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秋季養生(3 / 3)

①跑步 科學研究證實,跑步是天然的止痛劑,給人以欣快感、減輕心理壓力具有獨特的作用。跑步在傍晚為宜,速度120步/分鍾,每周≥3次,每次持續15分鍾。②跳繩 能增加身體的協調性,提高自信心。速度30~60次/分,隔天1次,每次10分鍾。③健身舞:每周3次,每次持續20分鍾。④散步: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攝氧效果,每天步行1500米,力爭15分鍾走完。⑤集體運動:如傳球活動、排球運動或體育遊戲等。每周至少參加1次,每次30分鍾。

深秋時節防中風

進入深秋時節,低氣溫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從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而致腦血管破裂。寒冷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要重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原發疾病的治療,並注意先兆症狀,如發現突然眩暈、劇烈頭痛、視物不清、肢體麻木等,應及時送醫院治療,以防發生意外。

秋季的精神調養

秋季精神調養應順應季節特點,以“收”為要“心境寧靜”“清心寡欲”,才會減輕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私心太重、嗜欲不止,爭名在朝,爭利於市,會破壞神氣的清靜。要多做好事,多做奉獻。秋天碩果累累,令人愉悅。秋風、秋雨常令人秋愁,難免也有“淒風苦雨”。老年人,常有蕭條、淒涼、垂暮之感,遇不稱心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相對減少,會使細胞懶散癱瘓,情緒低沉,多愁善感。秋季應做到“使誌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誌,使肺氣清”。即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變化,或外出秋遊,登高賞景,心曠神怡;或靜練氣功,收斂心神,內心寧靜。

秋季保健“三拒絕”

●拒絕秋乏:秋天有困倦疲乏之感,調整之後,自然消除。措施:①散步、爬山,強度不宜太大。②充足睡眠。③調整飲食,宜清淡,免油膩;多吃胡蘿卜、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

●拒絕秋燥:秋燥常使人感到口鼻咽喉幹燥,燥咳;導致口唇幹燥、皮膚幹裂及毛發脫落。預防:①每天喝3~4杯開水。②多吃梨、蘋果、葡萄、香蕉、蘿卜及綠葉蔬菜,少吃辛辣燥烈之物。③不宜用堿性肥皂洗澡,應用刺激性較小的肥皂。④笑口常開,保養肺氣,驅除抑鬱、消除疲勞、解除胸悶、恢複體力。

●拒絕秋膘:秋天飲食旺盛,攝入增加。加上睡眠充足,汗液減少。人體儲存脂肪增多,肥胖應時而生,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

秋季保健三法則

★合理膳食:多食些廣柑、山楂;蘿卜、蓮藕、香蕉、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食物;少食蔥、薑、蒜、辣椒、烈性酒,油炸、肥膩之物。老年人以粥為主,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片粥、黑芝麻粥等,多吃些紅棗、蓮子、百合、枸杞子等清補之品,以健身祛病,延年益壽,不猛吃大肉多油,瓜果吃不過食,免傷腸胃。注意飲食衛生,保護脾胃,多進溫食,節製冷食、冷飲,以免引發腸炎、痢疾。

★體育鍛煉:可選擇登高、慢跑、快走、冷水浴等鍛煉項目。

★樂觀情緒:保持內心寧靜,適當延長睡眠時間;經常和他人家人談心,或到公園散步,看看電影、電視,或養花、垂釣,陶冶情操。

衣裝適宜防著涼

●養生歌:衣裝適宜防著涼,靜養心神須樂觀。秋燥傷肺少吃辛,秋瓜壞肚少吃寒。肺燥傷肝要吃酸,合理膳食可清淡。適度飲水最重要,養陰益氣是關鍵。

●防著涼: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早晚溫差較大;老年人既要注意防寒保暖,又不能過早過多添加衣物;隻要不過於寒冷,就要盡量讓機體保持於涼爽狀態,使身體得以鍛煉,增加抗禦風寒能力。金秋季節,氣候變化無常,老年人要順應氣候變化,適當注意保暖,以防止感冒和引發呼吸道等各種疾病,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防病保健。

保護好自己的肺

①秋燥傷肺少吃辛:秋季天高氣爽,空氣幹燥,人易咽幹幹咳,這是燥邪傷肺所致。應少吃辛辣食物蔥、薑、辣椒、胡椒,防止辛溫助熱,加重肺燥症狀。②肺燥傷肝少吃酸:如醋、烏梅等,其酸味刺激胃,易發生胃潰瘍、胃炎等病,對身體不利。③秋瓜壞肚少吃寒:秋季天涼,氣溫下降,脾胃陽氣不足,多吃寒性水果、蔬菜雪上加霜,導致腹瀉、腹痛。秋季不吃太寒涼食物,以保護胃腸,保護肺髒。④適度飲水最重要:飲水以少量頻飲為佳,才能對口、鼻、咽、喉、食管、氣管產生滋潤作用。⑤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肺燥,益氣可以溫肺氣,秋天應多吃山藥、百合、銀耳、豬蹄、蓮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秋季進補十禁忌1

①無病進補:增加開支,又害自身。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②慕名進補:人參價格高,又是聖藥,很多人濫服人參導致過度興奮、煩躁激動、血壓升高及鼻孔流血。③不分虛實:中醫進補講虛實,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④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會有害,因此進補要適量。⑤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效果佳。

秋季進補十禁忌2

⑥凡補必肉:過多的脂類、糖類食物是心腦血管病、癌症、多發病的病因。飲食要清淡,蔬菜不可缺。⑦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都是進補佳品。⑧重進輕出:天天葷腥,餐餐油膩,酸性有毒物質增多,需及時排出。生活節奏加快,不少人便秘。專家提出“負營養”保健新觀念,即重視廢物排出,減少“腸毒”滯留。⑨恒補不變:“偏食”、“嗜食”,不利健康。食物過多會影響營養平衡,故不能恒補。⑩貴賤之分:那些喜食燕窩、魚翅者,並無奇特作用;紅薯和洋蔥卻有食療價值。

秋凍秋練秋養

●堅持秋凍:遵循“耐寒鍛煉”,氣溫下降不急於添加過多衣服,使身體有抗禦風寒能力。秋凍不能過頭,有支氣管炎、胃炎的人,要注意保暖,防止舊病複發。

●堅持秋練:“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養“收”氣。早起,使肺氣舒展。“動則不衰,用則不退。”老年人應經常掃地、澆花、登樓、做操、打太極拳、散步、慢跑、跳交誼舞、短程旅遊,達到通血脈、利關節、豐肌肉、延緩各髒器組織衰老。

●堅持秋養:“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秋季氣候幹燥,應多飲些開水、淡茶、豆漿、牛奶,多吃些番薯、玉米、芝麻、青菜、柿子、香蕉、蜂蜜、紅棗等柔潤之品。注意勞逸結合,每天至少睡眠8小時。