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在股市中,許多投資者都有這樣的經曆,靠不知什麼樣的途徑得到了關於某隻股票的“內部消息”,於是很興奮地趕緊買入,但買入後卻似乎走進了一個“迷魂陣”:有時候買入的股票果真上漲了,但漲幅又不是很多,要是在平時,許多人會選擇見好就收的策略,但因為有“內部消息”的誘惑,總認為這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因此抱著不丟,結果一眨眼又跌了下來,讓你空歡喜一場;有時候更慘,股票買到手裏就跌,要是沒有什麼“內部消息”支撐,許多人會選擇出局止損,但現在不同,因為有“內部消息”,便認為這可能是震倉洗盤,跌一點是為了漲更多,於是死撐著不拋,結果一跌不回頭,使你越套越深。這時你去詢問透露消息的人士,他們肯定也是十分茫然,因為他們也不知道這所謂的“內部消息”是真是假,不過都是你傳我、我傳你而已。
我們不否認,在現階段由於我國股市信息披露管理上的漏洞和法律法規製度的不健全,股市上確實有內幕消息泄露的現象。如深市一家上市公司,半年前發生的資產重組行為,半年後才向投資者公告,而這期間,股價早已先知先覺般大幅上揚,顯然這是有人預先得知了內部消息。另外如“北海銀河”,1999年6月1日與南寧廣播電視局有線電視台簽訂合作協議,投資4500萬元合作建設與經營“南寧有線電視台綜合信息網”項目,協議涉及的投資金額超過公司1998年底淨資產的10%,但公司直到7月20日才向證交所報告並公告,未及時履行重大事件披露義務,而在此期間,股價卻由簽約時的18元漲到了37元多。顯然,有人靠內部消息大賺了一筆。
利用內幕消息獲取利益,甚至操縱市場,這是所有國家的證券市場都明令禁止的。我國的《證券法》對此也有嚴格的規定。因此,試圖靠內幕消息賺錢,是法律不允許的,隨著市場日趨規範,管理日趨嚴格,這條路也是絕對走不通的。這是其一。其二,事實上,真正傳到中小投資者耳裏的所謂內幕消息,十有八九也都是假的。即使有內幕消息泄露,但肯定隻有極少數人能獲取到,一般投資者又怎麼會了解到呢?如果許多中小投資者都知道了,那就不是內幕消息了。恰恰相反,市場上流傳的許多所謂的內部消息,相當大一部分是莊家機構設置的陷阱。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一隻股票沒有啟動時,很少聽到有什麼內部消息,但當這隻股票無聲無息地漲了一段時間後,這時內部消息出來了,或者是重組,或者是高分配,或者是介入高科技,於是我們連忙追進去,但此時股價上漲已成了強弩之末,漲不起來了,甚至接著就掉頭向下。實際上,許多內部消息都成了套牢散戶的繩索,宰割散戶的利劍。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切不可隨意相信那些所謂的內部消息,而要堅持綜合分析,客觀評價。即使後來證實這消息是準確的,也不後悔,因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就是股市的特點。
我上了傳聞的當
這是一位成都的股民,說起他怎麼會買“紅光實業”時,他不禁一臉苦笑:我上了傳聞的當——
其實我的家隔成都紅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不遠,在我的生活圈子裏,還有幾個朋友都是這家公司的職員,對這家公司談不上熟悉,但也略知一二。“紅光實業”上市時,我對這隻股票是沒有一點興趣的,甚至還頗有反感,因為據在公司工作的朋友告訴我說,他們公司的經營情況並不好,生產彩電玻殼的池爐一直沒有過關,廢品率很高,有些車間甚至關了門,他們的工資和福利都不能完全保證。多虧了我這幾個朋友提供的消息,要是單純看了紅光實業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誰也不能否認這是一隻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績優股。但真要是相信了招股說明書,那就慘了。1997年6月6日,“紅光實業”在上交所上市的開盤價是14.53元,隨後便一直在下滑,尤其是8月份該公司公布中期業績,每股收益僅0.073元,讓人倒抽一口冷氣,以至1997年9月下旬,這隻股票竟跌到6.6元左右。
對於紅光實業的虛假招股書,我沒有輕信,使我避免了一次盲目投資,要說這是一大幸運,但可笑的是我後來卻又相信了它的另一則傳聞,讓我跌進了紅光實業的黑洞。
