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腳交叉盤坐於地上,把雙膝向下壓,伸展大腿內側的肌肉,靜止10秒。
8.左手按牆,右手提起左腿,伸展大腿前的肌肉,靜止10秒。然後轉換手和腿,連續做3次。
雙手按著牆,左腿屈曲向前,右腿向後伸直,伸展右腿小腿後麵的肌肉,靜止10秒。然後轉換姿勢,連續做3次。
自我按摩,為頭皮紓壓1.雙手拇指指腹輕輕按在兩側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畫圈按揉6次;再以逆時針方向畫圈按揉6次。
2.將雙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並攏,並排放在額頭上,以指腹施力從眉心中線開始施壓,依次經過額頭中線和頭頂中線,然後揉頭頂中央的百會穴10下,最後揉位於枕後發際凹陷處的風池穴10下。
3.雙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並攏,並排放在額頭上,以指腹施力從眉心中線開始,輕輕地向額頭兩側施壓,一直按到太陽穴為止。重複這個動作6次。
4.以雙手四指指腹,從後腦的枕骨開始,以螺旋動作逐漸往上按摩頭皮,直到整個頭皮都按摩完為止。按摩的力度應輕而深,次數不限,隻要你感覺頭皮得到充分的放鬆即可。
5.雙手捂住兩耳,手指放在腦後,雙手的手指要盡量靠攏,然後四指像彈鋼琴一樣彈擊後腦勺,心裏默數36下。
6.將雙手張開手指插入頭發內,盡量貼著頭皮,然後抓捏頭發,持續整個動作直到頭皮都拉伸過了為止。
7.最後,將雙手十指微屈,由前額發際將頭發梳往腦後,一麵梳理一麵按摩頭皮,重複這個動作至少10次。
8.端坐或立正姿勢,將頭用頸的力量而不是用肩膀的力量,從前到後,從左到右轉數圈,再反方向轉數圈。
9.端坐,兩手攬住後頸,用力向前低頭,使下頦碰到頸為止,兩肘盡力並攏。
上身不能向前傾斜。
10.端坐,左手放在頭頂,右手托住下頜,把頭扭向左側,大有擠壓之感,轉動4次。換方向再做4次。
用溫冷毛巾為眼睛紓壓
1.首先將麵巾紙折成適當大小後浸水,將浸濕的麵巾紙放在眼皮上或眼睛周圍輕輕按壓,就會感到十分舒暢,疲勞也會一掃而光。所以隻要有麵巾紙,在辦公室裏也能輕鬆解決眼睛的疲勞。
除了麵巾紙之外,也可以用浸濕的手帕或毛巾代替,毛巾變冷後,接著再浸溫水,就這樣交替進行。熱毛巾放在眼睛上的確有舒服的感覺,但如果要消除疲勞,“溫”、“冷”交替才比較有效,這就叫做“溫冷毛巾”療法。
2.冷熱交替讓血液的流動更順暢。
剛開始用溫毛巾敷眼,將毛巾浸泡在40°左右的溫水中,然後擰幹,放在眼皮上3~5分鍾。如果覺得準備熱水很麻煩,也可以將浸濕的毛巾放在微波爐裏加熱,大概1~2分鍾是最適合的,不過時間仍然可以自行調整。
3.接著換冷毛巾,將毛巾浸泡在冷水中,然後擰幹放在眼皮上,敷3~5分鍾。就這樣溫冷毛巾交互使用,重複2~3次即可。
這種溫冷刺激之所以有用,是在短時間內,利用溫、冷兩極化的刺激,以引起身體的反射反應。反射反應則是指冷的時候刺激身體產生熱能,大量血液輸送到受冷部位,這樣會使血液運動更順暢,從而紓解疲勞。
每天倒立兩三分鍾
1.肩肘倒立:比較容易做,男女老少都可以練。
方法是:由直角坐姿開始,向後滾動,收腹舉腿翻臀,兩臂用力撐地,接著向上伸長兩腿的同時兩手撐於腰背兩側(兩肘內夾),成肘、頭和肩支撐的倒立姿勢,軀幹挺直向上成“1”字形,下頦抵胸,腹式呼吸,呼吸均勻平穩,意守丹田。每次練習15秒鍾左右,逐步加到2~3分鍾。練後稍休息(約半分鍾),然後坐在後腿上部,上體前屈,額部著地兩臂前伸,全身放鬆。
初練時每天3次。
2.肩倒立:此法適宜中青年練習。
