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命門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膏肓穴: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俯臥位,在背部脊柱區,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上數3個椎骨即是第4胸椎,再從其棘突左右旁開四橫指處即為本穴。
神堂穴: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區,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為第7胸椎,向上數2個椎骨即為第5胸椎,再從其棘突旁開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合穀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拇、示指並攏,兩指掌骨間有一肌肉隆起(骨間背側肌),隆起肌肉之頂端即是本穴。
中渚穴:在手背第4、5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掌心向下,小指與環指指根間下2厘米的凹陷處即是本穴,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的感覺。
湧泉穴:在足底部,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簡易取穴法:五個足趾屈曲,屈足掌,當足底掌心前麵正中之凹陷處即是本穴。
手法:五指叩擊法,單指點擊法,掌拍法,拳擊法。
操作
1.五指並攏點叩擊耳朵四周,重點叩擊角孫、翳風、耳門、聽宮和聽會。
2.用掌拍法從上到下自大椎拍至命門,從大杼拍至肝俞和腎俞,從膏肓拍至神堂。
3.用掌根拍打合穀。單指點擊中渚。
4.拳擊腳底的湧泉。
注意事項
1.不在噪音過大的地方長待。
2.注意補充營養,多食用桂圓、紅棗、黑芝麻及新鮮果蔬等。
3.放鬆神經,舒緩壓力。
4.加強鍛煉,經常晃動頭頸。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先將50克海帶泡軟,洗淨切絲,30克羊肝切絲,共置鍋中,放入3~5顆大棗及適量佐料,中火燉煮,熟後飲湯食肉。每周1~2次,有防治耳鳴之功效。
運動療法
坐定,雙眼微閉,凝神靜氣,雙掌對搓50下,然後將搓熱的雙掌分別緊按在雙側耳門處,稍後揉捏耳垂1分鍾。如此反複6次,每日做2~3回,可治療耳鳴。
脫發
概述
正常情況下,每人每天可脫落60~80根頭發,梳頭和洗頭過程中時常出現較多的脫發,這是因為已處於休止期尚未脫落的毛發受牽拉而脫落。
但是如果一個人每天脫落的毛發超過100根,由此導致頭發稀疏,甚至可以看見頭皮,這就是一種病態了,被稱為脫發。
中醫認為,頭發是腎之華,血之餘。人之所以出現脫發現象,是由於腎氣虛弱、肝血不足,導致血虛生風,風勝生燥不能營養肌膚、毛發,發幹枯而脫落;或因為肝氣鬱結,氣機不暢,以致氣滯血瘀,堵塞毛竅,頭發營養供應不足;或者因為思慮過度,心緒煩擾,以致血熱生風,風動而發落。治療脫發需調節髒腑,強腎益肝,通暢氣血。
取穴:百會、上星、頭維、四神聰,心俞、肝俞、膽俞、腎俞,氣海、關元。
定穴: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簡易取穴法:將兩耳郭向前對折,由兩個耳尖連線跨越頭頂與頭部前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上星穴:在頭部,當前發際正中直上1寸。
簡易取穴法:前發際中央直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頭維穴:位於人體頭側部,當額角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簡易取穴法:鬢角前緣向上直線與前發際交點上半橫指處即是本穴。
四神聰穴: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共4穴。
簡易取穴法:正坐位,取兩耳尖連線中點,並以之為圓心,以1寸為半徑作一圓,該圓周與兩耳尖連線及前後發際正中線之4個交點即是本穴。
心俞穴: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此椎骨棘突下雙側各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肝俞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從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9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膽俞穴: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是第10胸椎骨,其棘突下緣旁開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命門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簡易取穴法:肚臍直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直線,將直線五等份,從肚臍往下3/5處,即是此穴。
手法:五指叩擊法,掌拍法。
操作
1.用五指叩擊法從頭頂向下擊打整個頭部,重點叩擊百會、上星、頭維和四神聰。
2.用掌拍法從上到下依次拍打心俞、肝俞、膽俞、腎俞。
3.用掌拍法從腹部的氣海拍至關元處。
注意事項
1.保持充足睡眠,使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2.不頻繁染發、燙發。
3.忌食辛辣、刺激性強的食物,戒煙、酒,多吃有益於頭發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黑豆、紅棗、桑葚等。
4.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取黑豆500克,水1000毫升。將黑豆洗淨,放入沙鍋中,倒入水,以文火熬煮,至水浸豆粒飽脹為度。然後取出黑豆,在黑豆上撒細鹽少許,貯於瓷瓶內。每次6克,每日2次,飲後食用,溫開水送下。
運動療法
每晚睡覺前用木製梳或牛角梳,自頭頂向下全麵梳理整個頭部,每次梳理3~5遍,可防止脫發。
四肢冰涼
概述
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常伴精力減退、精神萎靡、容易疲勞等症狀是身體處於亞健康的一種表現。在寒冬季節或氣候轉涼時症狀更為明顯。這種情況就是我們俗稱的“冷底”或“寒底”,亦即中醫所說的“陽虛”。
中醫認為,心腎活力不足,氣虛血弱,加經脈阻滯,血流不暢,則會影響血液的運行輸送功能,使肢體末端的手足無法得到正常供養,從而導致手腳冰冷。治療本病需健心強腎,溫經活絡,暢達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