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評家的煽動最危險
在長沙市的一個證券營業部裏采訪時,有人向我推薦,說你怎麼不去采訪張大爺?他上股評的當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但不巧張大爺近一段時間生病在家,有一個多月沒有來股市了。在眾人的指引下,我尋到了張大爺家。聽我說明來意,本來還病怏怏的張大爺竟激動地站起來,扯著一副大嗓門說:“你說,我們這些散戶,不聽股評的聽誰的?現在上市公司的公告信不得,說是裏麵有弄虛作假的東西;股市裏的消息更加聽不得,說是裏麵有許多莊家造的謠言,要我們這些沒有什麼文化的股民去看那些蝌蚪一樣扭來扭去的這線那線又看不懂,你說,我們不聽股評的又聽誰的?誰知道這股評家這樣不負責任,總把我們往陷阱裏推。”
張大爺說,1999年7月,“科龍電器”剛上市的時候,有位股評家在電視上說,“科龍”品牌名滿天下,科龍公司的管理在國內首屈一指,其業績非常好,流通股本也不算很大,因此它有“王者之氣”,將來一定會充當龍頭。聽了股評的推薦,我在該股上市時立即跟了進去,當時的股價是27元。我心想,既然有“王者之氣”,既然是龍頭股,漲到三四十元應該沒有問題。但哪裏知道,這隻股票真的邪門,上市後不但沒有繼續往上漲,反而一路下行,一直到18元左右才企穩。這時,又有股評說,“科龍電器”有近5億股H股,加上這又是一個管理嚴格的公司,因此公司與莊家聯手操控股票的可能性不大,而沒有莊家介入,因此就漲不起來。這5億H股不是才有的,當時為什麼不說?再說,有H股的股票多的是,為什麼偏偏這隻股票漲不起來呢?幸好我在19元左右全部出貨了,如果留到現在,則隻剩下14元多了,你看要虧多少!
雖然上了股評的當,但我還得聽股評的,因為沒有股評,我更抓瞎,進什麼股,什麼時候進,自己心裏更沒有底。再說,我認為馬有失蹄,人有失足,次把股評不準不能全盤否定股評。因此,我還是繼續關心股評,每天電視的證券評論我是必看的,證券報紙是必買的。沒有想到,去年(2000年)我又上了一次股評的當。
那是去年春節後,股市火得不得了,許多股票都往上竄著漲,“億安科技”、“清華紫光”還衝破了百元關口。憑我在股市多年摸爬滾打的經驗,我知道一輪大牛市來了。但望著密密麻麻的幾大板股票,我不知從何下手。正好在這時,許多股評家都在推薦下一個過百元的股票,其中推薦得最多的是“中關村”。你等等,我把當時保留下來的文章給你拿來……
你看,這位股評家說得很清楚:作為一家承攬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開發項目的上市公司,有“中國矽穀”之美稱,隨著一大批科技類公司的入駐,其業績有望大幅提高,公司近期參與組建“中國世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標誌著該公司開始突破房地產行業局限,奏響向高科技進軍號角。二級市場上,該股自探底19元後,有超級主力拉高建倉,從盤中觀察,主力做多信心堅決。
你看,這位股評家說得更加明明白白:“中關村”主力實力極強,采取拉高建倉手法,對於3.7億的流通盤而言,主力基本掌握50%以上的籌碼,並且成本基本分布在28~30元區間,如此高成本建倉,反映該股必然會有爆炸性的題材潛力,預計該股將在50~60元區域展開調整,然後衝擊100元區域,而有望成為深市的“盈科數碼”。
你看,這位股評家說得也非常肯定:與“清華紫光”相比,“中關村”流通股本為大,但股價相當低,目前從盤口看,該股主力漲停強行建倉意願堅決,主力刻意做多,堅決看好,更使得“中關村”有可能成為深市又一隻“清華紫光”,股價衝擊百元大關。
不是有這些股評這樣大力的推薦,打死我也不會買“中關村”。我們老股民誰不知道這隻股票的前身就是過去那隻弄虛作假坑害股民的“瓊民源”?我雖然沒有炒過“瓊民源”,但我的幾個鄰居都炒過這隻股票,結果停牌了一年多,差點被它氣死。現在不知怎麼又換了名字出來,也許真是脫胎換骨了吧。既然有這樣多的股評家一致看好“中關村”,都說它將成為深市的龍頭股,下一隻百元股,而現在它的股價才40多元,上漲空間較大,我何不買進來炒它一把呢?股評家的話或許有水分,但就是攔腰截掉一半,漲到50元也不錯呀!這樣想著,我便將賬上所有的資金8萬多元,以40.8元、41.3元的價格分兩次買了1900股。心想漲10元我就賺1.9萬元,漲20元我就賺3.8萬元,如果真的像“億安科技”、“清華紫光”一樣漲到100多元,那就可以賺11萬元!想起來都讓人激動。
