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知道自己剛才的急中生智,雖暫時騙過了董卓,但瞞不過其他人,需盡快設法脫身。正盤算著,呂布帶曹操到外麵看馬。曹操一見馬就讚歎道:“真是一匹好馬,我想騎上試試。”董卓從後麵跟了出來,笑著點點頭。曹操立即飛身上馬,加鞭向東南方向疾馳而去。
等到曹操走後不久,董卓的謀士李儒聽完董卓的敘述,立即明白了。李儒一聽,連說:“丞相錯也,那曹操分明是想行刺丞相。他見事不成,才編此謊言。”董卓轉念一想,果然如此,急忙派人去追。誰知曹操在京師沒有家小,單身一人,此時早已不知去向。董卓悔之莫及,隻好悻悻地通知附近州府嚴加緝拿。
在這種關係到生死的時候,對於一些不講誠信的人和事,就要靈活變通。我們在事業的創立與發展中同時要注意變通。因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對於那些本不懷好意的人,就不應講誠信,下麵有一個故事,希望能讓我們引以為鑒。
欺詐之忍一是要重誠信,說話算數,不欺騙他人,另一方麵是提高警惕,嚴防騙子們的詐術。老老實實的人若總是受人欺騙,屢次讓騙子得手,這也是不行的。
唐朝懿宗年間的一天,長安城的皇城朱雀門外,擠滿了圍觀的人群。在人群中央,大安國寺的一名和尚正急得滿頭大汗,語無倫次地向戶部的幾位官吏詢問和解釋著什麼。和尚說:“昨日,皇上和幾個侍從身穿布衣到大安國寺私訪,取走了江淮貢使寄放在寺中的綾緞千匹,叫我今天到這裏來取單據。”幾個官吏被和尚的一席話說得莫名其妙。看樣子,這和尚也不像是無事生非之輩,於是,官吏們就把和尚帶進官衙細問詳情。
進了官衙後,和尚喝了點水,定定神,將昨日發生在大安國寺內的事情從頭到尾,又仔細地講了一遍。
幾個氣度不凡的人,於昨天晌午來到了大安國寺,其中一人更是酷似當今皇上,寺內的和尚見狀急忙上前,正準備詢問時,門外又有幾個施主進寺,和尚忙於接待,顧不得再問,就讓那幾個人逕直往後殿走去。也不知怎麼的那天來了那麼多的香客,使得門前接待的幾個和尚應接不暇。
那個酷似皇上的人進到後殿,問寺內的和尚,寺內有什麼東西可以借用。不了解來人身份的和尚自然是支支吾吾的不知說什麼是好。這時,跟在那人身後的一個隨從打扮的人,對和尚施了個眼神,並將其拉到一邊,小聲地說:“你知道他是誰嗎?他就是當今皇上!”和尚一聽是皇上,嚇得不知所措。他知道當今皇上確有喜歡穿便衣私遊寺廟的習慣,前不久還來過大安國寺。想到這,和尚忙跑過去,點頭哈腰地說:“有,有。”
對此,皇上隻是一副不介意的模樣,又問道:“是些什麼東西啊?”
和尚不敢隱瞞,如實報告說:“寺中有前幾天江淮各地運來進貢朝廷的東吳綢緞千匹,因未到規定交納的時間,暫寄存在本寺。”
皇上說:“能先借給寡人一用嗎?”
因事關重大,和尚不敢作主,說要請示方丈。聽說這話的皇上臉上呈現了不悅之色,而幾個隨從更是對和尚不住的威嚇相逼或好言勸諫。弄得和尚不知如何是好。這時,皇上轉過身,語氣平靜卻顯得帶有威嚇地問:“你的法號怎麼稱呼?”和尚一聽這語氣有點不對味,不敢再遲疑,忙領著他們來到放綢緞的地方。皇上看了看,馬上對隨從說:“叫他們進來搬運。”隨從們轉身出去不久,就帶來幾個人,搬的搬抬的抬,不一會兒,數千匹綢緞就被搬運上車拉走了。皇上也從容地出了寺門,鑽進一輛車子,朝皇城方向駛去。臨走時,一個隨從對和尚說:“你明天可以去戶部領取收據。”和尚連連點頭,滿臉陪笑地把他們送走了。於是和尚便在他們說的第二天來皇城索取收據了,也就發生剛剛的那一幕。
戶部官員聽完了和尚的敘述後,忙派人去官中查詢昨天聖上的行蹤。很快,進宮的人回來說:“昨天皇上壓根兒就沒出過宮,更不用說去什麼大安國寺了。”和尚一聽這話,一下子急得昏了過去,旁邊的人忙灌水施救。
原來,這些來大安寺取綢緞的人是一夥乞丐。他們打聽到大安國寺內存放了數千匹綢緞的消息,苦於大安國寺牆高院深,難以得手。後來,利用當時皇帝喜歡私遊寺觀的信息,選了一個相貌和體態與皇帝相似的人,扮成皇上私訪,騙走了這批綢緞。同時為了達到目的,他們還製造混亂局麵,派了一些人扮成施主,一批批混入寺中,分散寺中和尚的注意力,使和尚們應持不暇。
可見,萬事都是在變化的,也是不同的。我們在講誠信的同時更要注意到你所講誠信的對象的性質。隻有這樣,才會有的言矢,不致出錯。
總之,誠實守信是成大事的必備要素之一,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是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所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