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柴架遊戲
一般是男孩子在冬季砍柴時的帶有賭博性質的玩耍。幾個人相約去砍柴時,每人砍取約相等的一抱柴集中一堆,用兩把頂柴杈(各長約二尺)頂部相參立置,退出一定的距離,輪流用鐮刀拋打杈架,其順序為誰的鐮把長則優先拋打,誰打倒,就贏取這部分柴。反複較量,以為樂趣。
三、“擱方”遊戲
擱方是農村男性青少年、成年,甚至老年人中的愛好者,在雨天休閑、田間地頭休息,更多的是在攬羊放牛吃草的野地裏,隻要平整出長寬各一尺五寸的小場地,由兩人進行的一種簡易遊樂活動。擱方俗稱“滴方”“結方”。其方就是以棋盤所劃出的方格而命名為“方”,它的玩法包括擱子與走子兩個過程。
擱方的式樣較多,有成方、花方、四項、狼吃娃、老虎吃羊、捉鱉與補褲襠等多種。前三項較為複雜,難擱難走,要擱出好形勢,走出好步伐,多為成年人所愛好的活動。後四項較為簡單,主要在於走好步伐,多為青少年所愛好的活動。擱方的目的是雙方都在想方設法吃掉對方的棋子,迫使其認輸為止。
1.“成方”在約一尺見方的平整場地,縱橫各劃出等距、平行、垂直交叉的六條直線,構成二十五個小方格和三十六個接連交叉點,成為一個小方陣圖,兩人分別用小柴棍和小石塊作棋子,互相對棋。
開始先下子,一人一擱,輪流進行。若一方所擱的四子棋子構成一個小方陣,俗稱“一方”,或六個子相連構成兩個小方陣,則為一個或兩個成功的優越條件:或所擱的六個棋子成為一條直線,俗稱“一溜”,亦為一個成功的優越條件,中溜則更好。雙方在擱子的過程中,既要為自己創造條件,紮好棋子的形勢,想方設法造成方陣和溜行,也要堵塞破壞對方,使其不能夠放成方陣與溜行。每人十八個棋子,擱完為止。
棋子擱完後,清點各人的方陣和溜行數,每一方陣或一邊溜行,掐去對方一棋子,中溜行則掐去對方兩個棋子。掐子也要從有利於自己的形勢著手,但方陣與溜行中的棋子不允許掐去。若雙方均未擱成方陣與溜行,則互相掐去對方或自舍一棋子,以睹有空格,能夠行走棋子。
掐過棋子後,進行行走棋子,先擱子者後走,後擱子者先走,一人一次,輪流行走,棋子隻能沿直線一次走一步。若一方用二三或四個子,把棋路撐住,另一方無路可走,則需掐舍自己的一子,才能走步。在走子的過程中,雙方都發揮自己的智力,盡可能造成自己的新方陣或新溜行;或者一般開自己原有的方陣或溜行,第二步再成起,以便隨即掐去對方的棋子。相連接的兩個方陣從中間搬開,第二步再成起,即為雙方,掐去對方兩子。自己相鄰的兩個方陣,若空步得當,可一般開一成起,一步成功,仍為有效。若一方的中溜旁緊接重疊有方陣,可搬開重疊的棋子,第二步再成起,溜與方均有效。當然在走子時,一方盡可能地阻止對方不能構成新方陣或溜行,或堵塞其搬開的方陣與溜行,不使再成起方陣與溜行,以免減少自己的損失。經過一段時間的較量,一方所餘棋子過少,不能或不便構成方陣或溜行,不得不認輸。
2.“花方”花方的方格式樣與棋子數量相同於前述成方,按方格上的行與點把棋子間隔花插擺開,故稱“花方”。棋子擺好後,各人舍棄自己的一子,以便有棋路(空格),才能走子,誰先開步均可。在走子的過程中,撐路、成方陣、成溜行、舍子、掐子、防敗爭勝,以及最後的輸贏,皆相同於成方。
擱花方的主要技術在於走子,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走出好步伐,列成好形勢,以便構成自己的方陣與溜行,吃掉對方的棋子,以達到最後的勝利。擱花方的走子比較費時間。
3.“四頂”四頂的方格式樣為,縱橫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四條直線,構成九個小方格與十六個點。甲乙兩人分別用細柴棍和小石塊作棋子,誰先下子均可,一人一擱,輪流進行。在擱子過程中,隻要在一直線上,一方的兩個子可頂去對方的一子或兩子,當即掐去。但不能一頂三、三頂一與中間兩子頂兩端。一方可采取堵塞的辦法,保護自己的棋子不被頂去或少被頂去。
方格上的十六個點擱滿後,雙方各舍棄自己的一子,以便有空格路,才能行走,先擱子者後走子。在走子的過程中,同樣是二頂一或二頂二,當即掐去,最後誰的棋子少,或再無力頂去對方,誰即為輸。
