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天狗》與郭沫若的詩歌史貢獻(3 / 3)

回過頭來我們看《天狗》。我認為,讀郭沫若的詩,首先就要放棄我們熟悉的許多概念,因為它就是詩人自我情緒的抒寫。過去對《天狗》的解讀,我認為很多根本都沒有讀懂。曾經有的解讀是這樣的:天狗是五四時期個性主義者的形象,它具有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精神。當我們有了這些想法時,對《天狗》就永遠也讀不進去了,尤其是對郭沫若還有些反感的時候。按照這種解讀,五四時期具有反封建的精神,天狗把月吞了,把日吞了,就是要砸爛舊世界,所以說它就是五四時期毫不妥協的徹底的反封建精神的代表。我覺得這些解讀都是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郭沫若的,其欣賞角度是有問題的。很明顯,按照這樣的讀法,我們是無法解釋詩人後麵所說的天狗把自己來吞了。一個反封建的戰士,鬥爭的結果是他把自己都吞了,這是什麼樣的戰士呢?顯然是不通的。其實錯就錯在我們套用了一個理性的原則。

在這裏,關鍵是我們讀詩的方式要改變。有的人讀詩喜歡追問其背後的“象征意義”。讀到太陽就想太陽象征了什麼,讀到月亮又想月亮象征了什麼。千萬不能這麼讀詩。優秀的詩歌,它的象征是總體的,而不是像一部機器,可以拆卸成各個零件,太陽象征領袖,雨露象征恩情,鐮刀象征農民,斧頭象征工人,等等。不必將讀詩視作高度緊張的活動,特別是現代色彩比較濃的詩,如果老在想各個詞都象征了什麼,就進不了詩了。讀詩就要放開了去讀,獲得了整體感受就讀懂了詩。千萬不要把詩的比喻、象征理解為一一對應的、對號入座的關係。

那麼天狗是什麼?其實我們不要老去想什麼反帝反封建,老去想“五四”的曆史使命怎樣,好像沒有“五四”就沒法讀這首詩了。詩,要靠我們老老實實地讀,獲得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比如說:

我是一條天狗呀!

我把月來吞了,

我把日來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

我把全宇宙來吞了。

我便是我了!

拋開對月亮、太陽、星球的“象征意義”的追問,我們可以從詩人此刻的情緒狀態入手,這就是興奮、狂喜。這是我們進入詩的基點。那麼它的意義在什麼地方呢?我們還要能夠體會出這是怎樣一種興奮——這可不是一般的興奮啊,詩人已經高興到了不能完全自控的程度,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高興得發了瘋”,如此語無倫次!所以他說吞了月吞了日吞了星球又來吞自己,這個人簡直就是進入到了精神的“瘋癲”狀態。這樣的判斷絲毫都不帶有對郭沫若的貶義,一個人能興奮到發瘋的狀態也是不容易的。什麼叫瘋?隻有在瘋子眼中,這個世界的秩序才是不存在的,而我們為什麼可憐,我們為什麼是俗人,為什麼做不了郭沫若,就是因為我們“瘋”的時候太少了,我們活得太正常了。我們認可了這個世界已有的一切秩序,我們再也不會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每到人類文明的特殊時期,都會出現一批瘋子,就像魯迅筆下的“狂人”。在《天狗》裏,秩序對他沒有意義,隻有這樣他才能獲得發瘋一樣的狂喜。郭沫若此時此刻,他真的就是這麼感受世界的。世界對他來說充滿可能性,所以他高興,高興得發了瘋!雖然一首詩的情緒不能完全和詩人的生平相對應,但是如果知道了郭沫若寫這首詩前後的生活,對於我們理解郭沫若的詩還是會有幫助的。郭沫若此時在日本留學,但他的生活並不像其他同學那麼糟糕,在事業上、在愛情婚姻上他都很有收獲,此時此刻,他會怎麼來估量他自己呢?你理解了這一點,就理解了“天狗”。詩人自得自傲的這種心態幻化成了一個意象,那就是天狗。天狗的特點就是想吞什麼就吞什麼,吞到最後就吞自己!即便是他吞了自己,也不是自我否定的姿態,它表達的就是詩人為所欲為的喜悅!在邏輯上,吞噬自己和吞噬我們存在的基礎——宇宙一樣的荒謬,這比常言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更為荒謬,但是荒謬的邏輯恰好就是這首詩的邏輯,因為這本來就不是常人的邏輯,而是一個“瘋子”的邏輯,瘋狂的邏輯。詩歌要呈現的就是一種極度狂喜的心態。他狂喜到無遮無擋,狂喜到無拘無束,沒有任何力量和束縛可以影響他,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一點就是郭沫若的詩的意義。因為,在此之前中國詩歌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人這樣表達過他自己。中國的詩教傳統是一個講究克製約束的傳統,抒情也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因此從來也不會有人像郭沫若這樣來表現自己、凸顯自己。僅就這一點,他就對中國詩歌的抒情方式造成了一個很大的突破。我一直都認為,郭沫若憑《天狗》這首詩就足以在詩歌史上站住腳。

同時,這首詩也傳達了一種新的美感結構方式。對《天狗》這樣的詩,你不能像讀古典詩歌那樣把玩咀嚼,你的注意力不能停留在字詞上,你不能吟誦,不能慢慢地去讀去品,讀成:“我是——一條——天狗呀——”顯然不行。要在對應中感受郭沫若的情緒,就要提升到和他基本同步的節奏中來。所以說,中國詩歌在此有了新的美感結構方式,它不再靠詞語的精妙組合,而是靠詩的整體節奏和情緒推動來打動讀者。讀這樣的詩,我們讀者是被詩人的情緒包裹著,一直衝向前。在像《天狗》這樣的現代詩歌中,詞語的各自精細的組合並不起決定作用,重要的是詩情的運動方式。

當然這不是針對全部的中國現代詩,後來到了新月派,又開始從古代詩歌中攝取資源。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