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保險業問題的解決和適合我國農業保險道路的探索,我國的農業保險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2006年,對於多年來徘徊不前的農業保險而言的確是一個豐收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範圍逐步擴大,購買保險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戶實實在在獲得的保險保障也穩步增加。據最新統計的數字顯示,2006年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8.5億元,達到自1993年以來的最高收入,比2005年增長16.2%。200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幹意見》,特別提出要“積極發展農業保險,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範圍”。農村保險出現了許多新氣象,特別是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小額保險為2008年農業保險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無疑,中國農業保險發展的前景愈來愈廣闊,將迎來明媚春天。
前景之一,《農業保險條例》有望出台。相對於一般保險,農業保險具有眾多特殊之處,尤其是對農業和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政策性農業保險,更是不可能再按照商業保險的模式在市場順暢交易。因而早在1995年《保險法》頒布時,就明確提出要另行製定農業保險法律法規。11年後,中國保監會、財政部和農業部根據2006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國務院關於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幹意見》(簡稱“國十條”)的精神,聯合組成工作小組開始起草中國《農業保險條例》。在該工作小組的努力下,條例有望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國務院法製辦。該條例將對農業保險特別是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製度目標,管理製度,經營原則,政府、農戶和農業保險經營機構的角色定位和責任,政府的相關財政稅收政策,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監管規則等方麵作出明確規定。《農業保險條例》注定將成為中國農業保險的一個裏程碑。它的出台不僅意味著中國特色的農業保險製度的正式確立,更標誌著農業保險步入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全新時代,農業保險的試驗以至全麵推行將指日可待。
前景之二,支持農業保險的財政政策將正式啟動。農業保險最需要的政策莫過於財政政策,倘若沒有政府的財政補貼,農業保險是不可能真正啟動的。今年《中央財政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的管理辦法》與《中央財政養殖業保險保費補貼的管理辦法》出台,為農業保險長效機製的建立提供了助力。2007年,中央財政已經安排10億資金,在全國6省區推行農業保險保費試點。近兩年,上海、浙江、江蘇、黑龍江、吉林等省市都給與農業保險試驗一定的保險費補貼,中央財政還給黑龍江陽光保險公司相互保險公司經營的農業保險少量的具有象征意義的保費補貼。這些補貼雖然隻占保費的30%~50%,但對這些地區農業保險的成功試驗起到重要作用。與國內農業保險試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情形是,在農業保險經營方麵擁有成熟經驗的法國人來到我國四川省設立了安盟農業保險公司,認為能夠在這農業大省迅速拓展業務,有所作為,然而卻因為沒有任何補貼而導致開辦三年來一直陷入虧損的泥潭而難以自拔。正是由於農業保險的這一特殊性,使得財力有限或者財政政策不明確的地區不敢貿然試驗農業保險。麵對如此情形,《國十條》和中央一號文件都明確強調,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給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包括保險費、管理費和再保險費的補貼。據了解,正在起草的《農業保險條例》也將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作出相應的規定。財政部已經將農業保險補貼列入預算科目。這一舉措表明農業保險補貼不再是對農民的臨時性的“施舍”,而將成為一種製度的安排長期惠及廣大農民。根據今年全國工作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業保險費的補貼將高達80%,這無疑是對農戶和保險企業都有利的好消息,也將鼓勵和推動各地積極擴大和開展保險的試點工作。
前景之三,試點的規模將迅速擴大。由於目前中央的相關政策尚不明確,加之地方財力相對較弱,因而除了少數東部經濟發達的省市外,較大規模試驗保險的省、市、自治區還為數不多。特別是在10多個產糧大省彙集的中西部地區,人們尤為盼望政策性農業保險製度的建立,為本地區的農業和農村發展保駕護航。多年來,這些地區一直在邊籌備邊等待中央的統一製度框架和具體的政策。一旦有關法律正式頒布、各項政策明朗之後,我國農業保險將會以省級作為推行農業保險的決策主體,各省市自治區會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安排農業保險試點,自主決定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範圍和農牧漁業的保險項目、補貼範圍和補貼力度。各種稅收優惠政策也會相繼出台,地方具有很大的決策自由度又有中央的財政政策的支持,試驗和推廣農業保險的積極性將極大地被調動起來。2006年《國十條》提出積極穩妥的推行試點,發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業保險模式。據此精神,2008年北京、海南、廣東、福建、山東、陝西、山西等幾個省、市已經製訂試點方案,並且已經將數額不小的資金正式列入財政預算。其中北京市決定將小麥、玉米、蘋果、西瓜、蔬菜以及奶牛、養雞等農牧業生產項目列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的範圍。海南省專門為本省農民最關心的香蕉、橡膠的台風風險做了多次專題調研,並決定列入今年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試點範圍。不難預見,2008年農業保險的試點範圍將成倍擴大,農戶獲得的風險保障水平也將會大幅度提高,這無疑將對我國現代化農業、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