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責罵孩子,不如去讚美他”這一類的說法,目前是廣被推崇的。的確,根據大多數心理學家的研究,讚美是可以增加孩子自信的。
即使是本書,也是主張用讚美的方式,但是必須注意的是,過度的讚美反而有害。即使是心理家的研究報告,也指出“過度地讚美孩子,會使他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值得讚揚,反而會感到不安。”這樣,對孩子的智力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除了帶來不安之外,太過的讚美嬌寵孩子,也會阻礙他自我思考的能力。嚴格的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
1.不可表現太高興的神色
孩子在幼兒園及學校內,得到老師的讚美,而有了好的成績,做父母的因為高興而想要讚美他,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有更高的成就,那就必須以平常的態度麵對他,不能流露出太高興的神色,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這種方法並不限於孩子,不管是誰,一被讚美就很容易自滿,想要更上一層的意念就會消失。所以為了防止孩子智能停止增長,就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成果感到不滿,以便繼續地朝更高的目標邁進,這是很重要的。
父母親那種“稀鬆平常的神色”,就仿佛是暗示孩子“如果以你的能力,還能達到比目前更好的成績。”因而能使孩子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假若我們采用另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對於他的好成果予以否定,並在孩子的心理深植“這件事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這樣的自信心,這也不失為良策。
2.不可用太謙虛的措辭
自己的孩子被讚美及被奉承時,父母該怎麼回答比較好呢?“謝謝!”或者是“哪裏,還要再努力呢!”等等,像這一類的話都是很謙虛的說法。若是“不,我們家孩子真沒用”或者“對手太差……”這種回答方式,最好不要采用。
事實上,從母親無意的對話中,已經減低了孩子追求更高層次的信心。但是實際上“對手太差”這種對話,很多父母親卻是常用的。
有些父母常會對親戚朋友說自己的孩子“成績不好”、“記憶力很差”,等等,像這些例子,純粹是因為父母太謙虛才這樣說,但是孩子沒有了解這一點,所以他會以為真是別人太差,而不是自己很行。
而且孩子對父母是絕對信賴的,當他反複聽到“是因為別人太差的緣故……”這句話,而他又不能體會話裏的含意,不知不覺間就會使智力限於停頓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