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次李工程師卻算錯了。他進股後,“葛洲壩”確實還漲了一段時間,但漲幅卻相當小,到10月份達到18元,以他的進價,10%都不到,他自然是不會拋掉的。再說,他找了一個借口打電話給在三峽水利工地工作的同事,打聽到11月初三峽水利工程大壩將正式合攏的消息,他想,現在不漲,或許就是為了在合攏之日一鳴驚人,於是耐心持有。11月8日,三峽水利工程大壩正式合攏,那天,他看完電視轉播便去看股市行情,大出他的意料,這天“葛洲壩”不僅沒有大漲,反而大跌。李工程師想來想去,想不出個所以然:有利好消息,“葛洲壩”怎麼不漲呢?說不定又是莊家在玩洗盤震倉的伎倆。李工程師想,利好實實在在的存在,“葛洲壩”沒有不漲的道理,因此,不管它如何暴跌,他依然堅信怎樣跌下去的肯定會怎樣再漲起來。
但李工程師沒有想到,這股市漲跌不像工程計算,是可以用公式計算、用規律推算的,它的發展是不確定的,他的結果也是不確定的。就在李工程師還在滿心等待“葛洲壩”止跌回升的時候,“葛洲壩”很快便跌到了10元左右。到此時,他才明白,莊家已經趁利好出貨走人了,把他們這些小股民推進了陷阱之中。看形勢,這隻股票還有下跌的趨勢,於是他在10元左右被迫割肉出局,結果3000股便虧了近兩萬元,基本上把他入市以來賺的錢席卷一空了。為此,李工程師深有體會地說:“做股民不僅要關注消息,而且還要研究消息,利好不見得就使股票上漲,利空也不見得就使股票下跌,這其中還要綜合許多因素全麵分析,因此,我認為,麵對消息要細揣摸!”
點評
許多老股民都一定還記得,1997年上半年開始,許多股民受輿論影響而大炒三峽板塊,所有與三峽有關聯的股票都出現大幅度飆漲。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葛洲壩”。由於“葛洲壩”主要生產三峽大壩建設需要的水泥,因此特別受人關注,許多人在這隻股票已經上漲幅度不小的情況下,依然熱情不減,紛紛殺入,結果跌入了機構主力的陷阱。一些機構主力利用人們迷信三峽大壩合攏題材的心理,在三峽大壩合攏之前便將“葛洲壩”的股價推高,而等三峽大壩正式合攏,許多股民認為未合攏之前便漲幅不凡,合攏之後一定會有更大漲幅的誤解,機構主力趁機出貨,結果導致利好出來股價不僅不漲反而大跌的反常現象。其實,如果當時我們冷靜地分析,也就應該對此有所防備。再說,“葛洲壩”的產品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的東西,不是不可替代的。而如果這家上市公司真的是離開三峽工程就不能經營和發展了,那三峽工程完工之日便是其倒閉之時,股民不但不能跟進這種股票,反而應更加提防。事實也是如此,隨著三峽大壩的合攏,“葛洲壩”不但沒有如人們預期的上漲,反而出現大幅度下跌,從最高時的18元一直跌到8元,並且從此以後一直沒有翻身,就是在2000年的大牛市中,最高也隻摸到10元左右,並且是曇花一現,現在依然徘徊在七八元,那些相信三峽合攏題材的股民至今也無法解套。
如何根據市場消息進行操作,這是股民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有人認為,這還不好辦,聞利好消息就買進,有利空消息就出貨!其實實際操作遠沒有這樣簡單。李編輯和李工程師的教訓,便深刻地說明,消息不隻是有真假之別,有利好利空之分,而且還有強弱之差,更有莊家放的煙幕彈,有消息背馳的陷阱。
有的股民既辨得清消息的真偽,又判得準消息是利好還是利空性質,但還是跌入了陷阱,其原因就是他們過於機械地看待消息的利好和利空性質,而沒有注意到消息背馳現象。
這裏說的消息背馳,就是指當普遍被認為利好的消息出現時,市場的反應卻是大跌,而當普遍被認為是利空的消息出現時,市場反應卻是大漲,這種消息出現之後與人們的預期正常判斷相反的現象就是消息背馳。它通常及時、準確地預示著市場頭部或底部的出現。
