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心主血脈和神誌,故其病主要表現在血液運行障礙和神誌活動異常方麵;因小腸主化物而分別清濁,故其病主要反映在運行功能障礙方麵。
拍打可以舒筋活絡,行氣活血,延緩心髒和心腦血管的衰老,防治心髒疾病,也可促進小腸蠕動,防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疾病。
取穴:膻中、巨闕、關元,厥陰俞、心俞、小腸俞,曲澤、間使、大陵、勞宮。
定穴:膻中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簡易取穴法:將兩乳頭連線,取其中點即是本穴。若女性兩乳頭下垂則由鎖骨往下摸四根肋骨處之胸骨柄中央即是本穴。
巨闕穴: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將胸劍結合點與神闕穴連線四等份,在連線的上1/4處即是本穴。
關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直線,將直線五等份,從肚臍往下3/5處,即是此穴。
厥陰俞穴: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坐位,兩肩胛骨下角水平線與脊柱相交所在的椎體即為第7胸椎,向上數3個椎骨,引一垂線,再從肩胛骨內側引一垂線,兩條垂線之間距離的中點處即是本穴。
心俞穴: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上推2個椎骨,此椎骨棘突下雙側各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小腸俞穴:位於骶部,當第1骶椎左右兩橫指寬處。
簡易取穴法:俯臥位,先摸骶後上棘內緣,其與背脊正中線之間為第1骶後孔,平齊該孔的椎體為第1骶椎,由此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曲澤穴: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
簡易取穴法:微屈肘,在肘關節可摸及一大筋,大筋的內側,肘橫紋上有一凹陷處即是本穴。
間使穴: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大陵穴: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簡易取穴法:仰掌,微屈腕關節,在掌後第1橫紋上,當所出現兩筋之間即是本穴。
勞宮穴: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即是本穴。
手法:拍顫法,掌拍法。
操作
1.用拍顫法從膻中拍至巨闕,再拍至關元。
2.用掌拍法從厥陰俞經心俞拍至小腸俞。
3.用掌拍法從曲澤拍至間使;拍打大陵;用掌根或單指點擊勞宮。
4.掌拍手掌、足底的心與小腸的全息穴區。
注意事項
1.心喜紅,紅豆、大棗類的紅色食品可養心。
2.心怕冷,所以在冬季我們要多食性溫的食物;心也怕熱,所以在夏季我們要多吃些性涼的食物。
3.控製體重,因為肥胖及血液黏稠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4.養成晚睡前用熱水泡腳的好習慣,水溫以38℃~43℃為宜。
5.適量運動,既可減肥和預防血液黏稠,又能保健小腸。但有心髒病的人,不宜做激烈運動。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先將60克小米並適量清水熬煮,鍋開後,放入5個洗淨的大棗和5個去殼的桂圓,熬製成粥即可。可每天食用,有益氣養血、保護心髒之功效。
運動療法
建議做一些動作舒展緩慢,能放鬆全身肌肉,使心髒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會使心律過速、心髒負擔過重的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等。
拍打保健肝與膽
概述
肝是人體內髒中最大的實質性器官和最大的消化腺體,質地柔軟,呈紅褐色。它在新陳代謝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參與脂肪、蛋白質、糖的代謝,並有解除體內毒素、調節水液與激素平衡的作用。肝髒還有分泌膽汁的功能,可在1日內能製造約一升膽汁,經膽管運送到膽囊,膽囊起濃縮和排放膽汁的功能,以促進脂肪在小腸內的消化和吸收。
中醫認為肝主藏血,主疏泄,有貯藏和調節血液的功能,又為“將軍之官”,主謀慮,並與筋、目密切相關。中醫還認為肝與膽相表裏,膽附於肝,居肝之短葉間,主要生理功能是貯存、排泄膽汁,並助肝氣之疏泄。
所謂“肝膽相照”是言兩者關係親密,不可分割。若肝膽氣機順調,則氣血自然暢通,人體的各個器官及肌肉皮膚就會得到充足供養,人也自然身體康健,肌膚清透無瑕、光潔神采;但如果肝膽功能失調,導致肝鬱氣滯,氣血不暢,則會引發疾病或令人處於亞健康狀態,人的肌膚也會暗淡無光,極易出現皺紋、黃褐斑、痤瘡、痘痘等問題。
拍打人體的相應部位及穴位,可以保健肝膽,舒筋通絡,暢達氣血,改善急躁易怒、眼睛幹澀疲勞、肋脅脹痛、腹脹、雀斑、皺紋等狀況。
取穴:期門、日月、章門,肝俞、膽俞,曲泉、陽陵泉、膽囊、光明、丘墟、大敦。
定穴:期門穴: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簡易取穴法:男性可任取體位,女性取仰臥位,乳頭直下,往下數2根筋骨處即是本穴。
日月穴: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位,由乳頭直下,與肋弓上緣之交點,即當第7、8肋軟骨之間處即是本穴。
章門穴:在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
簡易取穴法:直立,上臂緊貼胸廓側麵,屈肘,手指按壓同側缺盆處,肘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肝俞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或俯臥位,從肩胛骨下角水平摸到第9胸椎,由其胸椎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膽俞穴: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是第10胸椎骨,其棘突下緣旁開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曲泉穴:在當股骨內腳踝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前緣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屈膝端坐,當膝內側高骨(股骨內上髁)後緣,位於兩筋前方,膕橫紋頭上方處即是本穴。
陽陵泉穴: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