買進“中關村”後,這隻股票的價格確實還漲了一把,衝到了45元左右,但卻沒有像那些股評家所說的那樣向100元進軍,而是很快就開始下跌。開始我還沒有把它當回事,這股票漲漲跌跌也是正常的,或許是莊家震倉,哪知道這隻股票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一跌便不回頭,不到半個月便跌到了36元,每一股套了我四五元,1900股就虧了萬把元錢。你想想我們這些退休職工,平時省吃儉用攢了這麼一點養老的錢,心想在股市裏能增點值,這一個回合就虧了萬把元錢,我怎麼心甘?再說,我看股市大盤還在往上漲,“中關村”大概還沒有完全啟動,因此舍不得丟掉。這下把我害苦了,從此後“中關村”的股價連連跳水,到8月份跌到了30元。我這下徹底失望了,在這個價位附近全部斬了倉,賠了2萬多元。你看,現在“中關村”(2001年4月)的股價隻有20元左右了,不知當時說要衝到100元的股評家心裏慚不慚愧。當然,這也怪自己,為什麼就這樣相信人家的煽動呢?現在回過頭來看,不管是大盤還是個股,隻要在上漲,股評家們好像比我們股民還激動,就會鼓動股民去買,說是會衝過多少點位達到多少價位,而事實上,真正達到股評家預測的,卻很少看到。
點評
當前,股評文章在各種媒體上滿天飛揚,其中不乏精辟的分析與合乎邏輯的預測,其研判是正確的,論證是有說服力的,所薦個股也是較準確的,從而受到投資者的好評和歡迎。但是,也有許多專業股評人士或因本身素質較低,或由於受某種利益的驅動,以致經常出現分析片麵、判斷不準、預測失靈的現象,給股民造成誤導,不是坐失良機就是套牢受損失。尤其應該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許多股評不認真研究股市,不客觀評價個股,純粹跟風趕浪。股市高漲,十篇文章可能有九篇半是令人激動的;而當股市低迷時,大多數股評都是秋風肅殺,要想找到幾個溫暖的字眼恐怕都不容易。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股票在啟動前,沒有一個股評說好,待放量上攻後許多股評家這才告知股民這隻股如何“高成長、高科技,大有潛力”,但在他們建議股民“大膽介入”、“果斷跟進”後,股價卻又掉頭向下了,剛好讓股民接了莊家扔過來的燙手山芋。時下,許多股民炒股虧了,而且還虧損累累,苦不堪言,究其原因,除自身綜合素質不高、實戰經驗不足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太相信股評家了。尤其是有些股評家成為了大機構的代言人,引導股民追漲殺跌,損人利己;有的股評靜態地分析行情,使股民屢屢踏錯市場的節拍,從而被深套其中,損失慘重。
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業績平平的上市公司,在短短的數月內,股價翻了好幾番,此時一批“知名”的股評家還不斷在各大證券媒體上鼓吹這家公司有收購題材或者前景良好,令許多股民信以為真,紛紛投資,後來刊登年報,真相大白,輕信“股評家”的股民被套得死死的。有的股評家推薦的股票,要麼是準備增發新股了,要麼是準備配股了,要麼就是股價已經在作“雲中漫步”了,其中的用意何在呢?更氣人的還有,許多股票在高得令人咋舌的價位大比例送股除權再橫向波動一段時間之後,某一時突放巨量拉升並持續數日,少不了會有專業股評人士鼓吹“低位放量,有填滿權的希望”,這不明擺著要蒙經驗不足的散戶?1996年“申華實業”受“三新公司”與“君安投資”展開收購戰的作用,股價從6.78元炒到27.78元,風險累積空間達到300%,而行情於26元左右震蕩的時候,竟還有一些股評配合主力放出“口號”——該股要炒到40元,並且建議股民將這個價位作為行情目標。最終的結局是炒作主力“得勝回朝”,而買入的投資者“全民皆套”。1995年,“瓊民源”弄虛作假導致股價暴漲之後,許多股評人士不是提醒股民避免風險,而是推波助瀾,煽風點火。