消息的背馳,實際上也是莊家機構製造的陷阱,他們根據人們迷信消息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把消息當做出貨或入貨的良機。以好消息為例,在大家都認為的好消息出現或即將出現時,普通的散戶由於對利好的期望過高,會出現盲目樂觀的現象,對市場的其他因素視而不見,一味地加碼買進,並且不作任何風險防範工作,已經獲利豐厚的莊家或主力機構就會利用這種時機出貨。由於此時散戶一般都熱情高漲,疏於防範,主力莊家此時撤離,一般都可以走得比較幹淨、利索,極為順利地獲利出局。如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歸這樣的重大利好題材出現時,深滬兩市一些主力莊家卻集中在5月底至7月的這段時間出貨,致使兩市形成明顯的頭部,由此揭開了漫漫熊市的序幕,而許多散戶卻還在夢想7月1日香港回歸時刺激股市上升,根本對股市已出現的下跌跡象不予理睬,繼續大量買進。結果由於市場主力的順利出逃,股市失去了中堅力量,反而一跌再跌,造成不少人深度套牢,嚴重虧損。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召開,這是四年一屆的決定中國命運和中國前途的黨的代表大會,此次會議推出的改革舉措又舉世矚目。但就在這天,本來就處在低位的中國股市出現了雪崩似的大跌。此後在十五大召開的那些日子裏,改革的措施一項項出台,股市卻一天天下跌。1998年6月25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啟程訪華。這是10年來第一次在任美國總統來華訪問,是1998年中國最重大的曆史事件之一,並且克林頓訪華期間,有一大批經貿合同簽約,總金額近30億美元,中國一大批上市公司受益,其中紡織、航空、汽車、能源等板塊更是大麵積受益。按理說,這是實質性的重大利好,因此許多股民踴躍入貨。股市作出的卻是下跌的反應。6月25日當日,隨著克林頓踏上中國的土地,中國股市即應聲下跌,6月25日、26日、29日、7月2日、7月3日5個交易日,滬市綜合指數狂跌100多點,深市成分指數狂瀉400多點!無數追逐“訪華題材”的股民聰明反被聰明誤,成為無奈的套牢一族……利用各種利好出貨,幾乎成了中國股市的莊家們的一個慣用手法。這無疑給那些具有濃厚的“節日情結”或“重大事件情結”的中國股民一聲沉重的警鍾。同樣,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空消息,也常常被莊家當做吸貨的良機,以致一般散戶按常規殺跌出貨時,正中莊家的計謀。如滬市的“成量股份”在一宗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敗訴。依據法院判決,“成量股份”須償還成量總廠因承擔國家重點大型項目——硬質合金刀具擴建工程向中行四川分行的日元借款本息共計5.25億日元和美元貸款本息共計約407.26萬美元,並承擔訴訟及訴訟保全費約41.46萬元人民幣。對於“成量股份”來說,該消息應稱得上是一個不小的利空,按常理,該股跌兩個跌停板也不算過分,但令人稱奇的是,消息公布當日,該股卻漲停了。此前的1998年初,“成量股份”因擔保糾紛而對簿公堂,最後敗訴而歸,對於1400萬元逾期不能歸還的貸款承擔連帶責任。這消息顯然也算不上利好,但消息見報之日,“成量股份”低開高走,拉出長陽,隨後股價一路攀升,不再回頭。“成量股份”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打了兩次官司,輸了兩次,但每輸一次,股票價格便向上漲一截,別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利空消息反成了該股的助漲題材。當企業業績在一次又一次的敗訴中“瘦”下去,散戶按照常規思維一路殺跌的時候,莊家則在借題發揮的炒作中,錢袋一天天鼓起來。
因此,當消息出現時,應堅持根據盤麵的變化來分析、處理問題,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一有利好消息股市就會大漲,一有利空消息股市就會大跌,要特別警惕消息背馳的出現,以免盲目樂觀或者過度悲觀,從而不是深度套牢就是過早出局。總之,投資者切忌盲目地追隨利好與利空,而要詳細辨別消息的真偽,認真分析消息的實質,準確估計消息的影響,以此作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