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2)(1 / 3)

這位成都股民和這位上海股民雖然損失慘重,但他們都終於悟出了傳聞不可輕信的道理,這是他們的一大幸事。可惜的是,至今還有許多股民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們迷信傳聞,輕信傳聞,追逐傳聞。也許他們靠傳聞能夠賺一兩次小錢,但可以肯定地說,他們不可能每一次都有這樣好的運氣,或許下一次就會跌進傳聞的陷阱,落一個雞飛蛋打一場空的結局。因為傳聞本來就是不確定、不可信的東西。

隻依據市場傳聞來從事買賣股票是極不明智之舉。市場傳聞或許有其出處,但絕對不能用來當做投資股票的依據。因為傳聞本身具有“以訛傳訛”的不確定性,而且很難求證消息的來源,尤其可怕的是如果市場傳聞是莊家蓄意製造的陷阱,那麼,無可置疑的是,聽信這些市場傳聞而搶進搶出的投資者,都將成為市場傳聞的受害者和犧牲品。

一般來說,股市傳聞或馬路消息在多頭市場出現的時候最為流行。因為在股市形成多頭市場的時候,買氣旺盛,一般人又習慣於聽信消息而追進,這就間接地助長了該股的漲勢,於是乎,原本純屬子虛烏有或空穴來風的傳聞與謠言反而因投資者的盲目聽從,而達到了推波助瀾的目的。投資者則由於傳聞或馬路消息而獲得一兩次短暫的利潤,進而更加相信市場傳聞或馬路消息,而不願去花時間和精力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了。第一二次嚐了甜頭,以後就會慢慢放鬆警惕,最終跌入莊家製造的消息陷阱之中。如1993年11月下旬,滬市傳出愛使公司召開董事會,推出1配2股之配股方案,以滿足國家規定上市公司股本總數必須達到5000萬股的規範化要求。這一傳聞立即受到許多投資者的追捧,“愛使”、“飛樂音響”、“申華”等不規範股票立即搖身一變,以“5000萬概念股”身份被狂炒一通,股價上漲了10元多,其中“愛使”從37元炒到55元。不料,12月19日,風雲突變,《上海證券報》刊出記者的“辟謠”報道,這幾家上市公司“老總”稱尚未研究送配方案,結果這3隻股票很快暴跌10多元,“送配謠言”給追漲者製造了一個巨大的“多頭陷阱”,令追風者損失慘重。而“謠言”的始作俑者——一些機構大戶則是這輪惡炒的最大受益者,他們知道事實真相,早在《上海證券報》那篇報道見報前兩天的12月7日,就提前把3隻股票炒到最高價出貨收兵了。在以後的“延中保衛戰”及“收購概念股”的炒作中,機構大戶借真真假假的傳聞更是興風作浪,忽而拉高股價,忽而打壓股價,吃掉了無數聽信傳聞追漲殺跌的大魚小蝦。

我們不否認某些傳聞有其真實性的一麵,但更多的則是不符合事實的。聽到傳聞後,一定要冷靜地分析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等有關資料,耐心地等待,在沒有弄清其實際情況時,切不可輕易下手,而應該多方求證,因為對付謠言的最好辦法是事實。比如,我們可以向上市公司求證市場傳聞是否確實,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不明確,便立刻停止買進或賣出;其次可向證券管理機構、交易所等單位求證市場傳播出來的消息的可靠性,如果答案仍然是否定的或不明確,則應該密切觀察注意該股票的股價變化;再者,如果該股票的價格走勢開始呈異常之變化,也應該迅速處理該股票,以免愈陷愈深,最終導致血本無歸。總之,市場傳聞虛虛實實,有真有假,我們不能輕易相信,以免上當。

燙手的山芋不要隨便接

老李是我的同行,在一家報社當編輯。也許是他一直負責投資理財版麵編輯工作的緣故,早在90年代初期他便投資郵市,獲得了較大的成功,郵市疲軟後,他又轉戰股市,現在已在股市裏拚搏了6年之久,也算得上一個老股民了。

