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輕的實習護士聽到我的哭聲就過來看看。她把枕頭從我頭上拿開,拭到了我的眼淚。她跟我說她非常的寂寞,因為她必須在這天工作而無法跟家人在一起。她又問我願不願和她一同進晚餐。她拿了兩盤東西進來:有火雞片,馬鈴薯泥,草莓醬和冰淇淋當甜點。她跟我聊天並試著撫平我的恐懼。雖然她本應四點就下班的,可是一直陪我到將近11點才走。她一直跟我玩,聊天,等到我睡了才離開。
我過過很多感恩節,但這個感恩節我始終不能忘記,我還記得一個陌生人的溫情驅散了我那個感恩節中的沮喪、恐懼、孤寂。
因此卡耐基鄭重忠告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憑借這條原則,就應該可以使別人喜歡你或是培養真正的友情。
在別人需要的時候表達你真誠的幫助,你的舉動才是明智的。我們要記住這條原則,在今後的事業、生活中,養成真誠的習慣和生活態度,做一個真切關心他人的人。
四、守信——一諾千金
講信義,誠信之人都是講信義的,也就是說,他們說過的話一定算數,無論大事小事,一諾千金。
我們一定要記得中國人以信為本的處世之道,在你的事業中,要養成守信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隻有守信的人,才會有人信任你。隻有做到了一諾千金,你的事業才有望發展,壯大並蒸蒸日上。
所謂恪守信義,即對許諾一定要承擔兌現。“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麼事情,對方自然會指望著你;一旦別人會發現你開的是“空頭支票”,說話不算數,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空頭支票”不僅僅增添他人的無謂麻煩,而且也損害了自己的名譽。對別人委托的事情既要盡心盡力地去做,又不要應承自己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華盛頓曾說過:“一定要信守諾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這位先賢告誡他人,因承擔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為嘩眾取寵而輕諾別人,結果卻不能如約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依賴的。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中華民族曆來把信用、信義看得很重要。
孔子說:“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墨子說:“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還有“一諾千金,一言百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都是強調一個“信”字。清代顧炎武更是以“生來一諾比黃金,哪肯風塵負此心”表達了自己堅守信用的處世態度內在品格。因此,中國人曆來把守信做為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基本品質,言必行,行必果。自古以來,人們便歡迎和讚頌講信用的人而反責和唾罵無信用的人。李白曾在他的《長幹行》中寫道:“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所謂“抱柱信”是說一個叫尾生的男子和一個女子在橋下約會,女子還沒有來,河水就漲了。尾生為不失信用,還是不走,女子還沒有來,寧可抱住橋柱,被水淹死。誠然,尾生的行為有些過於迂腐拘泥,但是我們卻稱頌他表現出的精神。
東漢時,汝南郡的張劭和山陽郡的範式同在京城洛陽讀書,學業結束,他們分別的時候,張劭站在路口,望著長空的大雁說:“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見麵……”說著,流下淚來。範式拉著張劭的手,勸解道:“兄弟,不要傷悲。兩年後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會。”
兩年後的秋天某天,落葉蕭蕭,籬菊怒放,長空一聲雁叫,牽動了強勳的情思,不由自言自語地說:“他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裏,對母親說:“媽媽,剛才我聽見長空雁叫,範式快來了,我們準備準備吧!”“傻孩子山陽郡離這裏一千多裏,範式怎麼來呢?”他媽媽不相信,搖頭歎息:“一千多裏路啊!”張劭說:“範式為人正直、誠懇、極守信用,不會不來。”老媽媽隻好說:“好好,他會來,我去做點酒。”其實,老人並不相信,隻是怕兒子傷心,寬尉寬慰兒子而已。
等到約定的日子,範式果然風塵仆仆地從山陽趕到了汝南。老媽媽激動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淚,感歎地說:“天下真有這麼講信用的朋友!”範式重信守諾的故事一直為後人傳為佳話。
講信用,守信義不僅是立身處世之道,一種高尚的品質和情操,更是在體現對人尊重的同時,尊重了自己。但是,我們反對那種“言過其實”的許諾,也反對使人容易“寡信”的“輕諾”;我們更反對“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