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2 / 3)

而當“5·19”行情反轉後,一些股評人士又大唱牛氣衝天的高調,要廣大投資者緊緊跟上牛市的步伐。有位省級電視台股評人士在6月中旬回答節目主持人什麼是牛市思維的提問時,講了三點:(1)擇股可以追高;(2)做長線,舍得捂股;(3)買名氣大的股票。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部分散戶特別是新入市的股民按這種思維操作,一些不成熟的老股民也被衝昏頭腦,致使在其後的盤整中蒙受損失,又成為“套牢族”。在《證券法》正式實施前“相聚在此時”專題晚會與建黨78周年生日這兩天,許多散戶相信某位知名股評人士“滿盤飄紅”的預測,等待著股市在“特大利好”的影響下走出上揚行情。可事與願違,6月30日高開低走,股指一路下滑,滬綜指跌49點,深成指跌142點,令股民們大失所望,掃興而歸。7月1日是黨的生日,又是實施《證券法》第一天,一些股評人士都說肯定會以紅盤報收。然而一開市,股指便呈單邊大幅下滑,直跌到以光頭光腳大陰線報收,滬綜指跌128點,深成指跌293點,兩市共有470多家股票跌停。絕大多數股民在“5·19”裏獲得的勝利果實又全部退了回去。當然股市的下跌不是股評家的錯,但股評家們不負責任的鼓動卻顯然影響了股民的操作思路。據某報載,一個下崗職工就是聽了股評,認為專題晚會與《證券法》實施頭一天,股市會大漲,於是從家裏拿出多年積蓄的4萬元,在6月28日、29日買了幾隻股票,結果30日、7月1日兩天大跌,旋即虧損20%,從而後悔莫及。還有不少剛解套和有所收益的老股民,又重新挨套或回到虧損行列。

當7月初股市步入調整階段時,股評人士又各抒己見,但多數認為滬市不會跌破1500點,若跌破則視為“空頭陷阱”,但也有的認為不會跌至1400點。7月19日收市,滬綜指跌到1490點,深成指跌至3657點,有個營業廳的分析師分析說:深滬兩市已破位,明日還要繼續下探,持有深發展的應及早出局。一些持這隻股票的散戶相信這位分析師的結論,第二天一開市紛紛拋售。豈料這天出現大幅反彈,滬市漲95點,深成指升305點,深發展以漲停報收,這些股民非常後悔,抱怨這位分析師的錯誤判斷,使他們造成損失。

而在對建國50周年國慶節前行情的預測中,眾多的股評家更是紛紛落入與他們預測完全相反的股市行情裏,使有關媒體啼笑皆非,使誠信股評的投資者目瞪口呆。在9月11日出版的某證券刊物上,股評家A在《股市麵臨深刻變革》一文的結尾說:“周四與周一的缺口相對應,形成較明顯的島形反轉態勢。周四的放量長陽,一舉突破八月份的盤整箱體,表明原先的多空平衡格局開始向多方轉化。今後市場的大漲小回、步步為營是主旋律……預計下周市場可望在1650點附近企穩,進而在新箱體1650~1750區域中展開盤升走勢。”股評家B在《九月行情如期展開》一文中說:“單從技術麵來看,大盤周四帶量向上擊穿箱體上軌1658點,可認定為反轉突破,技術意義上的上升趨勢已經確立;加上政策麵的正向推動,後市大盤將以震蕩盤升走勢演繹九月行情。”“展望大盤下周走勢,市場將以震蕩上行的方式挑戰1756點曆史高點。”股評家C在《跨世紀行情邁新步》一文中說:“相信下周將反複放量上揚,挑戰六月底的曆史新高……估計本月下旬起,兩市股指屢創新高的世紀新升浪,投資者應滿倉持股等待跨年度牛市的大豐收。”股評家D在《升浪再啟動》一文中說:“雖然周五股指出現了由於拉升過猛而出現的階段性修複走勢,但是本欄相信下周的上攻勢頭將一如既往……而本周深滬兩市大盤有如一頭睡醒的雄獅,威震山河,從周四的盤麵上顯示出多方大軍再度重出江湖的信心堅不可摧。我們前期苦口婆心地指出不要盲目殺跌,而今大盤的表現果然應驗。麵對投資者(特別是小戶投資者),本人深感安慰,盡到了作一個合格股評者的責任。”股評家E在《節前行情可樂觀》一文中說:“真正強勢行情,或者說突破1700點,可能在9月28日前後。”股評家F在《大升浪將在國慶前爆發》一文中說:“本欄認為,從下周開始,將爆發Ⅲ浪3,行情再現井噴走勢,其力度會超過5·19升浪。”“今年的高點有望達到2500點至3000點之上!”“回顧深滬股市九年來的走勢,從未發現過慢牛特征,一概是強牛、快牛。”“上周五到本周五正在運行C5浪最後一輪調整,整個C浪將於下周一運行完畢,9月21日前後將是最後一次買入機會。”

