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在當下的言說中,無疑占據著人們話語的中心,甚至成為一種理念和信仰。但是,和諧社會的建構是一個真實的過程,需要一種價值觀念的引導。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它要解決有關精神領域的一切重大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之為人的問題,人的本質問題,人的價值和意義問題。這些問題都內蘊著價值目標、價值追求、價值信念、價值取向的問題。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人們期望適應現代社會的價值體係能盡快建立起來,使中國社會的發展能按照規範理性的軌道健康發展。然而,在價值重建的過程中,誰應該義無反顧、責無旁貸地用鐵肩擔起道義,成為時代精神的鼓手,為時代精神鼓與呼?
(一)大眾傳媒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
有關媒體與人類行為的研究表明,在社會生活中報紙、雜誌特別是電視上的商品廣告,實際上引導著人們的消費行為;電視和電影中所描寫的生活曆程和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經常被年輕人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目標和直接模仿的對象。甚至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電視被社會學家稱為是兒童的“主要社會化力量”。所以,充分重視大眾媒體的輿論宣傳與導向作用,通過新聞報道、輿論宣傳、知識教育、生活娛樂等方式,聚焦、放大那些雖然瑣碎卻於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平和、真誠與美好的價值定位、道德判斷和信仰追尋,頌揚、傳播那些雖然平凡卻於平凡的基點上堅守著不平凡的事業、情感和生命曆程的人物和故事,樹立、倡導那些曾經影響著我們的榜樣和力量。在一個需要價值引導和道德定位的社會,大眾傳媒應該承擔起這樣的責任,應該成為引航的燈塔。隻要它們的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這是一個在訪談中幾乎被所有人提到的策略:“社會應該宣傳好的做法,社會要有獎勵和懲罰製度。國家應該嚴肅執法體係。”“弘揚正氣,宣傳美德,打擊犯罪,去偽存真”。“通過學校、傳媒、網絡等信息載體加強道德、信仰的誘導,全麵協調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使社會和諧發展。”
(二)網絡媒體應該發揮獨特的資源優勢
互聯網在本質上是大眾傳播媒介的一種,之所以將其單獨開列,是因為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卻以如此強勁的態勢與傳統媒體爭奪著話語,並且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所以,大眾傳播媒介在現代社會的廣泛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網絡等的迅速普及,使各種信息在社會中的傳播速度、傳播容量和傳播範圍都達到了以往時代不可比擬的程度,從而成為人的社會化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在當今高度信息化的時代,作為一種特殊的大眾傳播媒介——計算機互聯網絡以其特有的方式與豐富的內容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虛擬世界。網絡所具有的廣泛性、開放性與即時性,對人們的教育、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產生了深刻影響,迅速拓展了原有的社會化的環境空間。因此,應當充分重視網絡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規避其所能引發的認知偏差。同時,有效發揮網絡媒體的獨特優勢,使其成為新價值觀體係建設過程中一支不可替代的中堅力量。
(三)法治社會必須實施有力的懲罰
人類曆史發展的軌跡已經表明,那些法治程度較高國家的人民的道德水平一般也相對較高。因為,人類在擺脫掉絕對貧窮以後,社會的整體道德水平是由這個社會的法治水平決定的。在一個越軌者不能受到有效製約的社會中,連約束力理應很強的法律都沒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犯了法都可以僥幸地通過“權力和金錢以至關係”來“擺平”的情況下,有誰還會去自覺地遵守約束力更低的道德規範呢?所以,要消弭目前在我國社會生活領域廣泛存在的道德失範、道德冷漠和價值破壞,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不斷提升整個社會的法治水平,重建整個社會的信任機製。尤其是重建這個掌握著大量的社會資源,作為維護社會公正的最後一道屏障的司法部門的公信力,使得法治社會能夠實施有力的懲罰。唯有如此,才能喚起人們的安全感,重建人們的信任感,提升人們的道德感。我們在訪談中也能深刻地感覺到這一點:“在街上看到小偷偷錢我會選擇不吱聲,因為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我擔心他報複我,或者他把我認下了,下次再偷我的錢。社會不夠和諧,社會治安不行,警察都是吃閑飯的,壞人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國家應該嚴肅執法體係”。“大家對談論道德沒有興趣。出現違背道德的事,認為就是這麼回事……現行法律對違背道德的懲罰力度很輕微,甚至沒有,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麵。應該完善現行法律,用法律強製人們遵守道德並形成一種習慣。提高國民素質,加強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