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3王朝開始,埃及開始顯示出大國的氣派。木材、黃金、銅、象牙和香料等物資從東南西北的鄰國源源不斷運入孟菲斯;遠征努比亞,則為埃及的法老帶來了取之不竭的銅礦資源;外鄉人被擄到尼羅河的田地上和努比亞的銅礦采煉地充當苦力,采石場裏奴隸們叮叮當當的勞作聲在隨後的3000年裏響個不停。公元前27世紀,埃及人沐浴在暖煦的陽光下,享用著和平和富強的美餐。
第3王朝的創建者左塞爾王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強者,他想讓自己死後的陵墓能夠與眾不同,以便他更順利地通往燦爛的來世,於是他決定摒棄“馬斯塔巴”——一種埃及人為死者準備的平台式沙埋陵墓。小官吏伊姆荷太普榮幸地擔任了左賽爾王的圓夢人角色,而這使他成為埃及曆史上第一個被載入史冊的藝術家,並使他登上了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位。這位被古埃及人奉為“普塔之子”的宰相、總建築師和祭司長並沒有辱沒國王賜予他的榮耀,他獻給國王的是薩卡拉梯形金字塔——埃及曆史上第一座也是最別具風格的金字塔。
為了不讓國王失望,天才的伊姆荷太普4次修改了他的方案。他在原來的“馬斯塔巴”上疊置了6層逐漸縮小的小“馬斯塔巴”,努力使它顯得壯觀和聖潔,而左塞爾王的木乃伊則放置在陵墓的中央墓室裏。當這座空前的大建築物最終聳立在貝特卡拉夫以南的荒原裏的時候,那些張著大嘴仰望這一駭然巨物的人們一定沒有意識到,在將來的歲月裏,尼羅河岸邊湧現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將給世界帶來多麼大的震驚!
既然伊姆荷太普可以把“馬斯塔巴”豎起來,那麼為什麼就不可以讓它刺破天空呢?第4王朝好大喜功的國王們將自己的陵墓建得一個比一個大。但事實證明建築金字塔並非輕而易舉的小事,單是如何保證這些龐然大物在建築過程中不至於比例失調而坍塌就讓第4王朝的第一個國王斯尼弗羅傷透了腦筋。由於設計斜度過大,使得他的陵墓在修到44米高的時候不得不放棄原來的54度斜角,改而用43度的斜角才完成了餘下的塔尖部分。工程的改動使得完工後的這座金字塔顯得頗為奇怪:彎曲的棱邊為巍峨的建築增添了意想不到的柔美情調。
斯尼弗羅留下的教訓讓他的繼承人胡夫留了心眼。精密的測算和周詳的規劃使胡夫和他的後繼者哈夫拉以及門考拉建造了世界上最壯觀的陵墓。直到1889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坐落於開羅西麵的吉薩三金字塔在4000年裏一直占據著人類建築的製高點。有一篇銘文中寫道:“烏納斯國王佇立於通往天堂之階梯上,他籍此以邁入天堂。”直刺天空的金字塔正是國王們登入天堂之門願望的形象體現。但當國王的屍體被從金字塔中拖出來曝曬在陽光下的時候,當金字塔裏的精美陪葬品被盜墓賊哄搶一空的時候,也許國王們才開始意識到,耗費巨大的金字塔並不能保證他們亡靈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