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取穴法:坐位,屈膝成90°,膝關節外下方,腓骨小頭前緣與下緣交叉處有一凹陷,即是本穴。
膽囊穴:在小腿外側上部,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直下2寸。
簡易取穴法:屈膝呈90°,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往下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光明穴: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簡易取穴法:從膕橫紋與外踝尖連線並分成四等份,由下1/4向上量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丘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可采用仰臥的姿勢,該穴位於足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
大敦穴:在大腳趾靠第2趾一側,甲根邊緣約2毫米處。
簡易取穴法:在拇趾背外側,從趾甲根正中到趾關節外側上作一“田”字,字的中央即是本穴。
手法:拍顫法,切擊法,掌拍法,單指點擊法。
操作
1.用拍顫法拍打期門、日月和章門處;再沿著肋骨走勢由內而外切擊右側脅肋處的肝膽體表投影區。
2.用掌拍法自上而下由肝俞拍至膽俞。
3.掌拍曲泉;由陽陵泉拍至膽囊,再拍至光明;單指點擊丘墟和大敦。
4.掌拍手掌、足底處的肝、膽全息穴區。
注意事項
1.氣大傷肝,因此要保持心態平和,樂觀開朗,忌抑鬱或暴怒。
2.嗜酒傷肝,最好能戒煙戒酒。
3.肝喜吃綠,因此多吃綠豆、綠茶、綠色的蔬菜等綠色食品。
4.適量運動,控製體重,預防脂肪肝。
5.乙肝大三陽患者不能攝入大量的脂肪和動物油之類的食品。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準備2個豬腰,1根絲瓜,15克黑木耳,薑末、糖、料酒、澱粉等佐料適量。將豬腰洗淨切塊,絲瓜去皮切片,黑木耳泡發洗淨。先再將豬腰爆炒至八分熟,再加入絲瓜和黑木耳爆炒2分鍾,兌少許高湯和清水,文火燉煮約1個小時,食肉吃菜喝湯。此美食有養肝明目之效。
運動療法
跑步、打球、放風箏等運動都能達到保健肝膽的目的。
拍打保健脾胃
概述
脾是人體重要的淋巴器官,質軟而脆,容易受外傷。西醫認為脾有造血、濾血、儲血和免疫的功能。因其含血量豐富,能夠緊急向其他器官補充血液,所以被譽為“人體血庫”。
中醫認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運化五穀和調理水液。也就是說脾負責將水穀之精微物質上輸於心、肺,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所以脾有合肌肉、主四肢之功能,直接關係到肌肉的壯實與瘦削以及四肢功能活動正常與否。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氣健運,則口味和食欲正常;脾失健運,則可導致食欲減退或口味的異常。口唇是否紅潤則是脾運化功能狀態的外在體現。若脾虛不健,則食欲減退,肌肉失養,麵色枯黃,形體消瘦,甚至四肢痿廢。
胃上接食道,下通小腸,主要功能是接受容納外來的食物能源,並將其腐熟,以供人體吸收。脾與胃互為表裏,被並稱為“後天之本”。脾胃是否強健與身體健康有直接的關係,當脾胃氣虛、營養供應不足時,人就會麵色枯黃,色斑、皺紋橫生,四肢無力;當脾胃強健時,肌膚則富有光澤和彈性,延緩了衰老的速度。
拍打可以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改善消化不良、食欲缺乏、胃痛、腹脹、腹瀉、便秘等病症。
取穴:鳩尾、中脘、天樞、章門,脾俞、胃俞、大腸俞、意舍、胃倉,陰陵泉、三陰交、足三裏、豐隆。
定穴:鳩尾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將胸劍結合點與臍中連線八等份,連線的上1/8處即是本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位,當鳩尾與神闕連線的中點處即是此穴。
天樞穴: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
簡易取穴法:由臍中作一條垂直於腹正中線的水平線,再由兩乳頭作兩條前正中線的平行線,過乳頭平行線與過臍水平線之交點與臍中連線的中點即是本穴。
章門穴:在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
簡易取穴法:直立,上臂緊貼胸廓側麵,屈肘,手指按壓同側缺盆處,肘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脾俞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由其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胃俞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由其棘突下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大腸俞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髂脊最高點之連線與脊柱之交點即為第4腰椎棘突下,由此旁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意舍穴: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在背部脊柱區,與兩髂前上棘水平連線相平即為第4腰椎棘突,向上數5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再從其棘突旁開四橫指,平脾俞處即為本穴。
胃倉穴: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簡易取穴法:正坐,在背部脊柱區,與兩髂前上棘水平連線相平即為第4腰椎,向上數4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再從其棘突旁開3寸處即是本穴。
陰陵泉穴:在小腿內側,脛骨後緣與腓腸肌之間的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坐位,用拇指沿小腿內側骨內緣自下往上推,至拇指抵膝關節下時,脛骨向內上彎曲之凹陷處即是本穴。
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簡易取穴法:以手四指並攏,小指下邊緣緊靠內踝尖上,示指上緣所在水平線在脛骨後緣的交點,即是本穴。
足三裏穴: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簡易取穴法: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四指直指向下,中指尖的指處即是本穴。
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兩橫指處。
簡易取穴法:外膝眼穴與外踝前緣平外踝尖處連線的中點,距脛骨前脊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手法:拍顫法,掌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