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髒六腑
五髒六腑決定著人體能否正常運行、是否康健及容顏的衰榮。如果說皮膚是開放在外的花朵,五髒六腑則是深藏在內的根係。中醫將人體分為以五髒為中心,一髒配一腑的五大係統,它們各司其職,又密切配合,使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脾胃負責提供養料;心髒和小腸負責營養的運輸和派發;肝和膽負責清掃工作;腎和膀胱主導人的精氣神;肺和大腸細心嗬護人的毛發和皮膚。它們若毫不懈怠並積極配合,人則健康無疾、容光煥發、神采奕奕。但是髒腑也有抱恙時,這時我們可拍打相關穴位,來強健髒腑,使其正常運行。
拍打保健肺與大腸
肺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器官。因其在人體髒腑中的位置最高,故被古人稱為“華蓋”。又因肺葉嬌嫩,不耐寒熱,且上通鼻竅,外合皮毛,易被邪淫侵入,故又被稱為“嬌髒”。
中醫學認為“肺主氣,主治節,肺主百脈,輸精於皮毛”,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交換氣體,並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參與體內水液代謝,還可輔助心髒調節周身氣血的運行。全身的血液均通過百脈流經肺部,肺負責排濁納清,使富有清氣的血液再通過百脈輸送到全身,滋養我們的皮膚與毛發。因此,肺關係到我們能否擁有光澤白皙、滋潤細膩的姣好容顏。
肺和大腸互為表裏,大腸負責將剩餘的食物殘渣並多餘水分化為糞便,排出體外,以保持體內環境的清潔。肺和大腸通過經脈相連,生理功能相互促進,病理變化相互影響。隻有肺和大腸正常運行,我們的體內才能清潔無汙,表現在外則是皮膚無暗沉、痤瘡和黑頭,毛發光澤亮麗。
取穴:天突、膻中、神闕、氣海、氣舍、天樞,肺俞、大腸俞、魄戶,尺澤、少商、曲池、商陽。
定穴:天突穴: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
簡易取穴法:仰靠坐位,胸骨上端凹陷中即是本穴。
膻中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將兩乳頭連線,取其中點即是本穴。若女性兩乳頭下垂則由鎖骨往下摸4根肋骨處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神闕穴:在腹中部,臍中央。
穴位禁忌:此穴被重擊後,會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和膀胱,傷氣機,損身體,不宜針刺。
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簡易取穴法:肚臍直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氣舍穴: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
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簡易取穴法:由臍中作一條垂直於腹正中線的水平線,再由兩乳頭作兩條前正中線的平行線,過乳頭平行線與過臍水平線之交點與臍中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肺俞穴: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為第7頸椎,向下數3個椎骨,引一垂線,再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垂線,兩條垂線之間距離的中點處即是本穴。
魄戶穴: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向下數3個椎骨,再從其棘突旁開四橫指,與肺俞相平處即是本穴。
大腸俞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髂脊最高點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尺澤穴:在肘關節,當肘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
簡易取穴法:肘部微細,手掌向前上方,觸及肘彎裏大筋(肱二頭肌腱)的外側與肘橫紋的交點即是本穴。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簡易取穴法:伏掌於台麵,伸出拇指,其內側沿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所引垂線之交點處,即是本穴。
曲池穴: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簡易取穴法:仰掌,微屈肘,肘橫紋頭與肘關節橈側的高骨的中點即是本穴。
商陽穴:在手示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處。
簡易取穴法:沿示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各引線,兩引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手法:單指點擊法,切擊法,掌拍法。
操作
1.單指點擊天突,再由天突拍至膻中,至神闕,至氣海,然後由氣舍拍至天樞;之後用切擊法沿胸部肋骨走向,從前正中線分別向兩側切擊兩肺的體表投影區。
2.用掌拍法從肺俞拍至大腸俞;拍打魄戶。
3.單指點擊少商,再從少商拍至尺澤;拍打曲池;單指點擊商陽。
4.掌拍或拳擊手掌與足底的肺與大腸的全息穴區。
注意事項
1.不在空氣汙染、塵土飛揚的地方長待,且要戒煙。
2.白色的食物利肺,可多吃冬瓜、蓮藕、梨、雪耳、蓮子、百合等。
3.常飲蜂蜜或冰糖水,可清肺潤腸。
4.春秋是養肺的好時節,因此要多到戶外走動,呼吸新鮮空氣。
5.少食辛辣,保持大便通暢。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先將1朵銀耳用溫水或涼水泡發,洗淨,摘去蒂頭,撕成片,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煎煮1個小時,加入50克冰糖,再煮半個小時,即可食用。
這道銀耳羹可滋陰潤肺,被譽為“窮人的燕窩”。
運動療法
散步、做瑜伽或打太極拳均有養護肺髒與大腸的作用。
拍打保健心與小腸
概述
心髒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中醫把它稱為“五髒六腑之大主”,一旦心髒衰竭或停止跳動,我們的生命也就瀕危或結束了。心在胸腔內,膈之上,兩肺之間,有心包衛護於外。中醫學上說:“心開竅於舌,其華在麵,在誌為喜。”,心主血脈,是人體血液循環的動力,它像一個不知疲倦的動力泵一樣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另外,心還主神誌,控製人們的精神思維活動。若心髒強健,人則容光煥發,精神飽滿;若心髒羸弱,人則麵色無華,精神萎靡不振,甚至臉色蒼白、萎黃、斑痘滋生或引起其他器質性病變。
心與小腸互為表裏,小腸在腹腔內,上接胃腑,下通大腸,主要功能是分清泌濁,接受胃腑運化來的水穀,作進一步的消化吸其,並將糟粕者下輸至大腸或膀胱,排出體外。因此,若小腸有恙,便會影響人體消化吸收養分,還可出現大小便異常等不良症狀。
心和小腸通過經脈相連接,它們在生理功能方麵相互促進,在病理變化上也互相影響。因此,我們將這對相輔相成、息息相關的髒腑體係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一並嗬護,才能事半功倍,收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