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鬆筋概述
經絡鬆筋的原理
中國傳統的中醫經絡學已有幾千年曆史,其神奇功效是舉世公認的。
“經”的原意當“縱絲”講,有路徑的意思,“絡”的原意當“網絡”講,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那麼何為經絡呢
中醫認為,經絡是運行氣血、聯係髒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係統。經就是通往五髒六腑的主要幹道,絡則為連接各幹道的支線。如果把人體比作一座城市的話,那麼經絡就是縱橫交錯的道路係統,若其中一條道路因故無法行駛,就有可能造成整個城市的交通癱瘓,經絡至於人體的功能也是如此,每一條經絡都有其特有的功能,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人體共有十四條經絡,縱橫交錯,將氣血運送到各個器官,通過經絡將五髒(肝、心、脾、肺、腎)六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四肢百骸緊緊地連接起來,使人體演奏出和諧的樂章。
穴位是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簡單說,就是人體精氣之處,也就是能量點。若把經絡比喻成街道的話,那麼,穴位就可以想象成十字路口,在車流及速度正常的情況下,通過十字路口應是暢通無阻的,假若遇上堵車,情況可就難料了。同理,人體的穴位受到阻塞,氣血無法順利通過時,身體就會開始產生酸痛的警報,嚴重者還會形成各種疾病,所以保持氣血暢通,是現代人防病養生、美容養顏的基礎。掌握了人體經絡與穴位的按摩方法,每天10分鍾、20分鍾或30分鍾的時間,就會讓您容光煥發、精神飽滿地出門,還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人體經絡與穴位的位置,以便大家能靈活運用。
經絡與穴位
十二經脈與任、督二脈
人體共有十二條經脈,加上任脈及督脈共有十四條。十二經脈的運行,在體表分布於頭、身體和四肢,在體內又聯係特定的髒腑。下麵,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下各經脈的走向及其主要作用。
1.手三陰經脈
肺經:起於胸部的中府穴,經手臂內側,止於手拇指外側的少商穴。
主呼吸,也包括肌膚毛孔的呼吸開合,鼻子是其對外通氣的主要門戶。
心包經:起於乳房外側的天池穴,經手臂內側,止於手中指的中衝穴。
主心包膜,保護心髒不受外邪侵入,可針對胸部及手臂方麵有一定作用。
心經:起於腋窩的極泉穴,經手臂內側,止於手小指內側的中衝穴。
主心髒,推動血液循環,為人體動力來源,可針對心血管、情緒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2.足三陰經脈
肝經:起於大腳趾外側的大敦穴,沿腿部內側往上經腹部,止於乳房下麵的期門穴。主肝,管理神經係統,貯藏血液、調節血量及血液新陳代謝,女性月經也與其有關,可針對泌尿生殖及肝膽方麵有所作用。
脾經:起於大腳趾內側的隱白穴,沿腿部內側往上經腹部,止於胸部的大包穴。主脾,是人的飲食生化之源和後天能量之本,因此可針對消化係統及泌尿生殖方麵有所作用。
腎經:起於腳掌心的湧泉穴,沿腿部內側往上經過腹部,止於胸前的俞府穴。主腎,掌管生殖、生長、發育等泌尿生殖係統。
3.手三陽經脈
大腸經:起於示指末端的商陽穴,沿手臂外側經過肩、頸,止於鼻子旁邊的迎香穴。針對消化排泄方麵狀況,可針對此方麵有所作用。
小腸經:起於小指的少澤穴,沿手臂外側經過肩、頸,止於耳朵的聽宮穴。主小腸,人體水分及養分的吸收、供應全身,可針對肩頸、手部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三焦經:起於環指的關衝穴,沿手臂外側經過肩、頸、耳後,止於眉梢的絲竹空穴。人體的腹髒外膜,起保護腹髒的作用,可針對循環及免疫係統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4.足三陽經脈
膽經:起於眼睛外側的童子謬穴,經過耳後頸和背部沿腿外側,止於第4隻腳趾頭外側的陰穴。主膽,人體的水分及營養的吸收,供應全身,可針對肝膽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胃經:起於眼睛下麵的承泣穴,經過胸、腹部,沿腿前側,止於腳背第2腳趾頭的厲兌穴。主胃,人體飲食消化之精,可針對消化係統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膀胱經:起於眼睛內側的睛明穴,從頭頂沿著頸、背,腿後側,止於小腳趾外側的至陰穴。主膀胱,可針對泌尿係統方麵狀況有所作用。
5.任脈:起於小腹內會陰穴,下出會陰部,經腹、胸、下頜,止於眼眶下的承泣穴(此穴屬足陽明胃經)。為諸陰之海,可加強內髒機能,同全身氣血循環有密切關係。對調節全身的機能的失調有很大的幫助,並促進微細血管的循環。
6.督脈:起於小腹內,下出會陰部,經背、頸、頭頂一直到上嘴唇的齦交穴。為諸陽之海,可改善頭部、脊椎、呼吸、消化等不適症、及背部肌肉僵硬,增強抵抗力。
十二經脈與十二時辰
流注於經脈的氣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分配一經,除了在對應的時辰敲對應的經脈,晚上的時辰換在白天相對應的時辰來敲,還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來保養經脈。按照這個時間表保養經脈,事半功倍。這就是我們1日24小時裏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則。
1.子時(23點—1點)肝膽旺——子時睡得足,黑眼圈不漏。
中醫理論認為:“肝之餘氣,泄與明膽,聚而成精。”人隻有在子時前入睡,才能完成代謝。膽汁有多清,腦就有多清。子時前入睡的人,早晨醒後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否則麵氣色青白,眼眶發黑,同時,因膽汁排毒代謝不良更容易生成膽結石等疾病。
2.醜時(1點—3點)肝膽旺——醜時睡得足,臉上不長斑。
中醫理論認為:“肝藏血,人臥則血歸於肝。”如果人醜時還不能入睡的話,肝髒還要輸出能量支持人體新陳代謝。時前沒有入睡的人,醒來後會麵色青灰,性情煩躁,而且容易生肝病,臉上晦暗長斑。
3.寅時(3點—5點)肺經旺——寅時睡得足,色紅精氣足“肺朝百脈”,肝在醜時把血液推陳出新後,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通過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麵色紅潤,精力充沛。寅時,有肺病的人常因咳嗽或哮喘而醒,反映最為強烈。
4.卯時(5點—7點)大腸經旺——卯時大腸蠕,排毒渣滓出“肺與大腸相表裏”,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所以清晨起床後排大便有利於身體排毒。
5.辰時(7點—9點)胃經旺——辰時吃早餐,營養身體安。
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易消化,吸收最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包點等,長期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種疾病。
6.已時(9點—11點)脾經旺——已時脾經旺,造血身體旺。
脾主運化,具有造血功能,脾也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脾開竅與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質量就好,所以嘴唇是紅潤的,唇白標誌血氣不足,唇色發暗或發紫標誌寒氣進入脾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