作為一個財經編輯,自然有著一般股民所不具備的消息來源渠道,他從事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種消息,然後傳達給廣大讀者。那麼,在消息方麵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特殊股民,他又是怎樣看待消息的呢?為此我專門采訪了他——

你問我對消息的看法,不瞞你說,這消息就像是一個燙手的山芋,看著那熱騰騰、香噴噴的樣子,想接又怕燙了手。這不,我靠消息賺過錢,但也被消息害慘過。

不瞞你說,我的消息來源確實廣泛,正道的消息不用說,小道的消息也不少。因為有這樣的便利,所以我炒股大多是根據消息進行。雖然我對股市和股票的基本麵分析與技術麵分析都略知一二,但在目前的中國股市,我認為無論是基本麵還是技術麵,都總不如消息麵的影響大。一條暫停國債期貨交易的消息可以讓大盤連刮3日飆漲風暴,而隨之而來的一紙重開新股發行的通知又可以將前3日的勝利果實一口吞沒;一個重組的謠言可以使一隻負債累累的股票鹹魚翻生,價格炒成天價,一條可能分紅的傳聞也可以使一隻過去名不見經傳的股票價格連翻幾個跟頭……不過,你不要把我當做那些撿了封皮就是信的一般股民,以為我什麼消息都相信,什麼消息都盲從,實際上我聽的消息,不管是正道的還是小道的,基本上都是比較準確的,並且我還要結合基本麵和技術麵進行綜合分析才決定進還是不進。隻是今天我要跟你說明的一點,就是這真的消息,也不見得就都會給你帶來財富,很有可能給你帶來的是災難。我這樣說,不知是不是與你采訪的初衷不符,但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教訓,不能不說。

先說我靠消息賺錢的例子。1996年初,我聽證券界的一位朋友向我透露,說“粵照明”(即現在的“佛山照明”)正在與德國歐司朗公司、香港佑昌公司三方合資興建“歐司朗佛山照明有限公司”,其發展潛力相當大。並且由於1995年業績較好,曆年滾存的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又很多,據說1996年會有大比例的送股分配。而此時該股的價格僅6元多,是其上市後最高點的30%左右。雖然當時大勢不好,但有這樣的消息,我認為此股一定會有較好的表現,於是投資10萬元買了1.5萬股。我的運氣也確實好,進股後不久便遇上了1996年的大牛市,恰好“粵照明”這隻股票又特別爭氣,一馬當先地往上漲,尤其是1996年7月29日董事會通過用公積金增轉股本的決議,決定每10股送5股後,股價更是暴漲,到8月份即漲到了22元多。不過我沒有那樣大的貪心,也沒有那樣大的膽量,在18元左右便全部出完了貨。你給我算算,這一筆賺不賺得過癮?每股賺了12元,1.5萬股就是18萬元!當然,我也知道,這次我是沾了1996年大牛市的光,再說這隻股票確實也選中了。這隻股票盤子相當小,其社會公眾股僅1930萬股,並且不管是其經營狀況、業績水平與送現金數量都是國內一流水平。其生產的照明器具各項指標均列全國前茅;其業績相當好,每股收益1994年為1.26元,1995年0.92元;曆年分紅派息也在所有的股票中都是較多的,1994年度每10股派現金8.10元,1995年度是每10股派6.5元。因此,1995年該公司還被深交所評為深市綜合質量最好的10家股市的首位。再說,這隻股票1993年11月23日上市,當時的開盤價高達25.8元,收於23.35元,12月16日達到27.95元的高位,以後則一直下跌,基本上沒有炒作過。因此,如果冷靜地分析,我在這隻股票上大獲全勝,顯然不完全是消息的功勞。

