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笙——低語的響手(1 / 1)

笙,這種東西我並不陌生,在鄉下,所有的“響手”隊伍中都有。“響手”,其實就是民間組織的樂隊,他們並不專業演出,隻在哪家死了人或者娶媳婦時才被派上用常我認識笙卻從沒有真正地觸摸過它。我這樣說有時會遭到鄉下的兄弟反對,在農村沒有幾個孩子沒在那些場合上摸過它們。但我從小就是個破壞性極強的人,為此母親和姥姥一致反對我接近響手,怕我一不小心壞了人家的樂器,那是很讓人反感的事。

我現在想起了笙,我相信將來我也忘不了笙,就像我永遠忘不了的那個叫連生的同學。

連生和我認識是在進入中學以後。那時我們在同一個班,而且同使一張課桌。連生的成績不是很好,人卻是個十足的好人,這一點我絕對承認。隻是我怎麼也不會想到,他會幹起吹笙的營生。我不相信連生有音樂的天賦,我隻能說他有堅持不懈和永恒的毅力。也許他最終成不了音樂巨匠,我卻不能不對他孜孜不倦的學習滿懷敬意。

我說連生是個好人,是我從未見他和任何一個同學紅過臉,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盡管那時候我們總是和女生保持著距離,連生卻是有求必應。我至今還記得發生在我與他身上的事。

我們的中學在遠離自己村子的另一個村子,因為遠,我們隻能帶著幹糧作為午飯。我和連生之間的事,就是從午飯開始的。那天,因為起的太晚,趕上學的時間太緊,早飯就胡亂地扒了一些,午飯沒帶就匆匆走了。那時正是我們長身體的年齡,才上了一節課我的肚子就開始咕咕叫喚了,上課也沒了精力,好不容易捱到中午,看著別的同學吃午飯,我隻得趴在課桌上的假寐。但餓是一種很難受的滋味,我忍受不住的時候,隻好跑到學校的壓水井處,喝了幾口井水,誰知喝了水的肚子更受不了。當我手捂著又餓又疼的肚子走進教室,連生已拿著自己的幹糧在等著我。他說他帶的幹糧吃不完了,也許是因為餓得太急,我什麼也沒想,就三下五除二地吃了。我相信那天如果沒有連生的那點幹糧,我的整個下午將不知如何度過。隻是下午我看著連生不時走神的樣子,卻沒想那麼多。我知道有一些事情,在經曆的過程是懵懂的。後來,我才知道連生那天把所有的幹糧都給了我,自己卻什麼也沒有吃。我現在極力搜索和回憶著這些往事,並不隻是想把一篇文章寫得更為完整和充滿感情的色彩,我想努力地記起一些人,我不想讓記憶空得隻剩下喝光的酒瓶和枯燥的錢幣。我渴望在幸福的回憶和溫暖的留戀中保持那份曾經的心跳。同時我也希望擁有那顆愛心,在匆匆的人群留下一絲可以點燃春天的火種。

我看到連生吹笙的時候,是在離開故鄉又回到故鄉的十多年後。那天,我因為參加一個伯父的葬禮,才有機會遇到了連生。

連生就在那群請來的響手中。吹笙的連生,還是那麼平靜,一臉從前時就有的憨厚相。也許是時間過得太久也許是連生太過專注,他竟沒能認出我,我卻不能不認出他。連生曾經和我說過,他父親是一個響手的頭頭,曾不止一次地要他學習樂器。連生說他最不喜歡的就是樂器,如今他的笙卻吹得很好,不知是生活磨礫了他,還是他磨礫了生活!連生還告訴我,他現在不單笙吹的好,凡是響手用的樂器他都能弄出個子醜寅卯來,隻是他獨喜歡笙,他覺得笙像他,像他的脾性,無論是它的低沉平緩,還是它的不事張揚。連生的這句話我信。那天,我在他的手裏認真地看了那種被稱為簧管樂器的笙,那種由簧片、笙管、鬥子組成的竹製樂器,是那麼的簡單與普通,就像農人用來耕種的農具。也許這就是民間的樂器為什麼能得到鄉親們親睞的原因吧!我記得連生說過,他最喜歡的笙曲是《鳳凰展翅》,隻是他吹不好。我真希望有一天他能像鳳凰樣展開翅膀,翱翔。

現在,鄉下依舊管那些人稱為“響手”,我不知道“響手”這個詞是從何時發源的,我得說,這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詞。響手,也許就是用手把樂器吹響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