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取的措施
1.加強政府的責任和作用,解決隱性債務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的定義,隱性債務是指一項養老金對職工和養老金領取者所作的津貼承諾。它主要是在養老保險改革過程中因為“老人”和“中人”的退休而引起的。“老人”和“中人”都在新製度實行之前就參加了工作,並沒有繳納保險費或者在新製度實施之後才開始繳納保險費,但是新製度必須在他們退休之後為其支付退休金。這種支付就形成了隱性債務。我國“統賬”結合的新製度建立的時候,國有企業職工先前沒有養老金,產生了巨額的隱性債務。它是一種轉製成本,也是一種曆史遺留問題,但必須償還。否則,社會統籌賬戶基金不能滿足養老金的支付需要,就隻能通過個人賬戶基金來調劑,透支個人賬戶,從而導致個人賬戶“空賬”運轉的狀態。因此,政府作為基本養老保險的責任主體,一方麵要通過財政承擔一部分費用;另一方麵,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強籌資力度和管理職能,保證基金的完整和安全使用與運營,提高養老金的收益率。
2.推遲退休年齡,降低贍養率,減輕養老負擔
推遲退休年齡,是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解決養老金不足、應對老齡化危機常用的辦法。“國際勞工組織研究表明,退休年齡從60歲推遲到65歲,可減少50%的退休金支出。中國的測算表明,退休年齡每延長一年,可以減緩養老金缺口200億元。”而且,我國現行退休年齡也是目前贍養率高、保費率高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
3.加大基金保值、增值的力度
養老金的保值、增值,不僅關係到加強養老金支付力的問題,而且關係到養老保險製度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們要嚐試探索基金投資運營的新機製,走出隻“存銀行”和“購買國債”的局限,尋求一個既能實現較高的保值增值水平,又能實現平穩安全運營的投資途徑。
4.繼續擴大養老保險的覆蓋麵,從基數上改善養老金的收支狀況
養老問題涉及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和環節。除了加強養老保障製度方麵的建設和改革之外,要保持代際和諧,我們還需要從以下方麵進行努力。(1)重視家庭養老的重要作用。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也是我國現階段和將來不可缺少的一種養老方式。目前,在一些地方出現一種家庭養老和社區養老相結合的居家養老。這個現象充分說明了家庭養老的優勢和重要作用,值得重視。(2)在農村其他社會事業建設中,重視老年人的利益。例如,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製度的建設過程中,對老年人,特別是貧困老年人,實行一定優待政策,減輕老年人的疾病和衛生保健負擔。在扶貧工作的過程中,把老年貧困人口作為重點進行扶持。(3)鼓勵各類社會工作者和誌願者的介入,積極開展鄰裏社區服務工作。廣泛宣傳、動員和組織大中專學生、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企事業單位青年職工和幹部,以及社區中老人的親屬、鄰裏和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成立“為老服務誌願者隊伍”。一方麵為社區中的老人,主要是高齡和患病老人提供一些“維護性”服務,滿足其基本生理需要;另一方麵也為老人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務性”工作,提高其精神生活的質量。例如,幫助老年人挖掘和發展新的社會角色,鼓勵老年人尋找新的興趣和愛好。(4)大力宣傳傳統的敬老、養老文化,塑造尊重老人、關愛老人的社會氛圍。重視人文精神教育,使年輕人在理性、公正、關愛的家庭和社會氛圍中成長,懂得“老年”與少年、青年一樣,隻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曆的人生的不同階段。老年人曾經為社會貢獻出了自己的青春,我們應該尊重他們,不能對其有任何的忽視和漠視,更不能歧視。(5)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通過媒體等各種途徑增加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交流,使其互相理解,減輕代溝的影響。
總之,我們正在朝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前進。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老年人和年輕人融洽相處的社會。老少和諧,才能人人和諧。我們要充分重視養老保障在實現代際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繼續堅持建立和完善我國的多支柱養老保險體係,加強各個環節的建設,以完善健全的製度和積極的社會心態應對養老問題和老齡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