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養腎
(1)掃散按摩法:兩手掌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膚,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熱感為止。每遍約200次,每天早晚各一遍。
也可兩手握拳,手臂往後用兩拇指的掌關節突出部位,自然按揉位於第4腰椎旁約2寸的凹陷處腰眼穴,向內做環形旋轉按摩,逐漸用力至有酸脹感,持續按揉10分鍾左右,每日3次。
(2)手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點按手掌的腎反射區,並重點按揉小指內側的腎點和命門點兩個穴位,每個穴位30秒左右,每天2~3次。
(3)足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自上而下按壓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重點按揉足底的湧泉穴和足內側的然穀穴,每個穴位3~5分鍾,每天1~2次。
(4)耳部反射區:用王不留行種子輕輕按壓耳部的腎反射區。並用雙手握拳,以拇指和示指沿耳輪上、下來回推摩,直到有耳輪充血發熱為止,每天3~5次,經常按摩,可起到強腎生精的作用。
2.刮痧養腎
(1)用按揉法刮拭手部腎反射區,刮至微熱、潮紅即可,每周1次。
(2)用麵刮法刮拭足底的腎反射區10~15下,每周1次。
(3)用點按法輕輕刮拭耳部的腎反射區,刮至微熱即可。
3.食療養腎
根據中醫五髒(心、肝、脾、肺、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苦、甘、酸、辛、鹹)及五色(紅、青、黃、白、黑)的關係,腎屬水,與鹹及黑相對應,故食用有鹹味的黑色食品可增強腎的功能,如黑木耳、黑芝麻、葡萄、茄子、紫甘藍等味鹹色黑的食品。
肝血充盈,氣血平和
肝主藏血,主疏泄,能調節血流量和調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麵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為麵色紅潤光澤。相反,若肝膽失調,肝血不足或血行不暢時,則血液瘀滯於麵部則使麵色發青,或出現黃褐斑,麵部皮膚缺少血液滋養,就會暗淡無而光,眼睛也會幹澀,視物不清。
1.按摩養肝
(1)掃散按摩法:將雙手手掌停在腹部的肝投影區,用手掌掌根對腹部及周圍由上而下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式對其加以輕揉推送按摩。每次按摩10分鍾左右,可在晚上睡前和早晨起床後各做1次。但飽食後不要立即按揉腹部,以免影響健康。
(2)示指按揉:用示指按揉位於兩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的期門穴,每次沿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揉30次左右,每天早晚各1次。
(3)牛角按摩棒:用牛角按摩棒點按下肢的足三裏穴和陽陵泉穴。
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自上而下按壓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重點按壓太衝穴、行間穴和大敦穴。上述每個穴位30秒左右,每天2~3次。
(4)手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點按手掌的肝反射區,但要注意不要損失皮膚,以有酸脹感為宜,每天2~3次。
(5)足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按揉足底的肝、腎、膽囊、膀胱及腹腔神經從反射區,每個反射區約3分鍾,每天1次。
(6)耳部反射區:用小米粒輕輕按壓耳部的神門穴、心穴、肝穴、脾穴及皮質下穴。按摩前用酒精棉將穴位消毒,各穴位按壓約30秒左右,到耳部有熱感為止,每天3~5次。
2.刮痧養肝
(1)用按揉法刮拭手部肝反射區和膽囊反射區,刮至微熱、潮紅即可。
每個部位刮拭5~10下,每周1次。
(2)用麵刮法刮拭足底的肝反射區、腎反射區、膽囊反射區、膀胱反射區及腹腔神經從反射區,每個部位刮拭10~15下,刮至皮膚潮紅、發熱即可,每周1次。
(3)用點按法輕輕刮拭耳部的肝反射區和膽反射區,刮至微熱即可,每周1次。
3.食療養肝
根據中醫五髒(心、肝、脾、肺、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苦、甘、酸、辛、鹹)及五色(紅、青、黃、白、黑)的關係,肝屬木,與酸及綠相對應,故食用有酸味的綠色食品可增強肝的功能,如青菜、西蘭花等味酸色青的食品。
保養腹部,月經調順
俗話說:“氣血養美人。”對一個女人來說,健康、美麗與好心情,離不開每月調順的經血。但很多女性由於生理、病理、環境及個人習慣等原因,使她們因月經不調順影響了健康和容顏。調血、養血,氣血充足才是女人健康、美麗的根本。
1.按摩養血
(1)牛角按摩棒:用示指或牛角按摩棒按揉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的氣海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