將上述沿引的股評精粹與股市的實際運行軌跡一對照,便不難看出,他們都錯了。當然,出現這種預測錯誤的遠不止這裏提到的幾位股評家。有人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確實,他們是中國股評界的智者,不僅證券類報刊上能經常讀到他們的大作,電視專題財經節目裏也經常能見到他們的英姿。相信他們對K線技術方法、對道·瓊斯技術理論等爛熟於心,對種種技術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理論的運用遊刃有餘。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會在相同時候馬失前蹄呢?

我們現在所依據的技術分析理論和技術分析方法,大多是西方曆代的股評家依據西方股市發展的軌跡逐漸形成的。西方股市長的有200多年的曆史,短的也有100來年的曆史。它們已經成熟了,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個性”,西方的股評家也逐漸掌握了這種“個性”,於是形成了能基本反映西方股市運動規律、並為西方證券界所接受的不同流派的技術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理論。現在的問題是,西方的技術分析理論和技術分析方法能像數學定律和數學公式一樣放之四海而皆準嗎?它們適應中國的國情嗎?中國股市迄今還不到10歲,不過是到了“上小學”的年齡,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小孩子,還沒有定型,無規則的嬉笑哭鬧是常有的事,叫人常常捉摸不定。我們能拿對成年人進行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分析孩子的心理嗎?誰如果硬要這麼做,結果隻能是得出不切實際的錯誤結論。對股市的分析也一樣。股市的技術分析理論和技術分析方法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它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資者不同的社會屬性所左右。想想中國投資者與西方投資者之間,無論是投資理念、思考問題的方法,還是對股市的認識、理解上的差異,都有著何等巨大的差別!可見,在我國,真正合格的股評家,應該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從中國股市並不成熟的實際出發,在痛苦的實踐中逐步摸索出適應於中國股市的屬於我們自己的技術分析方法和技術分析理論,而不是生吞活剝地照搬人家的東西來描畫中國股市的漲跌規律。

股評家固然要提高分析能力與預測水平,但值得股民注意的是,股評家也是凡人,我們不能指望他們作為預言大師而存在。對於股評家們的分析與預測,我們隻能拿來作為操作與決策的參考,而不能被他們牽著鼻子走,否則的話,跌進了陷阱,虧本的還是股民自己,誰也不會為他們的損失負責。

看上去很美,用起來紮手

劉小姐是一名外企職員,收入頗豐,又沒有成家,因而幾年下來便小有積蓄。1997年4月,在股市極為火爆的時候,劉小姐在幾位同事的鼓動下進入了股市,不料入市即遇股市下跌,以至她當時跟風搶進的幾隻股票都被套牢,幸好當時她比較謹慎,考慮自己初入市,對股市不熟悉,因而隻動用了少量的資金,因而損失不大。以後幾個月的時間裏,一則由於股市行情不好,大盤一直處於陰跌狀態,沒有投資機會;二則也因為她工作忙,平時連到證券營業部去看股市行情都沒有時間,因而她未做一單交易。

由於在外企工作較忙,劉小姐不可能拿出很多的時間來觀察股市,分析股市,連每天的行情都不能堅持看。她了解股市動態的主要途徑是她入市後專門訂的一份證券報和一份證券雜誌。她是學市場營銷的,對股市不是很懂,因此她特別崇敬和相信證券媒體上那些她認為是“專家”、“學者”的股市分析和預測文章。看他們談基本麵一二三四頭頭是道,看技術麵甲乙丙丁樣樣精通,論消息麵前後左右事事靈通。股市漲了,他們“知道”漲的緣由;個股跌了,他們“清楚”跌的背景。這不由得劉小姐不深深佩服。她想,有他們這些專業的證券分析人員專門研究股市,評點個股,我還犯得著自己勞神費力去泡著股市裏觀察和研究股市嗎?何況自己也沒有時間。因此,劉小姐認為,股市裏的消息不能盲從,上市公司的公告不能輕信,惟有那些學富五車、才高八鬥的專家、學者的分析文章卻不可不看,不可不信。正好,大約是1997年10月中旬,深市的“漳澤電力”除權後,劉小姐訂的這兩家證券媒體都發表了該企業的投資價值分析報告文章,兩篇文章都預言,此股基本麵好,技術麵有上升趨勢,並信誓旦旦地說,若投資者當年投入該股40萬元,兩年後,投資者將可獲得不低於100萬元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