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5章 “活仲達”真的被“死諸葛”嚇跑了?(1 / 1)

民間流傳有這樣一句歇後語:“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生不如死。”它的產生也許是受《三國演義》裏有關情節的影響,不過,曆史上確實發生過“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的事情。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寫諸葛亮在漢中五丈原臨死之際,對退軍之事作了巧妙的安排。他死後,魏軍都督司馬懿探得蜀軍撤退,遂引兵同兩個兒子一齊殺奔五丈原。司馬懿親自領兵當先,追到山腳下,望見蜀兵不遠,乃奮力追趕。忽然山後一聲炮響,喊聲大震,隻見蜀兵俱回旗返鼓,樹影中飄出中軍大旗,上書一行大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司馬懿大驚失色,定睛看時,隻見中軍數十員上將,擁出一輛四輪車來,諸葛亮端坐其上:綸巾羽扇,鶴氅皂絛。司馬懿大驚說:“諸葛亮尚在,吾中計矣!”急忙勒馬回頭便走。背後,薑維大叫:“賊將休走,你中我丞相之計也!”魏軍魂散魄飛,丟盔棄甲,各逃性命,自相踐踏,死者無數。司馬懿奔走了五十餘裏,仍叫左右:“我有頭否?”左右說:“都督休怕,蜀兵去遠矣。”司馬懿方才鎮靜下來。過了兩日,鄉民奔告:“前日車上之諸葛亮,乃木人也。”司馬懿慨歎:“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據《三國誌》記載:諸葛亮死後,大將薑維、楊儀按照諸葛亮臨終的布置,密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而退。司馬懿率軍追趕,楊儀回軍向魏軍猛衝,做出進攻的樣子。司馬懿怕遭諸葛亮的暗算,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而退,進入斜穀後,才訃告發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注引《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死後)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即司馬懿),宣王追焉。薑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陣而去,入穀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說的是諸葛亮死後,蜀軍退兵,司馬懿引軍追擊,薑維指揮蜀軍突然掉轉大旗,敲起戰鼓,作出攻擊魏軍的樣子。司馬懿大吃一驚,以為中了什麼計,甚至懷疑諸葛亮根本就沒死,便連忙退軍。蜀軍安然撤退。當地的百姓為此編了一句諺語,叫做“死諸葛嚇走生仲達”,這句話是笑話死諸葛嚇跑了司馬懿,司馬懿聽了,隻能自我解嘲說“我隻能料生,不能料死”。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諸葛亮無法打敗司馬懿,又急又氣吐了血,自己燒營撤退,死於歸途。《魏書》記載諸葛之死時,說:“亮糧盡勢窮,憂恚嘔血,一夕燒營遁走。入穀,道發病卒。”兩晉時代,可能是因為統治者的鼓吹提倡,信的人還不少,東晉初年,大將劉琨上書給晉元帝時還提到“亮軍敗歐血”。但是東晉滅亡後,裴鬆之在為《三國誌》作注時,就曾對它加以駁斥。

其實,司馬懿驚惶失措地撤退,是被諸葛亮的威名嚇回去的。司馬懿素來很敬佩自己這個對手,《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中說,諸葛病死,蜀軍退走後,司馬懿巡視了蜀軍原來駐營之處,由衷地讚歎說:“真是天下奇才啊!”因為敬畏已久,所以追擊途中,突然見到蜀軍大張旗鼓地反撲過來,心中一慌,就被嚇退了,倒並不是因為見到了諸葛亮的什麼木像,這一切也不是出自諸葛亮的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