有人稱瓊民源為“九五計劃第一股”,有人說它是“牛年投資首選股”,在瓊民源衝過24元之後,還有文章稱其“物超所值”,依據是“瓊民源股價目前仍處於發現期和啟動期,未來空間更趨廣闊”,“堅持買進,持有……”有的股評家更是推出1997年的擇股口號:“買民源、捂民源、全年追蹤瓊民源。”這些口號曾響徹一時,引致迷信股評的股民們蜂擁著撲向已連創新高的瓊民源。其結果是10多萬股民被深度套牢,40多億元資金慘遭凍結。其實,瓊民源1996年報中雖然利潤總額高達5.71億元,而其主營業務收入僅為1.67億元,利潤39.1萬元;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入則分別高達4.41億元和1.01億元。而有什麼魔法能讓瓊民源一下子增加這樣多的非主營收入呢?精明的股評家們為什麼就看不出其中的貓膩?退一步說,看不出也不要緊,但至少不能跟著弄虛作假的公司去亂吆喝,以誤導股民。
當然,把股評家一棍子都打成上市公司或者莊家的托兒,既不符合現實,也不公正。股評界不乏盡職盡責為股民解盤析股的股評家,對幫助股民正確決策起了較好的指導作用。即使有的出現某些失誤,某些差錯,客觀上誤導了股民,但隻要不是有意為之,作為股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不容否認的是,確實有極少數股評人士墮落成了莊家的托兒。他們或者拿了莊家的賄賂,或者與莊家有某些利益上的聯係,而不惜違背起碼的職業道德,以錯誤的股評誤導股民,幫助莊家達到吸貨或者出貨的目的。有的股評家,在莊家吸貨時他們配合大唱悲觀論調,動搖股民的持股信心;而一旦莊家吸足籌碼後,股價被狂炒濫拉到了頂峰,股民正不知所以猶豫不決時,股評家們卻又聽從莊家的“指令”,大肆吹捧該股如何有成長性,如何有潛力,基本麵如何好,技術麵又如何強勁,目標位將會達到多少,等等。一些迷信股評的股民信以為真,紛紛殺入,哄鬧著買進他們“推薦”的股票,結果剛好撿了莊家吃飽喝足後扔出來的甘蔗渣,成功地掩護莊家達到了出貨的目的。據稱有一位著名的股評家,他的絕招是每周五推薦一股票,周一開盤就封漲停,連拉數天。日子一久,周末效應名聲大震,許多散戶買他推薦的股票以便搭上順風車。然而多數不給散戶買入的機會,在高位追入又常被套牢。於是這位股評家被懷疑為莊家最典型的托兒,甚至有更惡毒的一點的語言形容其是“莊家的喪家的乏走狗”。
毋庸諱言,股評界也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在這裏,專業水平高的上至碩士、博士,而文化素質低的,也就中小學基礎。因此,他們雖然都被老百姓稱為“股評家”,實際上水平參差不一。有的確實學識淵博,技術紮實,並且又盡職盡責,基本麵清楚,技術麵熟悉,看盤準確,分析到位,見解獨特,特別是敢說真話。因此,他們不愧是真正為股民著想為股民服務的股評家。遺憾的是,在當前的股評隊伍裏,能說實話、敢說真話的股評家卻還不是很多,多的倒是那些說假話、說大話、說套話的股評家。張國光先生在《中國市場經濟報》撰文認為,當前我國股評隊伍存在以下三個嚴重的問題:
業務水平較低,市場判斷經常發生方向性錯誤
一位投資者說,他買過一位股評家推薦的兩隻股票,結果買後都被深度套牢。在多次大盤反轉來臨之際,許多股評家都沒有及時作出判斷。目前一些所謂的股評名家每天被多家媒體追來趕去,又是上電視,又是開熱線,又是寫股評,又是開分析會,一天到晚忙於應付,根本沒有時間坐下來認真研究宏觀經濟形勢,學習新的證券分析理論,以致在日常股評中隻能說些“逢低建倉、逢高減磅”一類不痛不癢的套話。
一些股評不敢負責任,或似是而非,或模棱兩可,或避實就虛,使投資者感到無所適從
有投資者反映,一些股評家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點好個股,把握大勢上,而總是想方設法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點個股,少時三五隻,多時八九隻,隻要說準一隻,便有了日後自我誇耀的資本;說錯了也沒有關係,長線投資嘛,一時下跌不必計較的。而投資者猶如摸彩,摸中了是運氣,摸錯了便隻有自認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