方法是:在雙杠上,由分腿坐開始,上體前倒,兩手在體前靠近大腿處握杠,然後兩臂彎曲,屈腿、提臀,兩肩在手前20~30厘米處頂杠,兩肘向外分開,成肩倒立勢。保護者站在練習者側麵,一手扶背部,一手扶腹部;或站在正前方雙手扶髖部,每次練習時間為15秒鍾左右。
進行倒立鍛煉,不受場地限製,除患有某些疾病者外,男女老少皆宜,有興趣者不妨試試。
隨時隨地都拉伸
行走有利身心
1.甩手:行走時全身肌肉放鬆,挺胸收腹,兩肩兩臂自然下垂,雙手同時向前甩,又同時收回,連續甩動,就像鍾擺那樣。
這個小動作有利於活躍人體機能,行氣活血,疏通經絡。此法適用於雙手沒有握持物件時的行走,有條件最好采用站立甩手,該法簡單有效,貴在堅持,對各種慢性病和某些疑難雜症有奇效。開始練習時從每次二三百下起,逐漸練至每次能做兩千次左右。
2.搓手:經常揉搓雙手能使手指靈活自如,同時,由於手部有眾多的肌肉、關節,它們的運動受大腦的指揮和調控,所以搓手能強化手腦反射,並延緩大腦功能萎縮。經常搓手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並能預防感冒。
3.伸頸:在行走過程中,頸部可向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盡量伸展,也可借用手中提的東西對頸部肌肉進行拉伸。
4.動肩:肩關節是各大關節中活動幅度和活動類型最多的關節,通過行走間的活動可有效地預防肩周炎等肩部疾患。行走時可邊走邊向各個方向活動肩關節,如聳肩、前屈、後伸、旋轉等。
肩關節在活動時應盡量伸展,並在最大幅度時稍作停留再放鬆複原。
5.足跟行走法:把足尖翹起來,用足跟走路,這個動作練小腿前側的伸肌,行百步,可以疏通足三陽經。
6.側方行走法:先向右移動50步,再向左移動50步,每次做3組,時間約為20分鍾。
側方行走可使前庭的平衡功能得以強化。
7.進三退二法:即向向前走三步,後退兩步。也可左右走,或前後左右走。此法於室內、室外均可進行。
8.倒退行走法:倒退行走有利於靜脈血由末梢向近心方向回流,更有效地發揮雙足“第二心髒”的作用,有利於血液循環。另外,人倒退時,改變了腦神經支配運動的定式,強化了腦的功能活動,可防因腦廢用引起的腦萎縮,每次倒退百步為宜。
9.踮腳行走法:踮腳走路,就是足跟提起完全依靠腳尖走路,行走百步,不但可鍛煉屈肌,從經絡角度看還有利於鍛煉足三陰經。
排隊等車、約會,是個鍛煉的好機會1.可以活動手和腕部,也可活動腳和踝部。經常地按摩雙手,不僅可以促進手的血液循環,而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保證整個機體的正常功能,有輔助心髒的作用。
按摩雙手的方法很多,下麵介紹幾種簡單的方法。
2.十指相摩法:以雙手十指交叉,相互反複摩擦至手指發熱。
3.雙掌相搓法:兩手掌相合,反複摩擦至手掌發熱。
4.按摩手心法:以右手拇指指腹稍加用力按摩左手掌心片刻,然後換手,再以左手拇指指腹按摩右手掌心片刻。
5.搓揉手背法:以搓熱的右掌搓揉左手手背片刻,再以搓熱的左掌搓揉右手手背片刻。
向指端方向搓時用力稍輕,向手腕方向搓時用力可稍重。
6.站立,左腿跨出一小步,將身體重心放於右腿。左腳腳趾先緩慢地向足背側用力上翻,堅持片刻,再用力向下抓地。反複數次後,換腿再做。如此雙腳交替進行,可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消除腳部的疲勞。
7.站立,將身體重心放於右腿。
左腿微曲,腳尖觸地,踝部作旋轉活動。片刻後,換腿再活動右踝。如此兩踝交替活動,不僅能使踝關節保持靈活,還可使兩腿輪換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