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拍打保健二(1 / 3)

操作

1.用拍顫法由鳩尾拍至中脘;再用拍顫法拍打天樞和章門處。

2.用掌拍法從背部的脾俞拍至胃俞,至大腸俞;再從意舍拍至經胃倉;接著沿著肋骨走向拍打背部左側的脾髒、胰腺體表投影區。

3.用掌拍法從下到上由三陰交拍至陰陵泉;再從上到下由足三裏拍至豐隆。

4.拍打手掌和足底部的脾、胃及大、小腸的全息穴區。

注意事項

1.忌暴飲暴食,要規律飲食,且少食多餐。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佳,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粘的食物。

2.戒煙酒,少喝咖啡、濃茶及碳酸飲料。

3.脾喜吃黃,所以平常宜多食黃豆製品、小米、薏米等;麵食養胃,不妨多吃些饅頭、麵條之類的食物。

4.保持精神愉悅,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5.適量運動,健養脾胃。

還可以這樣做

家用食療方

先將100克小米、5顆紅棗加適量清水,煮開,再將100克懷山藥洗淨切片,投入鍋中,熬至小米爛熟即可食用。此粥可每天食用,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運動療法

除了散步、慢跑外,還有很多小運動也能起到不錯的保健脾胃的作用。

如閑暇時用腳趾抓地或抓鞋底,一次抓100下,1日抓3~5次,兩腳可同時進行,也可交替進行。

拍打保健腎與膀胱概述

腎髒在腰部,脊柱兩旁,左右各一個,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藏精,可主生長發育和生殖,並分泌尿液,排出代謝廢物、毒物和藥物,亦可調節體內水、滲透壓和酸堿平衡,並與骨、髓、耳密切相關。

腎髒被稱為“先天之本”,是髒腑陰陽之根本,生命的源頭。腎氣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和衰老的進程。腎氣充足則精力旺盛,思維敏捷,記憶力增強,筋骨強健;腎氣虛弱則精神萎靡,反應遲鈍,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四肢無力,還會出現頭暈、失眠、健忘、陽痿、帶下、宮寒等病症。

中醫認為腎與膀胱互為表裏,腎調節體液平衡,將多餘的水,即尿液輸送給膀胱,再由膀胱排出體外。膀胱在小腹中央,是人體的儲尿器,有足太陽經與它相連屬。

拍打可以強腎,改善疲憊、乏力、水腫、尿頻等腎髒與膀胱的亞健康狀況,預防骨關節疾病,延緩人體衰老。

取穴:氣海、中極、京門,命門、腰陽關、腎俞、膀胱俞、誌室,陰穀、委中、委陽、飛揚、交信、太溪、大鍾、湧泉。

定穴:氣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

簡易取穴法:肚臍直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中極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

簡易取穴法:仰臥,前正中線延長至下腹部之恥骨聯合處,由恥骨聯合上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京門穴:在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第12肋骨遊離端的下方。

簡易取穴法:側坐舉臂,在側腰部,從腋後線的肋弓軟骨緣下,向下觸及第12肋骨遊離端,其下緣處即是本穴。

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本穴。

腰陽關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

簡易取穴法:俯臥,先摸及兩胯骨最高點,平這兩個最高點的脊椎即是第4腰椎,其棘突下的凹陷處即是本穴。

腎俞穴: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直立,由肚臍中作線環繞身體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之交點,即是命門穴,由命門穴旁開雙側各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膀胱俞穴:在骶部,橫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脊旁開1.5寸。

簡易取穴法:坐位,從骨盆後麵髂脊最高點向內下方骶角兩側循摸可觸及一個高骨突起即髂後上棘,與之平行的髂骨正中突起處即是第2骶椎棘突,引一條垂線,再從肩胛骨內側緣引一條垂線,兩條垂線之間距離的中點即為本穴。

誌室穴:在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