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 “相思湖情結”的得與失(1 / 1)

秀麗的相思湖在廣西民院裏靜靜流淌了48個年頭,滋潤著這“鐵打的營盤”。

相思湖成了民院的象征,同時也成了成千上萬民院師生的精神母親。才子才女們寫文章,做學問,總離不開“相思湖”三個字,或骨髓裏總縈繞著相思湖的影子,有濃濃的“相思湖情結”。

相思湖水的靈氣與溫情,深深影響了眾多學子的文學及學術創作。山光水色,地靈人傑,這才有廣西民院方方麵學麵的卓越表現。它是廣西4所重點大學之一,在全國14所民族院校中也居前列;它的寫作學、民族學是全廣西的重點學科,享譽區內外;它的東南亞小語種特色使它成為國務院首批通過的全國4家教學與科研基地之一(另3家是北大、北外、上外);每屆廣西科研評獎,其人文科學均為全區高校一、二、三名;在廣西,處(縣)與廳(市)級幹部中1/3畢業於此,故民院被稱為“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當然,民院更是“培養少數民族作家的搖籃”——“相思湖作家群”蜚聲南國,有200餘名曾經或正在廣西民院工作或學習的老師或學生加入了中國作協或廣西作協,占全廣西的1/5;許多廣西著名散文家、小說家、詩人、文藝評論家、文藝理論家、民間文藝專家、語言學專家、記者、編輯,以及經濟學、民族學、人類學、曆史學、檔案學、教育學等方麵的學者、教授是其驕傲;相思湖文學社是區內高校首屈一指的文學社;在校大學生中,民院的莘莘學子發表作品是最多的……

民院師生的文學與學術文章,由於得相思湖的靈氣與溫情,故而優美浪漫,細膩深摯,娓娓道來,整飭紮實,還有一定的敘事韻味與鄉土情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學校特色,以及曆史性、風情性、故事性都較濃鬱。

但若要我評判其弊病,那就是嚴謹有餘,創新不足;穩重有餘,氣勢不足;功利有餘,審美不足;陰柔有餘,陽剛不足。失與得,可粗略視為“三七開”。

其弊病的表現為:就文學創作說,學生多寫新聞報道與短小詩文,少潛心閱讀古今中外文史哲名著,很少出現思想性、藝術性結合較好的較有分量的真正文學作品;就學術研究說,四平八穩、東拚西湊的篇什不少,缺乏批評鋒芒與創新意識,文末附錄大量文獻與注釋隻是一種點綴(乍看是賣弄並非很多的學問,實則是對自己偷懶甚至剽竊的欲蓋彌彰)。

具備學校特色是必要且重要的。但我們不能固於小圈子,有意將自己的見識與視野阻礙起來;而是超越藩籬,吸收外麵的新信息、新思路、新觀點,這才有長足的進展。相思湖給了我們水一般的溫存,但我們還得要山一般的大氣。堅持優勢與特點,同時注意避免劣勢與弱處,共飲一湖相思水的學者、學子們,其前程就將更加寬廣、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