4.“狼吃娃”狼吃娃的方格式樣為,縱橫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五條直線,構成十六個小方格和二十五個點,三隻狼、十五個娃分別用不同物件代替。三隻狼子分別置於大方格一側邊線的中間和兩邊角的三個點上。十五個娃子置於狼子對麵一側三條直線的十五個點上,狼子與娃子中間空開一條直線的五個點。在走子的過程中,狼子與娃子每次隻能在直線上行走緊接的一個空點,輪流走步。狼子先走,娃子後走,俗稱“狼動彈,娃叫喚”。若狼子緊靠一個娃子,緊接娃子另一側的直線上若有空點,狼子跳過娃子,算為狼吃掉一個娃,當即掐去吃掉的娃子。若多娃子或全部娃子圍住一隻或兩隻或三隻狼子,狼子無路可走,不能行動,是為娃打死了狼。若狼子全部被圍困不能行動,則執狼子者為輸。若娃子被狼子吃掉較多,娃子無力圍困狼子,則執娃子者為輸。
5.“老虎吃羊”老虎吃羊的方格比較複雜。縱橫等距平行垂直交叉各劃五條直線,構成一個稍大的正方塊,其中包括十六個小型正方格和二十五個點;大正方形的兩對角用直線連接,構成一個斜形大十字交叉;大正方形各相鄰的兩條邊線的中點用直線聯接,構成一個菱形式的中型正方塊;斜大十字線與中型正方塊的各條直線把各小方格劃分成對等的兩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中型正方塊上、下兩條各相鄰邊線的連結點再分別向外延伸,各劃成一個與小方格同大的菱形式的小方格,小方格兩對角用直線連結,構成一個小十字交叉,把小正方格分成對頂的四個等腰直角三角形。
兩隻老虎和二十四隻羊分別用不同的物件作棋子。兩隻老虎棋子分別置於中間與上下的大小菱形的聯結點上,先用八隻羊棋子分別置於中心四個小正方塊的“田”字形的邊角點上。
老虎與羊各走一次,輪流行走,每次隻能走直線上的一格。老虎沿直線跳過緊靠的一隻羊子並落在羊一側的空點上,是為吃掉一隻羊,當即掐去羊子。老虎先開步走,隨即吃掉一隻羊,稱為“老虎跳,羊子叫”。羊再擱一子,以堵塞老虎的跳路,如此輪流進行。十六隻羊子擱完後,則各走各的步伐。在擱羊子與雙方走子的過程中,都需發揮各人的智力,盡可能地圍(吃)對方,以保護自己。若老虎被羊子圍得無路可走,則老虎為輸;若羊子被老虎吃得所餘不能再圍住老虎,則羊為輸。
6.“補褲襠”補褲襠的方格式樣,為一邊開口的豎式長方形,兩兩對角(點)用直線連接,中間形成斜十字交叉,共五個步點,略似人穿的褲子形。是最簡單的擱方遊戲,多為少年兒童的遊樂活動。兩人分別各執兩子,置於褲側的兩個步點上,每人每次隻能行走直線上相鄰的一個步點,一人一次,輪流行走。若一方褲口的棋子走入褲襠點,堵住了對方的路徑,則為贏,故稱“補褲襠”。但第一人起步走子時,不允許堵住對方的路點。
7.“捉鱉”其方格圖樣為:劃一邊長各約一尺的正方形,相鄰兩條邊線的中點用直線連接。構成大正方形內的菱形式的小正方形,中間部位再劃一圓圈,象征一口開水鍋。大正方形的四個邊線上共有九個連結點。兩名兒童各執三個棋子,分別置於相應一側的三個點上。
走子時誰先開步均可,每人一次,每次走直線上的一個步點,輪流行走。若一方的兩個棋子把對方的一個棋子堵在大正方形的一角,再不能行走,即為捉住了一隻“鱉”,隨即撿起所堵住的鱉子並在其上呸聲一唾,嬉笑著說:“吱啦啦啦啦啦”,放入開水鍋內。若一方被捉住了兩個棋子則為輸。因此在走子時,要動腦子,盡可能使自己的棋子在大正方形的角位停站,以免被捉住。
四、“打花綿”遊戲
打花綿遊戲,亦即拍手說唱。是農家兒童在閑暇時間,坐在熱炕上或火爐旁,或坐在院子乘涼時,兩人麵對麵拍手說唱。以說唱為主,同時配合有節奏自拍和互拍手掌。
打花綿的方法是:兩人對麵而坐,四隻手的五指並攏,掌指伸直,相互相參貼合,然後各自收回雙手在胸前空中自拍一下,兩人右掌相互拍一下,各人兩掌再自拍一下,兩人左掌相互互拍一下,如此反複循環進行。在拍掌的同時,雙方配合共同說唱“花綿”兒歌。
兩人拍掌與說唱調的節拍,如第一段歌詞的符號:①“—”:各人兩掌自拍的說唱詞;②:兩人右(或左)掌互拍的說唱詞。兩人四掌相參相貼合一次後,配合動作,可把所有的歌詞連續全部說唱完畢;也可隻說唱一段歌詞,再作一次相參相貼合的動作,再說唱一段歌詞,反複循環直至說唱完全歌而結束。
“打花綿”兒歌
一打花綿正月正,正月十五玩花燈,扭秧歌,打社火,歡天喜地鬧春風。
二打花綿二月二,太陽曬得暖烘烘,天氣暖,地解凍,家家戶戶都春耕。
三打花綿是清明,家家上墳祭祖宗,墳培土,樹栽邊,各樣祭品獻墳塋。
四打花綿四月八,各個廟裏把香插,求神靈,養娃娃,保佑後代把家發。
五打花綿五月五,端午祭祀屈原靈,包粽子,賽龍舟,繼承前賢國家興。
六打花綿六月六,墳前潑酒慰先靈,濃茶水,甜白酒,清涼解渴地府中。
七打花綿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織女,天河上,鵲搭橋,牛郎織女會一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