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1 / 3)

這不是賭氣的話,而是有大量事實作依據的。1994年7月底,管理部門推出放慢股票發行與上市、控製配股規模和創辦投資基金三大救市政策,股評界立即群情激昂,認為這是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利好,建議股民殺入股市搶“主升浪”。結果待股民剛進入股市,便大都在高位套牢,深滬股市雙雙下跌達55%左右。其實如果股評人士能正確分析當時的三大救市政策,是不難發現其對股市的作用是有限的,並且兌現也不容易。像試辦中外合資基金,即使現在也沒有做到。1995年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引發的“5·19”風暴、1996年的股市飆漲直到2000年的網絡股炒作狂潮,無一沒有股評的推波助瀾。至於那些什麼“97概念”、“並購概念”、“網絡概念”、“高科技概念”甚至還有什麼“虧損概念”,也無一不是股評家的傑作。尤其是2000年初高科技股和網絡股走強後,一些股評人士不是客觀地分析其合理性與相應的風險性,而一味地胡吹濫捧,甚至用一些“炒股就是炒未來”、“市盈率已經過時”、“市場永遠是對的”之類的所謂新思維鼓動股民,號稱是給股民“洗腦”,結果讓那些高位追進去的股民無一不飽受套牢之苦。什麼東西都有一個度,而億安科技漲到126元時,一些股評家還言之鑿鑿地說,這不是莊家炒作,而是其價值發現。筆者所在省會一名股評家,就公然在電視上說,“億安科技”還漲得不夠,還會漲到200元。現在“億安科技”是什麼樣子,相信那位股評家最清楚。他們說說不要緊,但給股民的損失卻是不可預計的。長沙市就有一名股民在80多元時追進了“億安科技”,漲到126元時還舍不得丟,想等200元的高點,結果虧得隻剩下1/3。還有一位股評人士在“億安科技”過百元大關後,立即撰文,稱中國股市進入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新時代,既有“億安科技”之類的百元甚至幾百元的黑馬股,也會有“馬鋼股份”這類才兩元多的呆股,而後來“馬鋼股份”鹹魚翻生後,這位股評卻又忘記了當時對股民的教導,大肆吹捧“馬鋼股份”“股價低、成長性好、潛力大”,值得投資。許多股評人士,根本不對股市進行客觀認真的分析,而純粹是跟風趕浪,今天見鋼鐵股漲了,連忙號召股民“大煉鋼鐵”,而他們的話音沒有落,鋼鐵股又跌回去了,水泥股漲了,於是又推薦水泥板塊;水泥股沒漲兩天,又是房地產股、酒類股、農藥股、公用事業股、ST股等等,往往是印在報紙上的文章還沒有到股民手裏,熱點又轉移了。

股市造就了眾多股評家的發展機會,卻同時也為無辜的中小股民掘下了幾多忽明忽暗的陷阱。當然,沒有一個股評家承認過他們對股民的誤導,更不用說對股民的損失負責,因為他們有一把尚方寶劍:“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據此入市,責任自負。”那麼,作為股民來說,對於這種不負責也負不起責的股評,怎麼能不加思考不作分析完全相信呢?

行情預測把我推進了陷阱

作為股民來說,當然最希望知道股市將來的走勢,而一些股評家或許是為了滿足股民的需要,或許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能,總喜歡頭頭是道地進行所謂的行情預測。如果是根據股市發展的規律與綜合基本麵和技術麵的種種要素進行客觀地分析與預測,這未嚐不可,但許多股評家卻純粹是信口開河,誤導股民。以下便是一位股民在網上講述的他被股評家的行情預測推進陷阱的經曆——

1999年“5·19”行情後,股評家們一片叫好之聲,他們反複告誡股民:“大家一定要認清形勢,目前我們麵臨的是一個跨世紀的大牛市行情,對這一點大家一定要充滿信心。”“從1999年5月下旬以來的大行情,表明有眾多的機構和場外資金大舉進入股市,成交量的屢創紀錄,表明牛市行情還將繼續,這是我們進行操作的基本思路。盡管股市會出現一些波動,但總體向上的趨勢是不會改變的。”“1999年,廣大股民有望看到上證綜合指數達到2000點的高位。現在的上漲行情有望延續到下一個世紀。每一次的下跌或者調整,正好是廣大股民進行換股或者買進股票的好機會。從中長期的情況來看,我們更沒有理由懷疑中國股市的大好前景。”這些鼓舞人心的演講,無疑是給我注射了興奮劑。到6月下旬,我記得那天是6月25日(星期五),上證綜合指數已經創下了1705點的曆史新高,深證成分指數也達到4697點的高位。盡管股指波動有所加劇,但畢竟還是有較大的漲幅。在星期六(6月26日)那天舉行的股市講座上,幾位股評專家仍然是充滿信心,除了稍稍提醒大家注意一下短期風險之外,依然鼓勵大家堅定持股的信心。那天,股評專家還特意提醒大家:“從成交量達到830億元的天量來看,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大盤會從此走弱。整個股市完全是價升量增的大好態勢,中線看高2000點被市場大多數人認可。我們提醒大家注意6月15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的文章:堅定信心,規範發展,是要告訴大家,近期股市的上漲,是正常的恢複性上升。自5月19日以來股票市場的大幅上漲,決不隻是一波行情,而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重大轉折。”我又一次受到了鼓舞和感動。記得那天有一位股評專家說:“今後的股市仍然會以‘大漲小回’的方式持續攀升”,並且他也堅決讚同:“寧可被套,不可踏空”的觀點。他還告誡大家:“不要輕易把手中的股票賣掉,現在是賣一次股票後悔一次。”就在那一天,他們還推薦了一批具有上漲潛力的所謂“標購概念股”。據他們講,“這類股票在今後將成為引領大盤向上的重要力量,由於這一類股票在大牛市行情中沒有持續上漲,今後這些股票將有一個很大的補漲空間。”我完全被股評家的這些充滿激情的預測迷住了。

