕阻滯、乳絡不通,或久病體虛、肝腎陰虛血虧,致筋失所養而發病。治療乳腺增生需疏肝理氣、通經活絡、行氣活血。
取穴:玉堂、膻中、屋翳、鷹窗、乳根、期門、膈俞、膽俞、腎俞、肩井、膏肓、天宗。
定穴:玉堂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3肋間。
簡易取穴法:仰臥,前正中線上,胸劍聯合中點與胸骨角中點連線的中點處即是本穴。
膻中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將兩乳頭連線,取其中點即是本穴。若女性兩乳頭下垂則由鎖骨往下摸4根肋骨處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屋翳穴:在乳中線上,第2肋間隙中。
簡易取穴法:正坐位,從乳頭沿垂直線向上推2個肋間隙處即是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鷹窗穴: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簡易取穴法:乳頭中心線上距離乳頭2指處即是本穴。
乳根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位,由乳頭直下推1個肋間隙中即是本穴。
期門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簡易取穴法:男性可任取體位,女性取仰臥位,乳頭直下,往下數2根筋骨處即是本穴。
膈俞穴: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從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7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膽俞穴: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是第10胸椎骨,其棘突下緣旁開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命門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簡易取穴法:以掌後第1橫紋按壓在病人的肩胛岡下緣,拇指按在大椎穴上,其餘四指並攏按壓肩上,示指靠近頸部,當中指彎曲時,中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膏肓俞穴: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俯臥位,在背部脊柱區,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上數3個椎骨即是第4胸椎,再從其棘突左右旁開四橫指處即為本穴。
天宗穴: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垂臂,由肩胛岡下緣中點至肩胛下角連線,上1/3與下2/3處即是本穴。
手法:切擊法,拍抓法,掌拍法。
操作
1.用切擊法從玉堂穴擊打至膻中。
2.用拍抓法拍抓整個乳房,重點拍抓屋翳、鷹窗及乳根,注意用力不宜過猛。
3.沿著胸下弧線由內向外切擊,重點切擊期門。
4.掌拍肩井,再從膈俞拍打至膽俞和腎俞,最後拍打膏肓和天宗處。
注意事項
1.慎用避孕藥及含雌激素的美容品。
2.合理飲食,少吃油炸類、動物脂肪類、甜食類食品以防止過度肥胖,多吃粗糧、果蔬及堿性食物。
3.保持精神愉悅,少焦慮憂神。
4.多運動以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5.定期做婦科檢查。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將120克海帶,洗淨切絲,60克鱉甲打碎,並200克豬瘦肉一並燉煮熬湯,湯成後加入適量鹽、料酒等調味即可,飲湯食肉。此道海帶鱉甲豬肉湯能防治乳腺增生,還可預防乳腺癌,是一道女性營養保健佳肴,但孕婦和脾胃虛寒的人忌食。
運動療法
用右手五指抓起患病乳房,輕輕提拉揉捏,之後鬆開,一抓一鬆為1組,每次做15~20組,每天2次。提拉揉捏動作完成後,再用左手輕輕將乳頭揪動數次,以擴張乳頭部的輸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