1997年10月,也是我的那幾個在紅光公司工作的朋友首先傳出來,說“紅光”上市後由於效益急劇滑坡,公司為了擺脫困境,準備進行資產重組。越是效益不好的公司越有可能進行重組,這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加上又是我朋友傳播的內幕消息,並且我的朋友還說,該公司正準備與“長虹”進行合作,因為當時市場上的彩電玻殼供應比較緊張,這種聯合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相信這一傳聞是有一定根據的。而在我分析這隻股票走勢的時候,我發現它的確是在節節攀高。從9月下旬以來,尤其是10月,這隻股票徐徐上升,已經拉了好幾個漲停板,價格升至9~10元。這時候,我有點兒坐不住了。我想,這隻股票雖然效益不好,但隻要進行重組,就會鹹魚翻生。你看現在股市上漲得最猛最凶的股票,有哪一隻沒有重組題材?而炒股票就要炒未來,炒朦朧消息,如果等上市公司正式公告進行重組,這隻股票大都已經漲到天上去了。以前的重組股票我沒有便利預先獲得內幕消息,以至進去就套,出來就漲,任由莊家宰割。現在我的朋友傳來了消息,我一定要把握機會好好賺一筆。於是我拋掉手上的所有股票,便找親友借了幾萬元,一起籌集了9萬多元,以每股10.5元的價格買進了8800股“紅光實業”。我心裏盤算,按一般重組股股價起碼翻一番的規律,我最少都能賺10萬元。進股後,“紅光實業”果然不負我的期望,一直在悄悄地盤整上漲,從技術形態上看,這隻股票也有向上突破的跡象,一些股評專家也開始向股民推薦這隻股票。我暗自得意,慶幸自己預先知道了其重組的消息,並且果斷買進了股票,現在“紅光實業”已上漲到了11元多,不到一個星期就賺了1萬多元。美中不足的是,這隻股票的價格上漲速度較慢,雖然總的趨勢是向上的,但漲幅不大,並且還有一些上下波動。不過,我認為這正是一隻股票啟動前的跡象,是在做平台整理,向上突破的機會馬上就會來臨,因此我喜滋滋地守著這隻股票。這樣守到1998年1月上旬,這隻股票突然飆升,很快接近12元,並且在這個價位上穩定了兩天。我心想,這隻股票向上突破的趨勢已得到確認,下一步隻要資產重組的傳聞消息明朗化,“紅光實業”今後的價位至少可以達到20元。正當我沉浸在喜悅之中時,“紅光實業”突然大幅下跌,連續3個跌停板,我還未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股價便跌到了8.5元左右。我連忙打電話給我的朋友,問公司到底還會不會重組,我朋友說,他也不太清楚,反正都是這樣傳。此時,我還心存僥幸,希望這是莊家洗盤震倉。哪知道,“紅光實業”是一跌不回頭,我還沒有確定是出貨還是持倉,股價便跌到了7元左右。而這個時候“紅光實業”重組的傳聞沒有證實,弄虛作假、欺騙股民的醜聞卻公諸於眾,公司業績大幅度滑坡,這是“紅光實業”之所以大跌的關鍵原因。1997年末,公司累計虧損2億元,每股虧損0.86元。我這才知道我上了傳聞的當了,所謂重組,所謂業績改善,所謂與長虹的合作,都是某些莊家機構放的煙幕彈。他們清楚公司的內幕,知道這家公司本來就是欺騙上市的,裏麵有一個深不見底的窟窿,也知道這家公司上市後效益極差,極有可能被打入“ST”的行列,因此,為了出貨,他們故意放出一些所謂重組、合作的消息,讓我們這些不明真相但又特別迷信傳聞的小股民上當受騙,在高位從他們手裏接了這燙手的山竽,你說這倒不倒黴,傷不傷心。但又有什麼辦法呢?人家沒有拉著你的耳朵強迫你相信他們的傳聞,沒按著你的手強迫你買他們拋出的股票,我們這是自作自受,誰教你輕信傳聞呢?
氣歸氣,恨歸恨,損失還得自己承擔。我被“紅光實業”一次次的弄虛作假、欺騙股民傷透了心,對它的前景更是絕望了。於是,我在7.5元左右將手裏的“紅光實業”全部拋掉,包括手續費、印花稅,足足虧了2.7萬元。你問我有什麼教訓值得總結,告訴你,這花了3萬元買來的教訓可深刻了,那就是什麼樣的傳聞都僅供參考,絕不可輕信。如果僅僅依靠傳聞進行操作,隻能使自己上當受騙。在此,我以自己上當受騙的教訓,提醒股民朋友要保持較高的警惕性,任何時候都要頭腦清醒,尤其在出現朦朧消息和各種傳聞的時候,更需要加倍小心,不可隨便相信。
點評
像這位成都股民一樣上了“紅光實業”重組傳聞當的大有人在,許多人損失慘重,至今都無法翻身。上海有位邵姓股民,也是聽信了“紅光實業”即將重組的傳聞,拿了家裏人和數位親戚一齊湊起來的55萬元悉數買了“紅光實業”。卻不料買入以後,傳聞的東西沒有影子,股價卻反而一落到底。茶飯不思的邵先生為了對親戚們的血汗錢負責,決定到成都紅光公司實地考察。不料到工廠一看,偌大的工廠空蕩雜亂,很多工人都在閑逛。工人們對他說,情況糟透了,工資快要發不出了。被這個晴天霹靂驚呆的邵先生在廠區的火車軌道上坐了幾個小時,真想這時有一輛火車開過來把自己碾死算了。一位好心的老工人把他勸上了回上海的火車。回去後,他立即拋掉了所有的“紅光實業”股票,共計損失10.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