1999年6月28日(星期一)早上,在大盤開盤之前,我就把所有的股票全部用集合競價的方式賣出。9時30分,我所有的股票已經成交,15.6萬元資金已經回到了我的賬上。如果這時候我收手,就抓住了一次絕妙的逃頂機會,我完全可以得到2.6萬元的利潤。遺憾的是,當時我完全處於對股市充滿信心的興奮狀態。就在9時50分,大盤剛剛下跌一點的時候,我就在11.90元的價位上買入了7000股“西安民生”,又用剩下的資金,在9.10元的價位上買入6000股“陝長嶺”。這樣一來,我賬上的資金隻剩下2萬元左右了。就在我買入股票的時候,整個大盤開始緩緩下跌。當時並沒有引起我的警惕,我認為這不過是大盤的短期調整。到了下午的時候,股市下跌的速度越來越快。第二天一開盤,大盤完全是單邊下跌,中間根本沒有任何的反彈。到收市的時候,我手中的“陝長嶺”已經在跌停板上,“西安民生”也早就跌破了我的買入價。但我仍然相信整個大盤在7月、最晚在8月份就會延續升勢。那幾天幾乎所有的報刊、所有的股評專家對股市行情的評價也都是這樣的。大家都認為,現在不過是上升過程當中的一次短期調整,根本沒有理由懷疑股票市場的中長期向好。然而,大家期待的上漲行情並沒有出現,整個大盤仍在不斷地緩緩下跌,偶爾出現的幾次反彈,也都是曇花一現,更多的時候表現為日複一日的單邊下挫。到1999年12月27日,上證綜合指數已跌到1341點,深證成分指數也跌到3299點。這時候的我已經完全處於麻木狀態,因為在這幾個月的股市下跌中,我已經被嚴重的虧損弄得不知所措了。“西安民生”每股價格不過7.3元,也就是說我每股虧損接近5元,7000股共虧損3.5萬元;“陝長嶺”的價格不過是5.2元左右,我每股虧損3.9元左右,6000股共虧損近2.4萬元。兩項相加,不僅抵消了我原有所得的利潤,而且還帶來接近3.3萬元的虧損。現在我後悔也沒有用,是我自己不長腦袋,相信了那些股評專家推波助瀾的話。我希望廣大的股民朋友,接受我的教訓,今後,對那些股評專家的話,不是說不可以聽,而是在聽的時候,一定要多加分析,仔細研究,不要盲目相信。

點評

股民希望股評能為他們預測後市,推薦天天漲停的黑馬股;而股評家亦樂意分析大勢,評點個股,以此顯示其精辟的分析能力與準確的預測水平。有的股評家借用電腦對那些一串串的數據、一根根的曲線進行紛繁複雜的計算處理,試圖從中看出某些端倪來;有的股評家甚至幹脆用“周易八卦”、“星相術”來預測股市,追蹤莊股。但是,股市亦如人生,每一步發展都跟環境變化和自身的抉擇密切相關。正如世界上沒有一個算命先生能真正算出張三成年後坐官椅還是坐班房,李四是30歲結婚還是40歲發財一樣,股評家也無法精確地推測出股市的具體走勢。這不隻是股評人士的水平問題,更重要的是取決於股市的複雜性。這一方麵提示股評人士不要故顯本領,強己所難,硬要算出個子醜寅卯來;另一方麵也提醒投資者,切不要過於相信股評的行情預測。否則的話,股評家“輸”的隻是形象,而股民輸的可是血汗錢,

太遠的事我們難得回憶,僅回顧1999年來的情況,就可以看到許多股評人士對行情預測紛紛失敗的記錄。

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大盤處於弱勢之中,當時的股評人士不乏對大勢作出悲觀預測者,什麼滬綜指將跌破1000點,深成指會跌破2000點的曆史低位等,有的專業股評家甚至斷言,1999年滬市股指最高隻能在1300點。這種悲觀論調影響到投資者的投資信心,許多人因此而割肉斬倉,離市回家或持幣觀望,懼怕跌破險要關口帶來重大損失。結果“5·19”行情反轉時,這些人隻能無奈地看著股市井噴般地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