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多元文化主義所倡導的族群文化多元共存、和而不同的精神在當今世界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多元化成為當今世界的重要特征,越來越多的國家成為族群文化多樣性的社會。不同族群文化之間的和諧共處問題已成為世人必須麵對的共同難題。實踐已經表明,實施多元文化主義的國家,族群關係相對和諧,反映不同族群特色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多元文化主義有著顯著的社會效果。因為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有助於形成寬容、理解異文化的社會氛圍,有利於不同族群的和睦相處;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有利於緩和錯綜複雜的宗教矛盾。人們認為,多元文化主義是解決西方國家族際關係,處理主體族群與外來移民之間關係的一劑良藥。隻要真正、全麵實施多元文化主義,當今世界上諸多因族群文化差異而產生的矛盾和爭端都將得到緩和與解決。因而,多元文化主義是目前世界上多族群國家解決國內族群問題比較成功的模式,具有普遍的意義。

(三)如何保存和發展少數族群文化

由於現代化衝擊會使族群文化逐漸地衰退消失。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采取妥善措施保護和發展少數族群的傳統文化。

首先,我們在推進現代化和保留傳統文化這兩個方麵上,要做到二者兼顧並保持適度的平衡。在現代社會裏,許多族群的傳統手工藝,可以通過“土著旅遊商品”這種形式得以保存和繼承下來。在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我們都可以看到利用當地少數族群風情來開設的遊覽景區。從商業利益為目的來進行這些設計與安排,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地方政府會十分的積極,當地土著族群民眾與社區在經濟上也能獲得一定收入,他們也可能對自己傳統文化的商業化並不反感。這樣一來,傳統的文化受商業化的影響不能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但是這樣也許比它們完全失傳和消失要好一些。我們要在充分發掘優秀民族文化題材的基礎上,注重文化創新,使文化產品和項目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符合當代受眾的需要,從而擁有廣大的受眾和廣闊的市場,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更好的流傳下來。如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由政府操辦成功後轉為市場運作,實現了經濟的良性循環。《印象·劉三姐》通過政府引導扶持,整合知名文化資源,引導民間資本投入,使項目迅速獲得成功,也使廣西的民歌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其次,要對小族群的文化給予特別的關注。小族群在保留自己傳統文化方麵將麵臨更大的困難,因為外界的標準化將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本族群的絕大多數人,而本族群的傳統文化對外界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這樣“信息規模不對稱”的文化交流將導致單向傾斜,逐漸的這些小族群將消失在周圍的大族群之中。因此,在強調族群平等、“文化多元”的今天,要呼籲社會對小族群的關注,並敦促政府盡可能采取措施保護他們的傳統文化,使得這些族群在進入現代化的同時仍能以一定的方式把自己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繼承下去。就鄂倫春族而言,20世紀中葉以來,其傳統生存環境發生急劇變化,狩獵文化的自然演化過程招致斷裂,後來日益表現出文化的衰落,生存和未來前途問題引人注目。如何做到既順應現代化的潮流,積極推進社會、文化轉型,又要在此過程中將鄂倫春族傳統文化得以保留並加以弘揚,在鄂倫春地區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問題。保存鄂倫春族優秀傳統文化,主要是要做到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綜合創新。鄂倫春族傳統文化中的特色部分恰恰是民族地區特有的資源。鄂倫春民族地區的異域風情、傳統習俗、民間藝術、美味佳肴等,都應該是鄂倫春族聚居地區促進旅遊、交通、商貿、餐飲等行業發展的有利條件。市場經濟條件下,鄂倫春族傳統文化資源,可以轉化為經濟資源。也就是說,鄂倫春族傳統文化可以作為一種產業來開發,將文化資源全麵推向市場,使鄂倫春族傳統文化成為該地區市場運行大環節中的一個有效組成部分。因此,積極尋找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相適應並成為積極因素的方麵,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換,已經成為保護小族群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途徑。

再次,在少數組群的傳統社會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會組織形式與運行規則,有自己的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承擔各種維持社會運行的各種功能。隻要不與國家法律相抵觸,不危害國家和全體國民的基本利益,各族群的文化組織、宗教組織仍然可以開展活動,各族的宗教活動、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慶典活動也會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這與現代國家在堅持“政治一體”的同時保護“文化多元主義”的精神是相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