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調五髒養六腑,美麗從內而外(3 / 3)

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按揉位於臍下3寸的關元穴。

用示指或牛角按摩棒按壓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的足三裏穴。

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按揉位於下肢內踝上3寸、脛骨後緣的三陰交穴。

以上每個穴位按揉30秒左右,每天按揉2~3次,長期堅持,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可使女性麵色紅潤,容顏煥發。

(2)手部反射區:用拇指點按手指內側的腎點10~15次,並按揉手掌根部的生殖腺反射區3~5分鍾,每天2~3次。堅持按摩這兩個反射點,可調節女性內分泌,使月經調順。

(3)足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按壓位於足底的生殖係統(子宮、卵巢、輸卵管)反射區、脾反射區和腎反射區,重點按摩足底的湧泉穴,足內側的太溪穴和足背的太衝穴。每個每穴3~5分鍾,每日按摩2次,一般在經期前7~10天開始按摩,但經期要避免,妊娠期要慎重。

(4)耳部反射區:用示指點按耳部的生殖器反射區、緣中穴和內分泌反射區,雙手配合,由輕到重,以能忍受為度,每穴點按1~2分鍾,每日1次。

2.刮痧養血

(1)手持刮痧板,用平刮法從上至下刮拭背部膀胱經的雙側肝俞、脾俞至腎俞,每次2分鍾,每周1次。

(2)用麵刮法從上至下刮拭下腹部任脈的氣海、元關和歸來三個穴位,每次2分鍾,每周1次。

(3)用平刮法從上至下刮拭下肢脾經的血海、中都和三陰交三個穴位,每次2分鍾,每周1次。

(4)用點按法刮痧足側的太衝穴和太溪穴,每次2分鍾,每周1次。

3.食療養血

女性日常應適當多吃些富含“造血原料”的優質蛋白質、必需的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食物。如烏骨雞、雞蛋、豬血、豬肝、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紅糖、紅棗、赤豆、蓮子、核桃、山楂、豬肝、黃鱔、海參、菠菜、胡蘿卜、黑木耳、蝦仁等,都是補血的好食物。

心髒強壯,神采奕奕心主血脈,其華在麵,即心髒能推動血液在血管中運行,從而將營養物質輸送全身。麵部的血脈又特別豐富,故心氣的盛衰可以從麵部色澤反映出來。若心氣不足,心血流量少,則麵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麵色就會蒼白或萎黃失去光澤。

1.按摩養心

(1)掃散按摩法:取坐位或仰臥位,兩手重疊,右手掌於臍上,左手掌貼於右手的手背,兩手均勻用力按順時針方向,由臍向腹部四周逐漸擴大範圍旋摩至腹部四周,再以腹部四周逐漸縮小範圍旋摩至臍。如此循環旋摩100圈,每天早晚各1次。

將雙臂交叉於胸前,兩手分別按壓對側腋窩,運用腕力帶動手指,有節律地輕柔按壓兩側的極泉穴15次,再反複揉壓15次,直至出現酸、麻、熱的感覺。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鍾。

(2)牛角按摩棒: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自上而下按壓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並重點按壓大陵穴、勞宮穴和中衝穴。

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自上而下按壓手少陰心包經上的穴位,並重點按壓靈道穴、神門穴和神門穴,上述每個穴位按壓30秒左右,每天早晚各1次。

(3)手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按揉掌心的勞宮穴和手指外側的少衝穴、少商穴,每個穴位按揉1分鍾以上。經常按揉這幾個穴位,可起到緩解精神緊張,寧心安神的作用。

(4)足部反射區:用拇指或牛角按摩棒點按足底的心反射區和腎反射區,反複摩擦,至有發熱感為止。

(5)耳部反射區:用米粒按揉耳部的心穴和神門穴,每個穴位1~2分鍾,每天3~5次。

2.刮痧養心:

(1)用單角刮法刮拭手部的心反射區,並用點按法刮拭手心的勞宮穴和手指外側的少商穴和少衝穴,每個部位5~10下,刮至有熱感為止,每周1次。

(2)用平刮法刮拭足底的心、腎反射區,並點按法刮拭足背的行間穴,每個部位10~15下,刮至微熱潮紅即可,每周1次。

(3)用點按法輕輕刮拭耳部心反射區,動作宜輕,不可損傷皮膚,每周1次。

3.食療養心

根據中醫五髒(心、肝、脾、肺、腎)、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味(苦、甘、酸、辛、鹹)及五色(紅、青、黃、白、黑)的關係,心屬火,與苦及紅相對應,故食有苦味的紅色食品可增強心的功能,如紅辣椒、紅蘿卜等味苦色紅的食品,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