但是,我當時卻隻看到了消息的作用,認為沒有人給我消息我就不會買這隻股票,也就不會賺這樣多的錢,因此,我更加相信了消息的力量,尤其是來自證券界朋友的消息,隻要認為有個七八分的準確性,便可以大膽介入。以後,我又炒作了幾輪,大都是根據消息選擇的股票,不過那幾年行情不是很好,因此我沒有大做,每單交易都有一點贏利,隻是不多而已。沒有想到,進入1999年,在股市出現井噴行情後,我卻被一條消息害慘了,不僅卷走了我這幾年所賺的錢,而且還虧了老本。

那是“5·19”行情發生後不久的一天,我請當年給我提供“粵照明”消息的那位證券界的朋友吃飯,向他打聽有沒有什麼新的消息。酒過三巡,這位朋友果真又向我透露了一個消息:“廈新電子”將有大比例的送配,股價又可能達到六七十元!

回家後,我立即打開電腦查閱“廈新電子”的有關資料。“廈新電子”果然是一隻業績優良的股票,即使在1997年的VCD大混戰中,依然創造了高額利潤,當年每股贏利0.73元;1998年再創佳績,每股贏利1.02元,1999年據說利潤更好,中期利潤就可能達到0.5元左右。這樣高的利潤,在滬深股市大多數股票都業績不良的情況下,確實是極為難得的。該股票的送配也是非常大方的,1998年便實施了10送轉7的大比例分配方案。這樣看來,1999年再次實行高分配,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我也看到,該股的價格從13元啟動,現在已經翻了兩番多,漲到了30多元,並且現在還在瘋漲。按理說,現在介入,風險已經不小了。但我想到,隻要有高分配,每股賺個七八元不稀奇。

第二天,我立即來到證券營業部,稍一遲疑,“廈新電子”的股價又飆升到了漲停板。看來,朋友的消息十有九是準確的,因此後悔沒有在漲停板前買入。第三天,我則不管三七二十一,早早來到股市,按漲停板42元的價格買了5000股“廈新電子”。買進股票後,股票果然還在上漲。8月份中報公布,完全證實了我朋友的消息:公司果真推出了大比例的分紅送股方案:每10股送轉8股並派息1.24元(含稅)。在一向追捧高比例送紅股的中國股市,有如此大的利好公布,股價還不瘋長啊!於是我死抱著股票不放,隻等它往上漲。可是後來的發展卻讓我這財經編輯也犯糊塗了:消息證實後,股票不僅沒有上漲了,反而掉頭向下,一路下跌,我還沒有反應過來,股票便跌破了我的買入價,我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回事,股價便跌到了35元。我想,這也許是莊家在準備填權行情,於是便一心等除權後的行情。9月8日,我等來了“廈新電子”的除權,卻沒有等來填權行情,反而加快了下跌速度,期間一個像樣的反彈都沒有,很快便跌到了14元左右。我估計再難有翻身的機會了,再說市場上也傳出“廈新電子”業績滑坡的消息,於是我隻好在此價位斬倉出局,不但把我過去的贏利虧得一幹二淨,而且還搭上了血本。按說我還是明智的,我有一個朋友,也聽信了“廈新電子”有大行情的消息,同我差不多的時間買了3000股“廈新電子”,到現在虧得所剩無幾了。你看,2000年那樣大的行情,大盤指數漲了40%,可“廈新電子”不僅沒有上漲,而且還跌到了10元以下。現在是2001年,滬指衝到了2100多點,但“廈新電子”是什麼價呢?八九元!後市也不容樂觀,2000年的年報,“廈新電子”出現了巨額虧損,過去的“白天鵝”成了現在的“醜小鴨”。現在回過頭來我才知道,我中了人家莊家“借利好出貨”的圈套了。原來,人家莊家早在低位吸足籌碼,借朦朧消息拉升的股價,在利好公布之後“勝利大逃亡”了;而我是稀裏糊塗在高位接了這隻燙手的山竽。所以,我在此提醒廣大中小股民朋友,真消息也坑人,因為許多莊家恰恰是利用利好消息證實之際出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